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由教师评价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小学一、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得分显著下降;学生自我评价的分享行为在一、三年级呈上升趋势,在三、五年级问呈下降趋势;(2)根据教师评价,一年级小学生在游戏分享和物品分享上的得分最高,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对三、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游戏分享与物品分享行为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而让位给心理分享和学习分享行为;(3)教师对小学生分享行为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问有0.26的相关;教师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有0.37的相关:而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对153名初一学生英语课堂焦虑和英语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2)在英语学习动机上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内在动机水平显著低于女生的内在动机水平;(3)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课堂焦虑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降低课堂焦虑。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考察了英语语音意识在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单词读写学习中的作用。对189名小学儿童的研究表明:(1)一、二、五年级在首音和韵脚意识上差异显著;在音位意识上,一、二年级差异不显著,五年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2)各年级儿童的语音意识与其英语单词读写均存在显著相关;(3)控制英语口语词汇量后,一年级的首音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读写的变异,二年级的首音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拼写的变异,五年级的音位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读写的变异;(4)各年级的语音意识对单词拼写较之于阅读都具有更强的变异解释力。可见,小学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与其单词读写存在密切联系,语音意识与拼写的关系相对更为紧密;首音意识对早期读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位意识在后期读写学习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障碍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和LD行为量表从332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中筛选出50名小学LD儿童,检出率为15.06%,并对其进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和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以探讨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60%的小学LD儿童表现为理解能力不足;(2)在MAAT与FAT各因素中,对小学LD儿童基本学习能力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校学习方法、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自己责任性、FAT总分,其次是考试焦虑-回避失败动机、在家学习方法、成功动机及其技能场面。可以认为影响小学LD儿童的主要因素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和西安市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689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和学生沉浸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班级创新氛围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生沉浸特质对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8.
闫嵘  俞国良 《心理学报》2009,41(7):602-612
采用言语交际策略认知结构访谈故事情境,考察了小学3~6年级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理解水平的发展以及言语行为对其策略理解的影响。被试为两所普通小学儿童,其中学习不良117名,一般儿童124名。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言语交际策略理解水平在总体发展上显著落后于一般儿童,但滞后仅存在于意图表达间接程度较高的暗示策略上。其次,在不同言语行为类别上发展趋势不同。对于礼貌请求策略,学习不良儿童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而一般儿童则表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对于委婉应答策略,学习不良儿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心理素质的关系:一项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客观的了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并探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Martin等人提出的TPOT观察范式对重庆市潼南区某小学4-6年级117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录像、编码,并施测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结果表明:(1)T-POT观察范式在本研究中具有适用性;(2)任务偏移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3)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4)在控制了年级、性别、班级环境变量后,心理素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课堂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尊重行为与人格、班级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56名北京市两所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小学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尊重行为问卷、国内修订的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和班级环境问卷,考察小学儿童尊重行为的特点,并探讨人格和班级环境对尊重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总体尊重行为和其中的理解欣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郊差异;(2)尊重行为与人格各维度具有显著的相关,与班级环境中除了竞争气氛之外的其他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相关;(3)人格的宜人性、谨慎性、情绪性和开放性以及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显著预测尊重行为,人格和班级环境的不同维度对于尊重行为不同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力;(4)小学儿童的班级环境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积极型、一般型和问题型,不同类型的班级环境在尊重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江琴娣  杨福义 《心理科学》2005,28(3):622-625,618
本研究以工读学校和普通学校七~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工读学校学生的总体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工读学校学生的父母更多地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4)生活事件应激与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工读学校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师生关系教师评定量表,由14名班主任教师对498名3—6年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行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因素对其师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年级与其师生关系有显著的联系.五年级学生表现出高亲密、高反应和高冲突的特点,而六年级则表现出低亲密、低反应和低冲突的特点.(2)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反应性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师生关系比男生更为积极.(3)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年级、性别、学业表现对师生关系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指学生对教师指向他们的评价行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包括“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反馈改进”、“关注过程”、“激励期望”和“沟通理解”等六个维度,前三个方面属于操作要素,后三个方面属于基础要素.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共74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学段、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知觉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激励期望”和“沟通理解”两个维度,小学生在其它维度上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优于初中生.小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不存在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在操作要素方面的知觉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在基础要素方面优于初二学生.初二学生对教师评价行为的知觉出现明显的消极化倾向,在基础要素上初一和初三学生的知觉显现明显的反弹.本文对研究结果的教育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6个年级86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察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追踪设计,来自江西地区两所小学(4到6年级)和两所中学(7到9年级)的共1251名学生(男生691人,女生560人)在间隔半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了测量正念注意觉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学业压力)、情绪调节以及积极重评的问卷。结果表明:(1)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显著低于小学生;(2)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两个时间点的情绪调节、积极重评及心理健康均显著相关;(3)跨时间点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和各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中,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均显著,积极重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注意觉知通过情绪调节能力间接作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师生关系学生知觉和教师知觉问卷,分别由508名3~6年级学生及其16名班主任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教师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结构成分: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2)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知觉到的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不同:相对于教师而言,4~6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更为消极;而3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则更为积极.(3)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知觉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可以聚为两种相同的类型:亲密型和冲突型.教师和学生知觉类型一致的比例为62.5%;不一致类型的比例为37.5%.(4)在师生关系的类型上,三年级学生知觉到的亲密型比例显著高于教师知觉,而冲突型比例则显著低于教师知觉;六年级学生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量表对990名不同学业成就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高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显著高于低学业成就组.(2)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表现出年级差异性.(3)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随着年级发展而上升,但是两组的高峰期却出现差异,高学业成就组创造力高峰出现在初二和高二,而低学业成就组出现在高一.(4)发散思维的发展趋势上,高学业成就组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而低学业成就组整体的发展趋势平稳.(5)高低学业成就组中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趋势相似,都呈现出在初中阶段上升到高中阶段趋于稳定,并且在高中阶段两组的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9.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distress at schoo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BJW) and distress at school. On the basis of just world theory, the authors argue that strong student BJW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low school distress. Two questionnaire studies with Germa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ttending grades 7–13 are reported. Both studies found strong BJW to be associated with less distress at school, better grad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grades and teachers as more just.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BJW and low school distress persisted when controlled for grades, justice of grades, and teacher justice. This relationship held for all student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school track, grade level, or gender. Overall, the pattern of results reveals school distress to have a unique association with BJW and school-specific justice cognitions.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雯 《心理科学》2007,30(3):596-599
本研究以上海市四所中学的15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师教学风格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施测。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以激进型、立法型、评判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为主,这四种教学风格是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较高的教学风格;(2)中学教师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对自我实现和学校领导的满意度也较高,而对学生素质的满意度最低,其次为工资福利;(3)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对工作压力和工资福利的满意度逐渐下降;(4)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教师越可能具有立法型、评判型、激进型和整体型四种教学风格,而教师对工作压力不满则倾向于采取消极、保守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