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水彩大师王肇民先生将中国水彩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对人生、艺术、美学等的思考浓缩在诗词创作与画论中.在表述自己的艺术观、美学观时,知前人之所未知,言前人之所未言,涉及绘画创作与教学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是20世纪的艺术大家,他在长期的艺术创造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把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时代环境、人生际遇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揉和在一起,成功地选择了自己的表现方式,成为二十世纪的一代大家。  相似文献   

3.
西方艺术的发展史延续了几千年,艺术理论随着艺术实践的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美要比自然美更能体现出绝对理念,"美的"几乎就可以等同于"艺术的".在对艺术的探讨中,艺术的本质是无法逃避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理论家们不断地探索着艺术的合理性解释.每一种艺术观念都是在艺术史中形成的,而"艺术史的目的就是界定艺术的角色,一种已经被演完的角色.最关键的是艺术的理念,即艺术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投射与特定时代的文化史是不可分割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孔子、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在途径上,孔子选择的是音乐.他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是要从音乐(艺术)中汲取人格力量,感悟人生价值,从而达到艺术人生的审美境界.庄子无心于具体的艺术门类,但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文章,他的所观所思所行,却处处充盈着艺术美的韵致:旷达无羁,逍遥自在,汪洋恣肆,诗意智慧.孔子、庄子的人生是艺术化了的人生,他们都是为人生而艺术,他们所追求和最终达到的是艺术人生的至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苏天赐先生(1922-2006)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代名家,第三代中国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涉足艺术时间长达七十余年.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令人赞叹的优秀美术作品,而且写出了许多有关艺术的优美文字,包括教学论文、日记、书信、随笔、谈话、画论、画评等,所感所述,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情感真挚,理性而深刻,饱满而热烈,既体现了画家本人的艺术创作心得及教育思想,也真切地反映了他所处各个时期艺术生态环境的变幻.苏天赐先生驾驭文字的超凡能力令人惊讶,字里行间无不蕴藏着艺术家特有的生命密码,读来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6.
在张艺谋的前期作品中,父与子的关系明显表现出冲突倾向.父一代总是呈现出令人恐惧的黑色.面对父一代的压制,子一代有的起而反抗,呈现出令人振奋的红色意味;有的则选择了顺从,呈现出令人压抑的灰色.从《活着》开始,父与子的关系由冲突逐渐转向融和.父一代变得温情随和、宽宏大量、仁慈善良.子一代也不再肩负着弑父的重担,他们从父一代那里得到关爱,感受人生;有的虽然起初与父一代之间有隔阂,但最终还是相互理解,化解冲突.父与子关系的这种变化与导演生命体验、艺术实践和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陆探微是南朝时期的一个技艺高妙的宫廷画师,在当时,他地位卑微,无论是官场还是文化圈,没有人重视他的存在与文化价值,但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最终是以其艺术本身来展现其价值与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油画作品来说,色彩是油画的灵魂.色彩主宰着整幅油画作品的构成元素,具有统帅作用.不管是现实主义油画,还是古典主义油画,色彩的魅力均不可替代.印象主义在19世纪中期法国登上历史舞台,提倡户外写生,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的目的,开启了色彩革命的先河.印象派画家大胆抛弃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在油画形式和技巧上进行革新和探索.印象派是传统艺术的终结,是现代艺术的开端.印象派绘画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更给我们当下的艺术教学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插画家,在当代绘画从纯艺术发展至商业艺术的过程中,他是创始者、启蒙者与催化者。文章从学习绘画的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派黎思装饰性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阐释派黎思绘画作品中重要的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插画艺术的代表性和派黎思插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孟凤英 《美与时代》2005,(12):87-88
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是祖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使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在下一代中不断地继承、弘扬、发展和创造,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自百年前被引进中国以来,油画在江苏这块文脉广袤、书画传统深厚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期间伴随着"含苞待放""百花齐放""风雨飘摇""雨后彩虹""分枝开叶""新时代下的修整"这几个阶段的一路走来,已逐渐显露出它的特点,即在面对时代精神的转变时江苏油画呈现出敏感的特性,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在用这种艺术形式适时地表达着自己的生命理想与价值追求,从而呈现出或温情或激情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2.
阎锡山故居是山西一代枭雄阎锡山的一座官家私邸,是一组规模宏大、格局变幻的近代建筑群。庞大的民国建筑群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模式又融合西方建筑艺术形式,既体现威严的官家气势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三雕艺术"堪称精美绝伦。通过对阎锡山故居石雕的实地考察及文献研究,了解山西石雕的艺术特点及文化特质,弘扬山西建筑的石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3.
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勃鲁盖尔艺术的真正价值并非如何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而是自身包含了对艺术本质的追问。他所向往的是用绘画的造型语言提示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是提倡"中西合璧"绘画的一代大家,他在20世纪初留学巴黎,现代艺术的浪潮促使他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变革。毕加索的创作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美学形式上都对林风眠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林风眠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表现元素,运用中国画笔墨结合色彩,同时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创作了具有变革性却不失抒情写意的独特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后现代艺术家,里希特无论是在创作形式还是有关绘画的思辨性理解在当今艺术领域都有着一定的独到之处。然而他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他创作了哪些作品,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而在于他的创作动机,他是以何种意识观念介入艺术创作的,以及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又是用何种方式来置换自身观念的。在当代,对于他的艺术核心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生涯中,他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绘画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开启了现代绘画一代新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世界艺术宝库奉献了一笔宝贵的艺术文化财富。齐白石绘画艺术在中西画坛独树一帜,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对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探讨与研究不仅有益于当今中国画论大厦的建设,同时也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H.R.Giger作为当代画坛影响力最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之一,长期以来被大众视为卓越的黑暗美学代言人。他所开创的生物机械美学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黑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推动。长期以来,Giger着眼人性深处的罪恶和对未知的恐惧,试图唤醒人类的反思。他的作品主题往往都是技术进步与人类欲望之间的冲突。他努力发掘人类潜意识深处原始而不可言说的情感,打动其他人不曾触及的心灵领地。文章从Giger作品的解读和他风格成熟的历程入手,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剖析,来枚举其艺术造诣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艺术瑰宝,书法不仅是具有极高美感的欣赏性物质艺术,也是一种承载书法家个人思想和时代特色的精神艺术,它的发展和传承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拓宽我国文化艺术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巨匠,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大师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念,为我国艺术界的后来者和一颗颗新星提供了艺术基础和经验。曾熙是我国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学者,他的艺术造诣极高,其书画作品对我国书画界影响深远。在欣赏曾熙的书画作品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得到极大的视觉享受,更能够透过表面的美感欣赏到曾熙的个人书画思想,体会曾熙的艺术境界,一览书画艺术之奇妙,感受书法大家之风采。文章围绕书画家曾熙,探讨其书法思想和书法造诣,体会他的艺术风格,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师的境界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画、印、诗、书俱绝,特别在绘画和治印两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画印艺术的精髓,又别开生面独创新格,其艺术魅力如醇酒一样,历久弥香。齐白石只读过半年私塾,木匠出身,最终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固然是孜孜以求虚心好学的成果,也是他宽能走马的广阔胸襟使然。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时时伴随着色彩不问断的斑斓足迹.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在各自领域内不懈的探索,使今天的色彩学成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形式要素之一,直接影响造型艺术的观念、面貌与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科学家牛顿、谢弗勒尔(M.E.Chevereul)马克思威尔(J.C.Maxwell)等关于色彩学的论述,启示了一代画家,导致了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印象主义画派的崛起,这其中的色彩理论,尤其为新印象派的画家们所接受,从而奠定了新印象派的绘画艺术--新印象派通过运用色彩学理论,构筑了驾驭色彩、表现色彩独特的结构体系,即自身的绘画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