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歧义问题(Ambiguily) 在以下各章里,将经常提起某类句子是否是歧义的这一问题。例如,考察一下逻辑学家关于“和”(and)的标准说明是否与日常英语中的“和”的用法相一致的问题。逻辑学家对“和”(以后我将用“Λ”来表示)的解释是完全对称的:在BΛA是真的情况下,AΛB必然为真,并且能够从BΛA推出的任何东西也能够从AΛB推得。但是在日常英语中却有“和”表现为不对称的例子,例如,在最明显的解释下,3.1a在不同于3.1b是真的情况下将是真的。  相似文献   

2.
《逻辑与语言学习》杂志1985年第4期上发表的争鸣文章“分析概念间的关系应注意语言环境”(以下简称“《分析》一文”),对《(形式逻辑)辅导》一书(以下简称《辅导》)中的一道逻辑题的答案提出了异议。这道题要求读者指出下列句子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之。这句话是:  相似文献   

3.
偏正型合成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的关系,有主次之分,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如果是名语素(即名词性语素)修饰、限制形语素或动语素(即形容词性语素或动词性语素),一般从两个方面来修饰、限制,一是表示方式,如“函授”、中心语素是“授”,“函”表示方式,意为用“发函”的方式来“授”,又如“笔谈”,中心语素是“谈”,“笔”表示方式,意为用“笔写”的方式来“谈”。二是表示比  相似文献   

4.
近代实验物理学之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伽利略,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证,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伽利略指出:如果一块轻石头A加在一块重石头B上下落,那么根据“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的断定,就会导致两个矛盾的结论:一是(A+B)比B重,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快(q);一是速度慢的A加在速度快的B上,会减低B的下落速度,因此,(A+B)的下落速度比B慢(q)。这样,从P中既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里“N+上”是一个常用的方位词短语。其中N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为单纯方位词。这种“N+上”的短语有三种类型。例如: 一组:楼上住的都是些有钱的人家。窗台上放着几盆花。二组:他谈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几点体会。在教学实习中他很努力,思想上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量的思想问题也反映在学习上。三组:他十八岁上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节骨眼上他又打退堂鼓了。从以上三组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纯方位词“上”在不同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面所表示的语义不同。第一组:N+上表示具体的处所。第二组:N+上表示范围、方面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下文说起来方便,我们先对存现句略作分类。存现句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第一大类表示存在,可分两小类,第一小类是单纯表示存在的,第二小类是表示以什么样的方式、姿态存在的;第二大类表示出现、消失,也可分两小类,第三小类用表示出现、消失的动词,动词后头用动态助词“了”,第四小类用趋向动词,或者动词后头加趋向动词。存现句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变换形式。一、存现句(?)主+状+动第二、三、四小类都可作这种变换。例如: (1)A机场上停着一架绿色的军用飞机。 (方纪《挥手之间》(?)B一架绿色军用飞机在机场上停着。例(1)A是第二小类,可变换成B,B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论意义和指称》(1892)一文的开头,弗雷格陈述了他在《概念文字》(1879)中的思想,即他认为同一是对象的名称或符号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描述:1——(A≡B)的意思是:由于符号A与符号B具有相同的概念内容,因此A总是可以为B所替换,反之亦然。这一概念与莱布尼兹关于“同一法则”  相似文献   

8.
《逻辑与语言学习》“问题求解”栏登有《伽里略的反驳成立吗?》一文。内容是说:伽在反驳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时,采用了归谬法从被反驳论题引出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Q与(?)),即A为轻石,B为重石,A+B为捆合石,因捆合石重于B石,则先于B石落地(Q);而同时又由于捆合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要明确表示指人、物、事的名词是个单独个体,可以采用下列办法: (A)在这个名词前边用上数词“一”和适合的量词,如:一个运动员、一瓶酒、一种行为。 (B)在这个名词后边用上“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有”除了表示确有、具有(“我有一张童年的照片”)和存在(“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以外,还有一种表示估量的用法,我们把这种由“有”做述语表示对主语进行估量的句子称为表示估量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在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均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一、这种“有”字句谓语部分的基本结构是“有+名词/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宾语部分是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因为估量必须有结果,不能只是孤伶伶的一个词。值得注意的是:用在“有”字句中的形容词只能是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而不能是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苏联 题目和作者刊名社会学研究中的模拟化(n.n.MaCllOB)《哲学尚题》社会学和政治(。.KoHcTaHT“HoB),/在第五届国际社会学大会上(B.CeMeHoB),/关于社会学研究的某些理蒲原lllJ、固题和方法(从讨oB叮幼,/双代美国资本主义与T.巴尔松斯的“社会作用箫”(H.B.HoB班IcoB)//砚代美国社会学中的进步现象(E.几M。即班”H以a助,/社会学研究与抗箭学的某些理湍固题(O .0.只xoT),/砚代美国社会学中的无道德行为和犯罪固题(10.A.3a从。山KoH),/宗教批判的社会学尚题(幻A.fleBa八a)//家庭研究的方法篇周题(E .r.Ba月aryuIK“司,/希具…  相似文献   

12.
1.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从思维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类判断和推理中抽象出来,并为它们各自共同具有的一般形式结构。它包含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2.辑逻常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的结构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种结构的逻辑特性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则q”中,“如果……则……”就是逻辑常项。逻辑变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判断来代换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贝q”中“P”,“q”就是逻辑变项。3.以A、B代表两个概念,以a、b分别代表两个外延,真包含于关系是,所有的b是a,并且有a不是b,那么,B与A就真包含于关系,或者说,B真包含于A。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成语中,“非A非B”式的成语为数不少。例如:“不上不下”、“无往不胜”、“不破不立”、“非亲非故”“无踪无影”等等。这种成语,虽然语言形式相同,但由于“非A”与“非B”联系的方式各异,却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归纳起来,“非A”与“非B”的联系大体有三种类型:联合型、双重否定型、条件型。一、联合型“非A非B”的联合型指的是“非A”与“非B”之间具有并列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柏当于联言命题,可用“「A(?)」B”表示。例如:“不上不下”——“不上且不下”,“非亲非故”——“非亲并且非故”,“无声无息”——“无声并且  相似文献   

14.
(1959一1964) (A币aHaebeB B.T.)符号系扰在科学BlJ造中的作用 (PeaHHkoB Jl.0.)19639 《哲学简题》翅目和作者萧藉言符号的性质固题(B溯KoB A.I’,Xa6aPoB H.A)靛号系扰的区别在那里?(Ko刀- 山aHcK日认,T)箭韶言符号的意义的性质(丑。MTeB T.ll)符号与信息(BPy八Hbl行A.A.)蒲符号在认藏过程中的作用 (pe3H“KoB几.0.)新实靓主义与最新藉言学流派 戈3Ber‘IHe且eB B.A.)意义与含意尚题的哲学方面 (non0B“q M.B.)新实主义的认蔽萧和韶言符号箫 (pe3H”KoB卫.0.)A.怀特海的符号萧的主观唯心 主义含义(只KymeB A.A.)箭…  相似文献   

15.
(一) 問题的提出近年来,有关历史問题、哲学史問题的爭論,都涉及到史学方法論的原则問题。究竟历史研究能否成为科学,也是爭論問题之一;这一争論又首先涉及对历史研究的对象問题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这在近代史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老問题,在新形势下被重新提出来,則具有一定的新意义,頗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討論。問题是由馮友兰先生提出来的。馮先生从哲学及其他科学研究“一般”,历史学只研究“个体”,而“个体”非“类”等前提出发,得出了历史非科学的結論;并把这一問题作为“关于历史研究的一般性的問题”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动宾结构可以记作: D+M_2 D代表任何一个及物动词,M_1代表D的宾语名词,“+”表示前后两项可以搭配并且连接。式中M_2是D的宾语,则D与M_2能够搭配,如“写字”、“吃饭”、“消灭敌人”。没有搭配关系的连接记作: D-M_2 “一”表示前后两项不搭配。这是个不合语法的式子,如“写饭”、“吃字”、“消灭天空”。在“D十M_2”中,D涉及M_2,M_2被D涉及;二者组成动宾结构,用以反映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7.
《哲学简题》 短目和作者历史哲学过程及其认撇的赓证法的某些阴题 (B.巾.A咖yc)在社会发展中的蟒证毓一的形式(B.C. yKPa“议。B)批静与自我批靓—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斜 证规律(H.B.Kapa6aHoB)拼证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的相互关系(r.A. 八。刀Kop曰ToB)“内容”和“形式”范嗜以及它们的相互褥化 (A.M.M“Hae只H)霭社会发展矛后的特点(r .UJ印aK的高等学校屏证唯物和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祈的教学大桐(C.T.Ka。~”牙H)和平共处与脊本主义的矛盾(10 .KPa山的蟒证翘辑和科学研究(n.KonH,H)毅输和自然斜证法(米,B。米的)生物机体…  相似文献   

18.
“雪白”这类形容词是含有比喻意义的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笔直蛋圆火热雪亮火红枣红蜡黄油亮对这类形容词,本文力图从意义、结构、语法特点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意义上如果把这类词的第一个语素称作A,第二个语素称作B的话,其词义可以概括为“象(如)A—样(那样)B”的格式。例如“火红”可理解为“象火那样红”;“雪白”可理解为“象雪一样白”。二、结构上这样形容词与“大型”“通红”“初级”等形容词虽然都是偏正式合成词,但二者的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9.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复句来表达,这不同形式的复句可相互变换。因果复句也可变换,这种变换可分为同型变换和异型变换两种。所谓同型变换,是变换前后复句类型相同,都是因果复句。因果复句有三个小类:说明式(因为……所以……),推论式(既然……就……),目的式(……以便……,……以免……)。这三小类可作同型变换。例如: (1)A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高中语文第一册《蝉》)—B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因为门还未开。 (2)A既然是红军游击队,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初中语文第五册《潘虎》)—B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因为他们是红军游击队。例(1)是说明式和说明式相变换,例(2)是推  相似文献   

20.
一、同一个民族的成员,如果不因方言发生障碍,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正常交际。这是因为交际双方习惯地遵守共同的思维规律。一种语言的语法,可以说是对这种规律的概括表述;成为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合乎逻辑的。平常我们说出来的话,如果表达无误,从语法、逻辑、习惯的角度检验,都站得住。但这是就大多数情况说的。所以说“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语法,逻辑、习惯三者确实有不一致的时候,比方“学生读书”(A)和“窗户吃石头”(B)这类句子,都符合“主—谓—宾”的语法格式,但B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人们从不认为它是语言中的合法格式。而“这间房子住客人”—“客人住这间房子”,“养花”—“养病”,“吃完饭了”、“饭吃完了”这类逻辑上对立的格式,却是语言中的合法存在,并且不是个别的,尽管人们对它们的译法表述(分析)不一定一样。至于许多事物的名称,更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就拿概指一切物品的“东西”来说,我们虽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