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中解读 在解读中创新--评郑伟宏的两部因明新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宏先生的两部因明新著——《佛家逻辑通论》和《因明正理门论直解》(以下统称"郑著"),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作者抓住汉传因明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坚持历史分析与比较研究相统一的原则,摒弃陈见,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启人颖思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作为汉传因明研究的力作,"郑著"在写作体例上是独具特色的。在《佛家逻辑通论》中,既有对新因明基本内容的系统阐发,也有对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既有对新因明代表作《因明入正理论》的详细讲解,也有对《方便心论》、《瑜伽师地论》、《集量论》等因明名著的钩玄提…  相似文献   

2.
陈龙 《法音》2012,(8):72
本刊讯7月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杭州佛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八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暨虞愚先生贵州大学讲学七十周年纪念会"在贵州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因明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贵州大学顺真教授主持会议,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教授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封孝伦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出,在人类文化的古典时期,东西方已产生了逻辑学,因明学作为一个独特的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70年前虞愚先生在我校讲授因明学,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研讨会,既是表达对已故的虞愚先生的纪念,又是展望未来,大家共同推动逻辑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张晓翔 《哲学动态》2012,(11):108-110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逻辑思想的不断传入和《因明大疏》的回传,在杨文会、宋恕、太虚和欧阳竟无等先生的努力下,一度湮没的因明开始在中国复苏,并涌现出一批因明专家和学术论著。为了缅怀因明前辈的历史贡献,研究因明著名专家的学术思想。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大学  相似文献   

4.
张忠义  程树铭 《法音》2006,(7):46-47
本刊讯6月15日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燕山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市佛教协会联合主办,由杭州佛学院、杭州宗教研究会承办的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1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杭州永福寺举行,在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法师的主持下,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先后讲话,因明专家巫白慧先生、因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培育先生、浙江省逻辑学会名誉会长陈宗明先生、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章长炳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孙晶先生也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唯识比量是在《因明大疏》里释"世间相违"而出现的。它是应用因明规则进行的一个佛学论证例子,从"世间相违"看,此论证归属于"学者世间"讨论的范围,不犯"世间相违"错误。窥基通过此例在讨论宗、因、喻规则及唯识比量的合规则性时,提出了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三种比量及其各自规则,这是对《正理门论》"为自比量"和"悟他比量"的一个发展。窥基称唯识比量是共比量,是对"敌者"有所指的,此"敌者"必为"因法"的接受者。唯识比量归属于因明而不同于佛学理论,是因为通过它来讨论因明规则的;因明不是西方逻辑,是因为因明的"极成"等规则不同于西方演绎逻辑的形式规则。  相似文献   

6.
恰逢中印文化友好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逻辑学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燕山大学、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杭州佛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5~16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蒙古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的因明知名学者以及佛教界人士110人参加了会议。一、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研究的新进展(1)文献整理考证。沈剑英先生整理并研究了敦煌发现的净眼的两种因明写卷《略抄》和《后疏》,它对校勘《庄严疏》,印证《明灯抄》和《大疏抄》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5,(8)
<正>本刊讯7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因明学研讨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和五台山十方堂联合主办,来自北京、西藏、内蒙、香港、上海等地的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参加了会议。因明学起源于印度,用于推理和辩论,属于逻辑学的范畴,藏传因明学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印度因明的全貌,涌现出不计其数的藏族因明大师和因明著作,保留了生动多彩的辩经形式,  相似文献   

8.
张晓翔 《哲学动态》2012,(2):111-11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15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报告近60篇。1.因明教学与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玄奘翻译的印度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文本,应用现代的逻辑分析方法阐明了陈那新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是"初步的演绎论证+类比论证",进一步揭示出郑伟宏先生的"除外说或最大类比说"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
高艾华 《宗教学研究》2008,32(1):203-205
因明是世界上三大逻辑起源之一,源于印度,传于中国和东亚.就其逻辑论式而言,主要有古因明的五支式和新因明的三支式,"宗"、"因"、"喻"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论式中的"喻"做以下分析一、"喻"在古因明到新因明论式演变中的变化及作用.二、"喻依"的去留与三支论式的性质.三、"喻"的称谓问题.对"喻"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因明论式的逻辑价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瑰宝,使因明这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0月14日,由全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因明学及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2.
张忠义  殷铭 《哲学动态》2007,(11):71-7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民族学院、青海佛学院、杭州佛学院、燕山大学等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14~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因明学者和宗教界人士70多人与会,其中藏传因明学者和藏传佛教的高僧50多人。有25位学者和高僧做了大会发言。与会者还参观了塔尔寺和隆务寺,考察了藏传佛教独特的辩经活动。一、关于汉藏因明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培育研究员指出,中国在因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里保存着大量印度因明的珍贵典籍,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汉传…  相似文献   

13.
张忠义  刘纯 《世界哲学》2009,(3):124-132
由具体的因明谱系即各人物关系为导线,厘清弥勒、无著、世亲到陈那的论式的发展,并由此从指引指号和非对称包涵等现代逻辑的角度来阐释十支、五支再到三支论式的必然性的发展脉络。最后对陈那的“一切言皆妄”与其弟子商羯罗主的“我母是石女”加以比较,并看因明思想传承的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智敏上师是我非常崇拜的当代高僧,我与之结缘是1998年,我曾于多宝讲寺讲因明。多宝讲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是清定上师的故乡。这座古老寺庙由东晋高僧昙猷创建,曾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下院,清代高僧洁静又于同治年间重建,后被毁。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次藏汉因明学术交流会,于10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藏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位藏汉因明学者回顾了建国40年来因明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就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有学哲就藏传因明发展的特点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6.
因明是印度的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流之一。早在唐代就由玄奘翻译传入我国,出现过因明研究的高潮,我国曾被誉为因明的第二故乡。我国对因明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到的见解,一直为世界学者所关注和重视。本书收选了在敦煌、酒泉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因明学术讨论的学术论文18篇,翻译国外因明学者的专论4篇,即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些学术论文反映了我国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5月18日,"名辩与因明前沿问题研讨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各位专家学者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于"新中国70年名辩和因明研究的重大成就"这一主题,刘培育研究员回忆了名辩与因明两个学科建立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其在当前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科、学术以及话语体系方面所处  相似文献   

18.
尚止 《法音》2010,(5):52-52
<正>本刊讯4月24至2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洛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政府承办、杭州佛学院协办的"中国第六届因  相似文献   

19.
《因明论文集》将于1981年上半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选收了建国以来国内学者研究因明的论文十九篇。其中有吕澂的《佛学逻辑——法称的因明说》、《因明学说在中国的最初发展》、《西藏所传的因明》,虞愚的《玄奘对因明的贡献》、《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因明的基本规律》等。这些论文涉及了因明的许多方面,如因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因明的意义,对因明的评价,因明经典著作研  相似文献   

20.
郑伟宏认为,印度陈那新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是"最大类化",没有达到演绎推理的水平。其主要论据是:三支论式的同喻体是"除外命题"。首先,本文根据"除外命题"的含义反驳了同喻体是"除外命题"的论断;其次,从陈那的原文和郑伟宏的论据进行了逻辑分析,推翻了同喻体的主项要"除外"的主张;最后,通过论证得出结论:陈那新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是含有正负类比的演绎推理。本文不同意郑伟宏独尊"除外说"而指责"演绎推理说"为"其谬也甚",主张开展因明界的"百家争鸣"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