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符号与价值:皮尔士哲学中美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美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有关皮尔士哲学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潜 《哲学动态》2005,(6):62-6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信仰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28~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科学与信仰",分议题包括全球化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科学与宗教、科学与意识形态等.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由董奇王重鸣、莫雷、周润民、李德伟、刘翔平、申荷永、李其维、时勘、张绪扬等我国心理学界十位青年博士发起和组织的“全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研讨会”5月20-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参会者主要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40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者.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10~12日,"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暨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并得到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140余位专家学者聚集于这次因"非典"而姗姗来迟的科学技术哲学的盛会.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心理健康》2005,4(1):F002-F002
郑日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北京市市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辽宁省宽甸县人、满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理教育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力资源管理、测谎与反测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彭耀光 《哲学动态》2005,(12):54-56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岁末,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美学史研究:问题与方法"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大会主题,分别对"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建构"、"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具体问题"以及"跨文化研究与中国美学"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14~16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举行了我国第一届眼动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芬兰和德国以及我国香港特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 虽然眼动研究是国外心理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之一,但我国起步较晚。为了推动国内眼动研究的发展.加强国内外眼动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者们就“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当代启蒙”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1.中国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后现代思想的视域。依据后现代思想家关注的基本问题,探究后现代哲学的实质意义和深层旨趣,是本次研讨会多数代表的理路。王治河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兴起源于现代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包括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内的普遍…  相似文献   

10.
阮明套 《管子学刊》2010,(3):126-128
经过多方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商周文明研究中心”日前获得学校批准,正式成立。与此相配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于2010年5月15日至16日举办了“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与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大陆的60余位专家齐聚北京师范大学,参与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1.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7日至 2 0日在京举行。大会中方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贵仁教授和常务副主任韩震教授 ,大会外方主席为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小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5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莱顿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牛津大学的查理斯(D.Charles)教授、莱顿大学的德哈斯(F.A.J.de Haas)教授、乌德勒支大学的泰勒曼(T.Tieleman)教授、北京大学的吴天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玮副教授、山东大学的谢文郁教授、希腊学者柏内塔杜(M.Benetatou)教授(因病未能赴会,由浙江大学的陈玮博士代为宣读论文并作相关评论)、北京师范大学的廖申白教授等八位学者先后作了报告及相应评论。  相似文献   

13.
校长领导与学校组织气氛:一个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6月24日~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协办的"第十一届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于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香港和内地高校的生命伦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共进行了6场19个学术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于2006年12月21~2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围绕“信仰、科学与教育”的主题,对有关科学与信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历史上的信仰、科学与教育的沿革;全球语境下信仰、科学与教育的变迁;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信仰、科学与教育问题;当代中外信仰、科学与教育的关系比较等。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区,美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及北京地区的部分研究生共12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6.
2016年4月16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由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30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和校友共70多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庆贺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并围绕逻辑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以及逻辑学各领域的学术前沿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北京应用伦理学论坛”年中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法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曹刚博士作主题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张国均教授作点评。与会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2011年1月18日,“宗教在高校渗透应对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主办、中国无神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20.
人文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良好开端《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评介王靖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虽然远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对不同知识形式或学科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但是,学术史上不同学科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相反,往往一些甚至一门学科居于显要地位而其它知识领域则处于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