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5.
钟晓樱在《福建宗教》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指出,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并从各个层面长久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的社会思想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文化现象,在各种社会形态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既影响组成社会结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同时又通过其社会功能对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主要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来产生作用,其基本社会功能有: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整合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调节功能等。调动宗教积极的社会功能,正确…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宗教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但至今难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从宗教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的角度来定义宗教,提出宗教是指特定的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特定的目的,对虚拟世界的超自然力和现实世界中被神化的物体或现象,进行信仰和膜拜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并据此认为,宗教的独特功用是生之所依和死之所归。  相似文献   

7.
羌族原始宗教祭司“释比”咒语拾零金绥之调查整理羌族原始宗教祭司“许”或“诗谷”的咒语,往往与唱经交替使用或同时并用,是其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有召神劾鬼、驱魔降妖,治病辟邪之功能。曩者学术界对唱经有一定的调查研究和披露,而对咒语则付诸缺如,由...  相似文献   

8.
荟萃世界宗教名胜的力作─—读《世界宗教名胜》方田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影响巨大且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社会,还是在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宗教都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圣地或称宗教名胜,是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9.
发展文化的宗教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本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大地才产生的一种共识,继而也有人提出,宗教的发展是走的由宗教的文化到文化的宗教这样一条路数。宗教的文化是指以宗教为特点,或在特定的宗教的内容下包容了种种文化现象,例如,现在为人们经常谈到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0.
祭山仪式是岷江上游羌族传统信仰中极具代表性的古老文化遗存,存在南部区域由释比主祭、北部区域由长老主祭的南、北差异.羌区南、北部祭山仪式的主祭人身份差异现象,与羌族语言和其他诸多文化现象所呈现的南、北区域差异一致,反映了羌族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由南、北两大区域文化类型构成.羌族祭山仪式的释比主祭和长老主祭两种祭祀形式,对研究羌族传统信仰和羌族文化生态及藏羌彝走廊区域的传统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羌族开天辟地神话是羌族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羌民对天地形成的朴素看法,揭示了神话与宗教文化的内在联系。本文对羌族开天辟地神话《造天地》《阿补曲格创世》《狗是大地的母舅》《狗头盘古造天地》进行考察,认为四则神话在内容和母题上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这些共性和特性体现出该类神话在宗教文化、色彩象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论羌族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族宗教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生态保护思想,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在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宗教文化中的生态保护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可为解决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一些启示和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描绘了岷江上游古羌人迁徙的历史图景,是我们研究羌族宗教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观察,神话史诗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羌人的宗教信仰习俗相关,神话史诗的情节内容与古羌人的信仰心理密切相连.通过对羌族神话史诗《羌戈大战》的文化解读,对追忆古羌民族迁徙历史图景与信仰心理、保护其珍贵的文化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族社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与羌族社会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在社会教育这一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里,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探讨了羌族原始宗教对羌族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指出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羌区社会生活的变化越来越显著,显示了羌族精神生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宗教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文化是宗教思想的文化表现,它既是文化的一个门类,又是宗教的一个部分,它是文化和宗教相互渗透的社会意识。宗教文化大致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宗教经典《刷勒日》浅析徐君《刷勒日》是羌族宗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学界对其尚缺乏研究。作者运用民族学、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对《刷勒日》的主要内容及所反映的羌族宗教观念,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作者徐君,四川大学历史系讲师,在职博士研究生。羌族是只有语言、没...  相似文献   

17.
茂县羌族历史悠久,服饰和宗教文化积淀浓厚。羌族服饰已成为其文化中一个活的载体。羌族人将原始宗教信仰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并通过服饰色彩、服饰面料等显现出来,且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和生活中世代传承,呼唤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永远将它们保护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些地方开发的与羌族相关的旅游项目,诸如羌族建筑、羌族歌舞、羌族服饰、羌族景观雕塑、羌族旅游工艺纪念品、羌族餐饮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许多不合理开发利用现象,导致了羌族文化的异化。只有对羌族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既保护传承了羌族文化艺术,又搞活了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9.
论宗教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宗教本质诸论1.从古到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宗教的本质,这些论述也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本文不企图刻意立异,仅想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宗教。2.有人说,宗教是一种文化。是的,宗教是一种文化,同样正确的是,科学、哲学、法律、艺术等等也都是一种文化。宗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说明,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有哪些区别于其它文化现象的特殊的本质?而不是只到“宗教是一种文化”为止。3.宗教具有人民性;长期性、复杂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等特征。然而任何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几乎无一不具…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民众的宗教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精神现象,它对社会与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作者提出:要了解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就不能不研究美国的宗教教育。文章从美国历史条件与现实环境出发,列举事实说明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教育和官方怎样对民众施加宗教影响。分析教会在给信仰者提供生活意义;在孕育、传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在把民众整合到一个个相互认同的群体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