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是我国当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的发生发展,和我国农耕文明传统相一致,形成了一套主要以伦理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 9世纪末期,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发生了现代性转向,进入了以现代心理学为学科基础、以“立人强国”为目标的新功利主义发展阶段.而在有着明确艺术教育国家目标的21世纪,我们关注和研究中国古代少儿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代,中国产生了原始技术教育;夏商周三代,中国产生了满足贵族从政需要的素质型技术教育;西周以前,中国没有出现整体社会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因而也便谈不上什么职业技术教育思想的产生。较为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春秋前中期的齐国,它是管仲为创立霸业而推行的“四民分业定居”社会改革的直接产物。桓、管时期齐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内容、管理模式及其功能,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古代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9,22(4):78-84
本文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四个基本特点,即:它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以儒学家派为主体,涉及到教育中的全部心理问题,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二是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发展的六大成就和贡献,即:提出了学知论和性习论,初步揭示了学习过程的实质和规律,初步探索了品德结构和德育过程,初步总结了一套学习和德育的原则、方法,初步考察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供了总结经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和蔡元培是中国倡导美育的先行者,都受到了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建立"完整人格"意义上的美育思想的影响,体现了早期美育思想的精髓。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的美育基本上是围绕艺术教育展开的,旨在培养学生在音乐、图画、手工等艺术科目上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这几乎将艺术教育完全等同于美育,即便是在当下的一些美育工作者的心目中依然如此认为,这与最初王国维倡导的美育为塑造"完全之人格"的目标,以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思想都已有所偏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伊斯兰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伊斯兰教著名教育实践家达浦生先生(1874-1965)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20世纪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之一,达浦生始终以振兴、弘扬伊斯兰教为己任,一生致力于我国伊斯兰教的教学实践和发展创新。达浦生作为中国伊斯兰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经过他数十年办学实践的印证;他的内容丰富的论著《伊斯兰六书》,对于教育思想也有较为具体的阐述。一、达浦生的主要教育实践达浦生的教育实践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年),他创办了六合广益小学,该校是我国最早的新式回民学校之一。1898年北京发生戊戌变法,进步学者…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促使东亚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传统学术,并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发现逻辑思想。日本学界较早接受西方学术,其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日本学者最初是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为标准,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后来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汉语的特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这些是日本学界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独特途径。此外,日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从以西方逻辑学为标准看待中国的逻辑思想,转向探究中国独有的逻辑思想。中国学界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两国学界应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离》卦美学对中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离》卦以"丽"、"明"二义为主。"丽"蕴含着相互附丽、利贞后亨的文化思想,呈现联系、利贞之美;"明"蕴含着上下重明、前后继明的文化思想,呈现"重明丽乎正"、"大人继明照于四方"之美。《离》卦揭示的丽、明的美学思想,将天文之明和人文之明建立联系,以人文之明德传承发展为旨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古代建筑门窗艺术的美学根源,明德相继是门窗艺术"活"的生命,对当今的建筑门窗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码艺术教育和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得十分迅速。但目前我国的数码艺术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只有充分立足于现实,不一味流于学术形式,才能使我国的数码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儿童题材被广泛运用到古代的佛教艺术中。为了厘清其在佛教艺术中出现的原因以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对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佛教艺术本身、政治、现实生活和视觉审美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儿童题材广泛运用在古代佛教艺术中既是佛教思想自身发展传播的诉求,也是教育和抚慰儿童的需要,更是佛教艺术走向现实生活,实现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夙愿。从构图上看,儿童题材的运用能够丰富画面内容使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平稳均衡,更具审美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思潮碰撞与交融,众多美术革命家提倡学习西方艺术观念,甚至要求"全盘西化"。我们学习和领悟西方艺术观念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西方艺术观念"竟然是中国古代画论中早就提出的艺术思想,由此可见,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亦受东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与确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未病先防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主要辟疫思想及方法的回顾与思考,探讨了其对今天传染病预防的参考价值.认识到在当代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借鉴中国古代医学的思想与实践之精粹或许可为当代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另辟新径,以期能对现代传染病的预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应用心理思想十分丰富.本文首先介绍了古代应用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分支,即教育心理思想、社会心理思想、司法心理思想、文艺心理思想、军事心理思想、医学心理思想、健康心理思想.然后对其重要成就和贡献作了分析,即提出了一些理论观点,发扬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深化了对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总结经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陶金 《孔子研究》2020,(3):61-67
整体回顾儒学在古代日本的传播情况可知,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史可分为初传期、拓展期与转型期三个历史时段。以儒学在古代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的传播情况为主要考察对象,亦可发现中国儒学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教育体系创立、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即可从政治性、文化性、宗教性三个角度剖析中国儒学在古代日本传播的典型性特征及其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由“和论”“气论”与“易论”三部分构成.“和”包括生命本身之和及其所依托的环境之和(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和”是生命产生及存在的前提;“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易论”吸收了“和论”与“气论”于一体,较系统地论述了天地是万物生命的起源、养育的根本及具体生命的产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人的生命活动经过了这样的历史过程:有夫妻而产生人伦关系,有夫妻而有父子、君臣,从而产生上下等级、制度、礼法.道德,以维护社会秩序与统一.故此,古代生命哲学对艺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中国艺术民族特色形成的主要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认识的对象和层次,从起源和产生的先后,从发展中出现的学术分化,从存在形式和实践意义等方面的区别,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同于哲学辩证法和一般政治思想。指出在战国后期和西汉时期,已出现了较为集中地阐发辩证性政治思想的专门著述。在与中西方同类思想的比较中,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特点。文章还论述了这项研究对于认识和发展哲学辩证法、深化对古代政治思想的认识、形成政治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现实的政治稳定、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决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探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入手,旨在从中寻求启示,以促进我国的管理体制的创新.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心理的文化本质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净化大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必须动之以情,尊重个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线刻艺术以其特有的东方韵味,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品位.古代线刻艺术闪耀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才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美与时代》2007,(2):112-115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健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大学生本身及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大力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转型,作为以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与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在经济、商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广告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对广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对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即广告设计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