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蕾 《美与时代》2004,(4):74-76
诸宫调最早开始于北宋时期,是我国宋金时期非常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创始人为民间艺人孔三传.诸宫调是一种由曲调和散文组织成的叙事性说唱艺术,往往以一人说唱为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演唱部分用宫调联系起来,采用的伴奏乐器则有鼓、板和笛三种.  相似文献   

2.
少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对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少年心理的典型特征少年期相当于初中时期,有人还把少年期称之谓“心理的断乳期”,由于此时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西方学者也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少年有如下明显的特征.(一)少年行为的不可预期性和多变性最能察觉到少年的这一变化的且因此而产生许多烦脑的是家长而不是教师.父母会发现,这段时间孩子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子女的行为变得不可理解,少年对父母表现出很多不耐烦、不愿与父母交谈、本来计划好的活动他会突然变挂,且他们的情绪变化无常,父母的一切行为似乎都会成为使他们发怒的刺激,这便是少年行为的不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3.
天曹寄库醮仪是道教内部顺应社会需要而编创出来的以还钱纳库为目的的科仪文献,其造作当不早于北宋前期,最有可能是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中期这段时期内,南宋末年时已十分流行。关于道教寄库信仰及其仪轨,学界甚少关注。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系统揭示出道教寄库醮仪的科介流程及其仪轨实践,将有助于加深对寄库习俗及其传播形态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音乐与情绪     
何新 《美与时代》2004,(4):45-46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同音乐的爱好是超越纯理性的,而"情绪"、"情感"、"感受"、"爱恶"已经假设成为音乐中所必有的部分,甚至成为音乐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究竟这些词语代表着什么含义呢?是否所有的音乐都是"情绪化"的呢?在某一个极端,有些艺术的确是情绪化--甚至是令人太激动;但在另一个极端,有些作品过分"冷清",过于谨慎,而在二者中间似乎有着许多渐进程度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否所有音乐作品都与这条"情绪线"有着关系?作为艺术教育者,能否对以上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去体验艺术,了解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一词,一般指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在中国,指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阶段(1840~1949).但按照传统的断代方法,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8)就是近代。这里所要讨论的,也正是这段时期内的无神论发展史.那么,这段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总的发展过程有何基本特征呢?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这里,仅就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主要的资料,提出一点初步看法,以引起.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6.
15、16世纪交替时期 ,世界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葡萄牙人到非洲海岸探险 ,西班牙人到西印度群岛探险 ,岛上的印第安人遭到灭绝 ,黑奴被输入伊比利亚半岛 ,随后是黑奴贸易在美洲殖民地的蔓延———简言之 ,被大肆颂扬的欧洲海外殖民地开拓正式开始 ,与之俱来的则是大量令人发指的事实。对于所有这一切 ,人们似乎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 ;因此本文不想复述这段历史 ,甚至也无意对这段历史进行概括。不过 ,如果编年史在这里尚有什么价值的话 ,那就是它表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虽然对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印第安人的屠杀曾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以致在此后…  相似文献   

7.
李思垚 《美与时代》2023,(1):105-107
自古文人士大夫以家国为怀。自宋以降,文人画开始盛行,强调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令中国画审美价值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开始在画上题写诗文,增加画面情趣,南宋赵孟頫更是提倡“以书入画”,使得诗、书、画、印四美相得益彰。及至明代“题款美”更成了普遍风气。宋元是中国画题款艺术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明代绘画题款艺术在宋元影响下更是发展到极致。以宋元绘画题款艺术通过文人画发展而兴盛这一现象为研究背景,解读在其影响下的明代绘画题款艺术。  相似文献   

8.
运气学说首见于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但在唐末至宋初这段时期的正史和医学史资料中未见记载。本文通过文献稽考和史料辨析,指出:《元和纪用经》、《玄珠密语》、《天元玉册》和《素问遗篇》与《黄帝内经素问注》中的"七篇大论"之间有密切关联,运气理论在唐宝应元年至北宋嘉佑二年这段历史时期里,是以秘密授受的方式在道教体系内进行传承和发展,至北宋在医学界大力推广提倡运气学说时,其基础理论体系在道教系统内已经趋于成熟;王冰得授"七篇大论"是在"斋堂"得到秘密授受,其后的运气理论传承和研习、发展也与道门中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黑人艺术的角色是非洲裔美国艺术家长久以来面对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兰斯敦·休斯在他1926年出版的文学评论集《黑人艺术家和种族的山脉》中提出的。在20世纪60年代“黑人艺术运动”兴起的这段时间里,这一问题被再次提出,其实在这之前、之后以及期间这一问题被多次提出。  相似文献   

10.
云门宗是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禅宗宗派之一,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影响自不待言.然而,既有北宋云门宗禅师数量的研究结果仍有待精确.本文通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传法正宗记》和《续传灯录》以及一些相关的寺记、塔铭、行状搜罗、辨识,得到北宋时期云门宗禅师有1180人之谱.这个数据将成为复原北宋云门僧团传法全貌的一个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牡丹花朵硕大,花姿端丽,色彩鲜艳,是历代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以牡丹为题材的中国牡丹卷轴画作为花鸟画的一个分支,兴起于唐朝,发展成熟于宋朝.而洛阳在中国牡丹卷轴画发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处于牡丹栽培中心的位置.隋唐盛世,洛阳与长安同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时期,洛阳也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学术中心之一.这对牡丹卷轴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产生于南朝齐代.宗白华在<美学散步>当中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可作为六朝时期文艺状况的概括,即"魏晋时期是一个人之觉醒与文之自觉的时代".这句话说明魏晋时期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艺术在此时开始独立于人伦、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末有一个日本旅游团来华游览泰山.他们在登临过程中,发现在一处山岩上镌刻有“(?)二”两字.成千上万的游人曾经过这里,但都不注意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日本旅游团的人们却认真地问陪同导游人员:“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虫字上加一撇是什么字,什么时候什么人刻上去的?”三个问题把陪同人员问住了.下山回宾馆后,陪同人员  相似文献   

14.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共雕刻了四组“Pietà”,若对其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着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恰好与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变化相对应.四组“Pietà”雕刻于米开朗琪罗不同年龄段,因其所传达出的思想是他在不同时期对艺术、宗教与人生的认识,故亦可将其看作米开朗琪罗的由四篇文章构成的一部精神自传.  相似文献   

15.
休谟对于因果律的分析所触发的认识论问题反映了近现代认识论以至于整个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几乎可以说,这个领域中每一重大进展,都与这个弥久而常新的问题有着某种关系。因此,翻开这段历史篇章,总能让人“开卷有益”。毫无疑问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最深刻而耐人思索者,当推休谟对问题的提出和康德对问题的回答。一休谟是这样具体地提出关于因果律的问题的:第一,我们有什么理由说,每一个有开始的存在的东西也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呢?第二,我们为什么断言,那样一些的特定原因必然要有那样一些的特定结果呢?我们的因果互…  相似文献   

16.
"扬州八怪"作为活跃在18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个绘画流派,虽然这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群体,但是这些艺术家却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从扬州画派艺术家华喦诞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罗聘逝世于嘉庆四年(1799)这100多年间,中国处于一个看似繁荣实则隐藏种种问题的时期,"扬州八怪"便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历来资料对"扬州八怪"褒贬不一,因此对于"扬州八怪"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崔璨 《法音》2021,(1):67-70
僧衣,是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式规定的。纵观历代的佛教服饰,从形制到穿着方式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这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非常值得探讨。关于僧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佛教造像的服饰,而缺少对现实中僧人服饰的研究。本文从现代设计的角度,结合图像学、文化史、艺术史来研究北宋这一时期僧衣的形制。北宋时期社会的包容性和对人本身的重视在僧衣上亦有特殊的体现,这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对当下的服装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明 《美与时代》2005,(6):20-23
"中国画的传统是什么?"其实质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形态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进入当代信息社会,随着人类文化的广泛交流,对国画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的阐释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古老的传统的审美语汇中了,而应比较、总结,创造出一种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符合艺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语汇系统.这样一套语汇系统应具有超越文化类型的特征,但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今中外的不同文化模式、哲学思维方式、审美理念、艺术形态的比较中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6,1(4):51-55
道教的修炼思想中,对于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十分慎重而关键的问题。北宋时期,钟吕一系的道士施肩吾,继承和发挥了道教这一传统,在修炼思想中,尤其是在对环境、传人的选择原则中,体现了道教特有的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神秘主义为特质的环境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郭朋先生是我国的著名佛教学者,有很高的成就……在新中国佛教史上,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是共和国宗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我们在世纪末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能够作见证的历史老人已经所剩无几,而郭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中国佛教协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郭老在此中起到的是一个什么作用?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郭老将时间拉回到过去。他说:“我是1948年从北京到解放区的,先在华北大学,后在党校工作。1949年3月我在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五一”过后,北京市委把我调到统战部,要我做佛教界的统战工作,着手筹备成立佛教协会。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