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农夫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只要看到别人比他强,就羡慕不已,希望自己能跟别人交换命运。一天,天使来拜访他,表示愿意帮他实现交换命运的愿望。天使说:"你把你的‘麻烦’全部装在一个布袋里,然后带到郊外去,那里有一袋袋堆积如山的‘麻烦’,你可以随意换一袋你喜欢的。"于是,这位农夫来到郊外,兴  相似文献   

2.
吴志福 《天风》2021,(2):56-56
有位姊妹在自己的母堂听了一位外地牧者的讲道,觉得非常受造就,对这位牧者产生了好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堂会停止礼拜,姊妹喜欢这位牧者的讲道,于是就通过在网上搜索,找到了他的一些讲道录音.可她很快发现,这位牧者在不同堂会使用相同的讲章,甚至是一字不差.于是她对牧者的好感陡然下降,觉得他没有很好地预备讲道,一篇讲章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原道》2017,(2)
2016年12月26日,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项目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以"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视角看儒学/儒教的复兴"为主旨的跨学科学术对话。对话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范丽珠教授主持,涉及儒学/儒教复兴进程中诸多引人深思的议题,本刊特予刊发,以飨读者。本文录音原稿由徐海峰整理,刊发时略有删节并拟定各节标题。  相似文献   

4.
以脸识人     
有一次,林肯总统的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位年约四十而且极有才华的人。林肯约见了这位先生后,却迟迟没有下文。介绍人觉得很纳闷,就去请教林肯是何原因。林肯说:我不喜欢他的脸,因为他的脸充满了骄傲与自负。  相似文献   

5.
大约是在1992年的秋天,一位相熟的居士跟我说,在广济寺云水堂的后院,住着一位老居士,叫张范中,曾经出过家,随侍过印光老法师,很有学问,也很讲修持。我一听心里就喜欢,于是就请这位师兄为我引见。  相似文献   

6.
正此次会议是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各种地方经验在文化、族群和宗教等方面互动,将中国置于国际空间背景中去思考,而文化互鉴助力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提法,更是在充满复杂性和挑战的实践中来实现。以"‘一带一路’——从空间和文化维度理解中国如何应对世界"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7月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范丽珠教授主持,挪威卑尔根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  相似文献   

7.
最近回老家,发现一位曾经说我“不适应生活”的老同学,夫妻都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笑着说,我也下岗了,但我是主动下岗的──主动辞职回家做了自由撰稿人,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时要高出一大截,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也就苦笑一笑说:“看来你这个‘不适者’也能生存,而且还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啊。”那还是十多年前,这位读书时与我很要好的同学,见我仍是不喜欢抽烟,不喜欢打牌,总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写,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比你善于适应生活,我学会了抽烟,就能与喜欢…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8—1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重绘中古中国的时代格:知识、信仰与社会的交互视角"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11月8日上午开幕式,会议召集人复旦大学余欣教授阐明会议缘起,"时代格"一词借用自宇都宫清吉,宇都宫氏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性格,且又包含对前一时代的继承,而本次会议则赋予该词以新的内涵,是希望在近年对中国中古文献、政治、礼仪和宗教研究业已取得的长足进步基础上,能对时代的气息和风貌有更多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悟弓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从年轻时就开始的金戈铁马生活,使这位马上皇帝对在百步之外就能致敌人于死地的强弓钟爱有加。因为喜欢,唐太宗养成了没事就研究弓的习惯,并自诩研究得比较精通,能一眼分出弓的好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陈海燕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主治医师,她从小喜欢画画,长大后考上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留院当了一名心脏超声诊断科的医生。做医笔医画公益公众号,对陈海燕来说纯属偶然。一天,一位患者来心脏超声诊断科做  相似文献   

11.
正吴晓波是现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财经作家,他有"中国第一财经作家"的美誉。吴晓波的人生,堪称成功规划的典范。在大学时,吴晓波读了《李普曼传》,于是决心要成为李普曼这样的作家,他便做了一个规划:第一步,做记者,跑条线;第二步,写专栏;第三步,写书。吴晓波还在复旦大学读大三时,就想圆自己的记者梦,于是想去看看改革中的中国南方,于是组成了一支"上海大学生南疆考察队"。他们拿着复旦大学的介绍信,骑着自行车到处筹资,却只筹得一台照相机、几件衣服和几百元钱。经费还差一大截!他便找到报社求助,后来湖南娄底一位企  相似文献   

12.
严锡禹 《天风》2008,(18):12-13
一 耶稣在讲道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词amen,英文译为truly,中文译为"实在",或者"实实在在".前三福音喜欢用"实在",第四福音喜欢用"实实在在".在前三福音中,耶稣常常讲"我实在告诉你们",这样的话共有54次.在第四福音中,耶稣的这句话被译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共有25次.这样,总共就用了79次.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位铁路工人利用电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了山体滑坡这个难题。这位铁路工人叫吴磊——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普通铁路养护工。作为一名铁路养护工,吴磊的一项职责就是把上级下达的紧急文件和通知及时传达给每个铁路段的工人们,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工段上工人接收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等到吴磊把文件送到时,已是"旧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吴磊接触到了云计算。于是,喜欢互联  相似文献   

14.
正作家孙犁生前特别主张创作应该要有"忘我"的态度:就是忘记名利,忘记利害,忘记好恶,忘记私情,客观地表现历史,对人对己,都采取"死后是非乃定"的态度。这也是他做人的基本信条。孙犁有一位私交不错的朋友,经常喜欢在报刊上写一些有关孙犁生活工作方面的文章。出于对孙犁的尊重,这位朋友在写  相似文献   

15.
赢在未来     
新一期的美国《福布斯》"大中国地区40大富豪"财富排行榜中,李嘉诚以320亿美元(约合2496亿港元)的身价稳居华人首富的位置,这位已经年届八旬的香港富豪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和去年相比,仅一年的时间,他的个人财富就增长了9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耐烦     
正起初,我以为"耐烦"只属于我们豫东中原的,是方言乡语。奶奶喜欢菊花,喜欢田里的庄稼,喜欢喝粥,喜欢穿旧式的棉布斜襟的衣裳,喜欢我们这些孩子的热闹。可是,她不说喜欢,她总是笑眯眯的,一脸慈爱地说,我耐烦菊花,耐烦……母亲也是这样说,我的那些亲戚邻居们都是这样说。他们对喜欢的植物,可口的食物,欢喜的物什,喜欢的人事,说"耐烦什么什么,耐烦谁谁"。讲起不喜欢的,也要用耐烦,"不耐烦什么什么,不耐烦谁谁"。仿佛"耐烦"就与田里的庄稼泥土一样,是属于他们的质朴和亲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4~15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现代性与社会理论"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1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会议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  相似文献   

19.
巧与拙     
正人之常情,大约都是爱巧而厌拙。我们都不喜欢"笨嘴拙舌"的人,我们都喜欢"心灵手巧"的人。王熙凤之所以能在贾府奠定大管家的地位,与她的一张巧嘴,显然是分不开的。老太太就喜欢凤姐这张巧嘴,所以凤姐也就可以恃宠而骄。说到《红楼梦》,人们还不得不佩服晴雯那双巧手,她于病中缝补那件俄罗斯产的孔雀裘,竟补旧如新,几乎天衣无缝,可真算是巧夺天工,实在了得。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堂励志课上,有人问励志大师,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你们说说看,人生之路的路是怎样写的呢?"励志大师问。"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字。"台下的一位年轻人回答。"这位年轻人说得很对。"励志大师说,"人生之路在哪里呢?正如这位年轻人所说,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人生之"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