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黛玉更高洁、更悲苦的愫方心灵——曹禺戏剧人物系列论之八贡献陈留生在“狭之笼”的“鸟”儿当中,在悲苦的女儿国里,《北京人》中的愫方可谓一位较为独特的女性形象。当我们较为仔细地观照这一人物时,便惊奇地发现:她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存在着诸多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一生痴迷于《红楼梦》,并将其视为"一切的源泉"。张爱玲前期的小说散发着浓烈的"红楼"风格,后期则摸索着质的传承,她坚守着传统的审美趣味,在创作中将古典小说情调与现代小说模式相生相融,并掼进十年光阴写成红学考据之作《红楼梦魇》。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人生境遇、精神特质以及审美追求上的共性,有助于拓宽红学研究的领域,理清文学传承间的内在脉络,为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与文本意义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读完《红楼梦》,大家记忆中的刘姥姥一定是个逗笑的角色。一席螃蟹宴,刘姥姥是妙语连珠,大出风头,在令人喷饭捧腹之余,总觉得她不过是一个丑角形象。可事实上,刘姥姥实在是个不可小觑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马玲 《美与时代》2014,(1):9-10
《简爱》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自尊坚韧独立的女性简爱的形象,她矮小的身材遮挡不住灵魂中散发出的璀璨夺目的光辉,她勇于追求真爱并对所爱的人忠贞不渝。她的善良、聪明、独立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最终赢得—份超越世俗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悲剧——堤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鲁迅 黛玉是一部《红楼梦》中塑造的最生动的形象之一,她美丽而富于才情,好忧愁善伤感,终日临窗叹惋,以泪洗面,最后一缕芳魂,竟红绡香断,飘然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里面的丫鬟们描写得成功的非常多,但是晴雯是曹雪芹倾注了最大热情的一个丫鬟形象.她一点没有下人的那些奴颜婢膝,面是任由自己的性格行事.她是一个率直、纯真、勇敢的姑娘,但是在封建末世的大家庭中做一个奴婢,就构成了她的人生悲剧.通过对这一悲剧形象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悲剧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寂寞女儿心》,是一位女士写的!她叙述了女儿的一段事情:她的上小学的女儿自小跟外婆,后被接回家中,却与父母有所疏离,尤其是因学习不佳,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她只得训导,但并无起色.一次雨天,她撑着雨伞去接孩子,她向着马路对面的孩子大声呼喊,而孩子却自顾在雨中“沐浴”伸开双臂奔跑,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她马上意识到孩子心灵中久存的压抑,从此她开始尝试另外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当我读到这里,我也被长久地震撼了.我不是一个教师,也没有做家长的体验,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学生时代,对于这位女士的描述或身感心受或目睹耳闻,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总觉得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文学母题是能够辨识群体文化典型的标识,其承载着某一群体(如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思维和情感。《红楼梦》中所贯穿的、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价值特征,必然是承载了象征群体文化的文学母题内容,其包含的神话母题、哲学母题、幻梦母题等,也正是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集体意象。因此,探究《红楼梦》对这些文学母题的继承与超越,对于追寻《红楼梦》之所以能引起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鸣并且其魅力始终不减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个“马道婆”。靠着装神弄鬼骗取钱财,传说这是曹雪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据说曹雪芹在京西香山键锐营写《红楼梦》时,营子里有个外号叫“马大仙”的妇人,本名马二秀,年幼时父母双亡,17岁上跟着一个道士到西山的云霞观里当了道姑。可她吃不了出家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晴雯、麝月这两个丫鬓的风情,令人赞叹,但在《红楼梦》创造的世界里,她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两个丫鬟的命运轨迹,教人叹息不已.她们的花开花落,是曹雪芹深沉的人生悲剧意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鲍维奥(Bovio)神父曾经讲述过这样一段故事:有一位度着荒淫无耻生活的名叫海伦(Hélène)的妇女一次进入圣堂,凑巧听到一位神父正在讲《玫瑰经》道理。她出堂后,买了一串念珠挂在身上,但她暗暗地掩藏在内衣里。不久,她开始念《玫瑰经》,起初只是有口无心,念得并不热心。可是童贞圣母玛利亚使她渐渐尝到念《玫瑰经》,的安慰和甜蜜,她就这样每天多次的诵念了。圣母玛利亚帮助她发了真诚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虽则出自官宦之家,但天生体质纤弱,加上母亲早丧,在她的童年,就迷蒙着一层不散的忧郁。当来到表面上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实际上是个充满着仇视、争夺欺诈的荣国府后,环境的改变并没有使这个少女的生活态度随之改变,而是更加挑起了她的自尊和高傲,更加敏感多疑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唯恐有人对她怀着歧视和轻蔑。大观园里一切笑语温情,乃至落花飞絮,秋风夜雨无一不在她的心里引起寄人篱下的哀痛。她经常自叹自怜,触景生情,于是“多愁善感”便成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与宝玉情  相似文献   

13.
丁香两个字很轻巧,也很俏丽。一经舌尖的婉转,再吐出来,就别有一番味道。而丁香那淡紫色的小花,像她的名字,不张扬,不放肆。就这样在群花之中隐藏着——你第一眼看到的可能是迎春、牡丹,但是,绝对不会是丁香。像我中学的女同学。丁香一样的女子,淡淡的,素素的。散发着一种暗幽的光。永远不会刺眼,永远那样温柔……她不起眼,可时间久了,你一定会注意到她。她的力量是暗的,慢慢聚集的。在发现她之后,你一定会被吸引,被一种古典的经久的气息控制住。所以,在戴望舒的《雨巷》中,他说,愿意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文明》自1982年10月创刊到1999年6月,已出刊100期。对于一个刊物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事情。本文以“百期综览”为题,回眸她的百期内容,以期从总体上把握一下她的形象、特色,并以此作为纪念。《道德与文明》作为研究道德和文明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于君 《美与时代》2005,(10):78-79
这里所谓"人格",不仅指窦娥道德方面的品质,还包括她在矛盾重压之下所进发的反抗性格.她的感人的悲剧形象,是随着一系列不幸遭遇的逐层出现,在矛盾冲突过程中逐步塑造成功的.窦娥由原来被人同情,惹人哀怜的一位命运坎坷的弱小女子,变为一个恪守道义、令人尊敬、不畏邪恶、抗争到死、至死不休的一位令人崇敬的斗士形象.这就是窦娥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画作《朱迪丝与荷罗孚尼》的题材源自《圣经》中的《朱迪丝记》,这一题材历史上曾多次被男性艺术家作为创作题材。17世纪画家阿特米西亚是佛罗伦萨艺术学院史上第一位女性艺术家。1612年阿特米西亚父亲为挽回女儿名节向法庭起诉塔西对女儿的多次强暴,塔西在法庭上的诬陷使阿特米西亚受到精神的创伤,但也坚定了她的艺术道路。阿特米西亚对《朱迪丝与荷罗孚尼》主题的描绘贯穿了其人生的这段时期,她创作出不同于男性视角下的朱迪丝形象,其作品也在同类题材绘画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故事由梦境开始:娴熟的舞步、被下了诅咒的白色的天鹅、对自由的渴望…… 妮娜是一个独生女,一个芭蕾舞演员,和母亲相依为命,过分地被保护,敏感、顺从、压抑、用功.她生活在美国纽约,母亲曾经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妮娜继承了母亲的天资,期望自己能够在舞蹈事业上有所建树. 《天鹅湖》中的无瑕少女,纯洁可爱,被施妖术变成了天鹅,她渴望自由,而只有真爱才可以解除魔咒.王子的出现,让她的愿望几乎实现,但王子还没来得及表达爱意,贪婪的双胞胎姐姐黑天鹅诱骗了他.绝望中,白天鹅坠下山崖,她选择了自杀,但死亡使她重获了自由.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风月宝鉴"的出现,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是我国特定宗教思想文化土壤中的产物,又是宗教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国蕴含深厚、历史悠久的思想文化实体.因此,我们了解了"风月宝鉴"的宗教思想文化蕴含,就可进一步看清作者的创作深意,看清当时思想的发展变化,更可看清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作为权力代言人的王熙凤,看上去显显赫赫,非常荣耀,然姑且不论其悲惨的结局,就其短暂的一生而言,也是充满了艰辛和无奈。 从大的时代背景上来看。凤姐是“凡鸟偏从末世来”,处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阶段,虽则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然从贾妃省亲时所展示的来看,处处都透露出整个统治阶级的奢侈靡烂,这样的阶级注定是要灭亡的。王熙凤管理这样一个家族的内部事务,面临的物力屈而无从省俭的局面必使她焦头烂额,而社会的冲击也会首先降到她的头上,以她的聪明才智也必能感到这一危机的存在并且想力挽狂澜,然大厦将倾,岂是她独木可支。这样,她的理想就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冲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王熙凤注定要受到挫折,会在她心中产生整体的社会压抑,导致心中焦虑不安而失衡。 其次,王熙凤的爱情悲剧也是导致她心理失衡的原因之一。贾宝玉梦入太虛幻境时,看到王熙凤的  相似文献   

20.
独秀     
大学里的一次关于《红楼梦》的讲座上,教授讲到,其实林黛玉对爱的领悟比贾宝玉高,且她心怀着的,是一种对人间万物的大爱,时时感恩,事事感怀,情动处便流下清明的泪。最后,他呼吁同学们在生活中亦要有黛玉一般的大情怀。教授的讲座很精彩,自然是博得了满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