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丘补考     
姜尚佐武王伐纣灭殷,封齐侯,建都营丘。但营丘在哪里?史家尚无定论。一说在齐国故城,即现在临淄区的齐都镇;一说在昌乐县东南,距城五十里的营陵村。《管子学刊》1992年第一期赵守诚同志《齐都古营丘续探》(以下简称《续探》)对张达民同志《营丘考》(以下简称《考》)和王恩田同志《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文,关于营丘的地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笔者是临淄人。对考证工作是门外汉,但自幼尝听祖父、父亲讲关于史家对营丘的争议,因而对营丘地望的考证,颇感兴趣,也想借题发挥,并就教于专家、学者和赵守诚同志。  相似文献   

2.
西周齐都古营丘的地望问题,历史悬疑,多有争议,至今未决。由于编纂县志的需要,笔者曾写拙文《齐都古营丘试探》(以下省称《齐都》)参加讨论。最近在《临淄区志》“附录”卷中看到张达民同志的《营丘考》(以下省称《考》)和王恩田同志的《齐都营丘续考》(以下简称《续考》)两篇文章,都对拙文《齐都》提出异议,读后很受启发,但也觉得两篇“考”文也都还有须进一步深考之处,现将拙见陈后,以就教于《考》、《续考》两文的作者和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3.
营丘地望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武王克殷,封建诸侯,师尚父封于营丘,这一史实,古今学者没有异议。但营丘之地理位置问题,看法却始终不得统一。“临淄名营丘”之说,始于汉代的班固(《汉书·地理志·齐地》);此后,晋人臣瓒、北魏郦道元力主此说。此说很难令人信服,这只要看一看齐国早期的建国历史,便可一目了然。《史记、周本记》记载周初封建曰:“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相似文献   

4.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营丘与爽鸠氏城曲英杰近年来,关于齐国史与齐文化研究异常活跃,与之密切相关的古营丘地望及爽鸠氏、季、逢公伯陵、薄姑氏居地所在等问题亦很自然地被重新提起。论者或坚持营丘与临淄为一地,或在临淄之外另寻营丘,然对于自古相传的今临淄城外"桓公告"即古营丘之说...  相似文献   

5.
齐国故城陶窑遗址张龙海临淄是周代齐国的都城。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国,都治营丘,公元前859年齐献公从薄姑复都营丘更名临淄,经春秋时期桓公称霸,战国威王称雄,至西汉时期,近千年的时间里,临淄一直是东方名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约三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6.
齐都的再建     
姜太公就封于齐,以营丘为都,后又在营丘与淄水之间建立新都城。胡公时被迫迁都薄姑,献公时将都城重迁回营丘,并易名临淄。临淄自此作为齐国的都城再也没有被迁移。临淄的再建,既是齐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带动和推动着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8.
齐国的渔业     
齐国的始祖是吕望。吕望在翦商定周中立下赫赫战功,因而于西周初以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当时的东方,小国林立,齐国的始封之地只有方圆百里。此后数百年间,齐国由小到大,到齐宣王时代,“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两千里”。(《战国策·齐策》)一跃而成为东方大国。齐国得以富强的原  相似文献   

9.
荀子《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的远祖,它是荀子于齐三为祭酒期间写成的,所以,它不是产生于楚国,而是产生于齐国都城临淄。东汉蔡邕在其《琴操》中所记载的《杞梁妻叹》,也是一首有说有唱的曲目,它所产生的地点也是在临淄。因此断言,我国说唱艺术的远祖在临淄。  相似文献   

10.
画邑和商代东土孟世凯齐故城临淄附近的古画邑,因水而得名,这是个比临淄还要早数百年的城邑。画和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从目前所知的资料来看,在商代中期画地就是商王朝东土的一个重要地区。周武王灭商后,首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这样画邑的地位遂降为一般城邑,甚至...  相似文献   

11.
《史记·封禅书》云:“齐所以为齐,以天齐渊也。”作为齐国因以命名的天齐渊,其具体地理位置史存两说:一说天齐渊即临淄故城南15里之温泉:一说是临淄故城东南8里之龙池。本文拟就所见的有关史志资料,结合实地考察、遗存、碑记,考辨其确切地理位置,并与不同说者商榷。温泉说,近见于《临淄区志》载:“天齐渊俗名温泉,位于牛山脚  相似文献   

12.
赵缊 《管子学刊》2002,(4):36-44
营丘地理定位问题是解决姜齐建国历史的关键,战国至汉代人们惑于临淄城的历史与繁华,遂将营丘与之接凑,混淆了历史,致使太公封齐事与周初史实相抵牾。金文资料显示殷周之际,营、荥、荣皆源为一字,其最早地望在荥,据史料我们考证了太公与荥的关系;我们又印证了金文中“荣”器即太公家族之器,为西周早期历史与齐国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桓公台     
桓公台,俗称梳妆台、点将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代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庙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实为宫殿建筑遗址,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官城内西北部,距宫城西墙约300米,北墙约600米,现高14米,由泥土夯筑而成,地下夯基呈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86米。台顶有两层,东、西、北三面陡峭,南坡稍缓。东、北两面150  相似文献   

14.
齐国历史博物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临淄是齐国故都,初名为营丘,是周代齐国的都城,汉代齐国的王城,一向是齐国齐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文献记载相辉映,出土于齐国故城的数以万计的重要文物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珍存文物精华,以供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  相似文献   

15.
天齐渊     
天齐渊,俗称温泉,与临淄八景之一的牛山同被誉为临淄的一处游览观光胜地。天齐渊,在临淄齐国故城南8公里,今齐陵镇刘家终村西,淄河之东山坡下。关于天齐渊与齐国名称的关系,史书多有记述,说法不尽相同。《史记·封禅书》载:天齐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礼学比较发达的朝代。①在宋儒中,司马光(字君实,1019~108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1021~1086)、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1032~1085)、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1033~117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1032~1085)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②,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  相似文献   

17.
姜太公墓之谜张龙海姜太公墓在何处,是个难解之谜。史书记载主要有三处:一、山东临淄。魏人王象、缪袭所撰《皇览》日:"吕尚家在临淄县城南十里。"《齐记补遗》云:"太公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的更为具体:"太公衣冠家,在...  相似文献   

18.
文献记载齐国早期"方圆百里"的腹心地区商代存在着蒲姑、逄伯陵等方国,西周时期齐国早期都邑——营丘和临淄齐故城的始建规模及扩建过程,对上述问题和研究探索可视为齐地古国和齐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齐地的考古工作对此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在梳理考古发现古城勘探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古城古国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谈《遐览篇》的道书数目——兼谈错误估计和错误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录学上称最早的道教经书目录,是刘宋陆修静(406—477)于明帝太始七年(471)因敕上的《三洞经书目录》。其载道教经书并药方、符图等1990卷。事实上在这之前已有道书目录,这就是东晋葛洪(284—364)的《抱朴子·遐览篇》。但《遐览篇》所载道书究竟是多少?以往诸家说法不一,也都有错误。如方维甸在《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中说282种,侯外庐等同此说;范寿康在《中国哲学史通论》中说291部;  相似文献   

20.
一、资料部分1.淄博市后李官庄大汶口文化至宋元遗址王永波《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文物出版社1990年出版2.淄博市后李新石器时代至宋元遗址王永波《中国考古学年鉴》(1990)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3.淄博市后李官庄新石器时代及东周遗址王守功《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4.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王永波等《考古》1992年11期5.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考古》1994年2期6.桐林田旺遗址魏成敏《管子学刊》1987年创刊号7.我省考古工作又一重大新发现———田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