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着     
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真实的事了,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复杂的事了。只要有一口气就证明还活着,然而活着绝非只是出气那么简单。 活着就像坐席,凡能称得上盛宴的,必定五味俱全。自然,人生要丰富,也一样需经历酸甜苦辣,崎岖坎坷。但除非能感受到生命的丰盈、生活的价值,则活着  相似文献   

2.
情感智力论     
一、成功的因素世界上的人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有的成功,有的无成。有的失败。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有人说,在机遇、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机遇,而有的人没有碰到呢?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没有成功呢?有人说,这全在于智力不同。聪明的人成功.不聪明的人没有成功。对此,美国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高智商学生跟踪实验。他们选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逐年了解他们的人生进展、事业成败。许多年以后,发现这些同样聪明的孩子渐渐地拉开了距离,有的成了教授、学者、企业家、科学家、记者、法官、有了…  相似文献   

3.
施雅敏 《天风》2003,(11):46-47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古老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爱。  相似文献   

4.
活得真累     
当前,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按理说,人们应该感到生活的幸福,从而更加热爱人生。然而,我们却不难看到周围有些人总是一脸沮丧,满身疲倦,经常听到他们说;“活得真累”。世界上没有绝对轻松顺利的人生,人的一生就是苦斗拼搏的一生。问题是,有的人历尽磨难,遭遇坎坷,却觉得自己活得有滋有味,越活越有劲;而另一些人养尊处优,生活富足,一帆风顺,却觉得“活得真累”。“活得真累”是一种身心疲劳的感觉。终日觉得自己身心  相似文献   

5.
为了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我們应当注意一些什么問題呢? 第一,要消除疑虑。我曾經在一次人民日报召集的有四十余名学者、?也渭拥淖劵嵘咸秸庋姆从?有的人怕“鳴”錯了,怕别人“乱扣帽子”;有的人怕“鳴”得不好,反而“引起許多麻煩”;有的人甚至怕將來被“整”、被“斗”,帶來“灾禍”!等等。这就是說,目前还有些是疑慮重重,勇气不足,抱着“观風色”、“走着瞧”和“不求有功,但求無过”的态度。为什公会產生这些疑慮呢?我想: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过去缺乏自由討論的濃厚空气,学術文化界还存在着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習气,某些党的和國家的部門的領導人对学術思想問題采取簡單化的态度(有的甚至是粗暴的态度),所以便  相似文献   

6.
希腊人死了,他们不悲哀,只问一句,此人生前有没有热情?潜台词或许是,如果没有热情,死了就死了,反正活着跟死了差不多;如果有过热情,死了也没关系,  相似文献   

7.
战胜自卑     
长相有缺憾的人,很多人都因此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压抑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甚而会影响人生一辈子。但是,有缺憾的人并不是一无所长、一事无成的傻子,有时,恰恰是沉重的自卑感压抑着他们,妨碍人的成功成才。如何正确对待自卑呢?首先,正确认识自卑,适度自卑并不是坏事。有点自卑感,你就不会计较应该属于你的报酬,帮你挣脱名疆利锁,你就会在较高层次上获得立身行事的自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点自卑感,你感到比别人差,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有点自卑感,你就会看见别人更多的长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  相似文献   

8.
感悟人生     
有人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花朵;也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桌供人享用的佳肴;还有人说,人生就是那坎坷崎岖的山路;而我说,人生就是永不停顿的攀登。野菊将它的诗写在崖畔,谓之“秋耀金华”;大雁将它的诗写在蓝天,谓之“雁过留声”;睡莲将它的诗写在水中,誉为“清水芙蓉”;兰花将它的诗写在暗处,点缀“曲径通幽”;我将自己的诗写进生命,憧憬“未来盛世”。所谓成功的人,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悲壮  相似文献   

9.
短札二则     
一“长寿”可以成为人的一种向往,但“长寿”绝不等同于活着。如果,向往“长寿”只是为了苟活;为了活着而放弃一切享受与感触,这样的“长寿”只不过草木一生,在延续了存在的同时却虚掷了人生。——来过并不是目的,人的一生,总该发出一份光,留下一脉香,哪怕很短、哪怕很弱,也足以不悔人生。  相似文献   

10.
心境杂谈     
心境即心情,是人的一种情感或情绪状态。人的心境或坦然或不安,或心情舒畅或闷闷不乐,形形色色因人而异。心境也反映着人的世界观,受人的世界观所制约。生活中,有的人在春风得意时心花怒放,在困难坎坷面前也不消沉颓废,这种心境就很不一般——这是一种热爱人生、笑迎生活的表现。有的人则不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1,(3)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何在?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谓之人生观。只要是个智力成熟、精神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对自己存在理性审察的结果,持有人生观,可谓人这个被亚里斯多德称为“理性生物”的东西,与低一等的畜类之重要区别所在。愈是智力发达的人,愈是严肃认真地审视反思人生,确立自以为是的人生观。柏拉图说过:“一种未经  相似文献   

12.
傲气与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傲气叫人“天下唯老子独尊”;傲骨叫 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傲气使人落后,被人鄙夷;傲骨使人高尚,被人崇敬。 一个傲气十足的人最终是夹尾狗,活着也似死了;一个傲骨峥嵘的人结果是纪念碑,死了也还活着。  相似文献   

13.
生死话旅途     
生死是大事,是自然规律,生死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生死观似应属文化范畴。“视死如归”与“贪生怕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好死不如赖活着”表达了不同境界、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养者的生死观,莫子先生这篇短文是切身的体会,是他在佛教文化影响下的生死观。在本特辑中也算当代佛教文化的一个内容吧!(田言)人生旅途的起点是生,人生旅途的终点是死吗?这个问题历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一世论,那么生是起点,死是终点便是当然的答案;二、二世论,生命结束后,灵魂升上天堂,或者下到地狱,那么死显然并非终点,而是永生(生在幸福或…  相似文献   

14.
看到别人一次次被机遇宠爱,不免羡慕,心里却还是有点酸溜溜的感觉。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机遇为什么总是频繁光顾别人?却总是跟自己过不去呢?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那只有在自己身上好好查找一下原因。以下就是机遇不愿光顾的8种人。一、机遇不愿意光顾懒散、等待的人懒散、等待的人实际上是把生命当成一种负担来应付,他们对于任何事物缺少足够的兴趣,这样的人即使机遇走上门来也会被他们关在门外的。热衷于等待的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等明天吧!明天也许会更好。于是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从黑发少年等到白胡子老人,最后等来…  相似文献   

15.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生观所回答的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以及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等根本问题。任何正常的成年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曹操曾感慨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康有为说:“人生是个大苦海。”  相似文献   

16.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我是元始,我是终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过。可是我却活着,直到万世万代;我掌管着死亡和阴府的钥匙。”(默:一,17-19)  相似文献   

17.
“失金者是小失,失友者是大失,失灵魂者是全失。”虽然寥寥数词,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为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不失为人生的一句至理名言。我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不过这也要看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对金钱所持的态度,有的人会为了金钱铤而走险,贩卖毒品,拐卖人口;有的人利润熏心,伪制假冒劣质产品,坑害百姓;有的人偷税漏税,中饱私囊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到头来不仅害人害己。俗话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况且钱财在人生中只占有着微小的地位。一个人拥有的金钱只能表明的是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表明是精神上的富…  相似文献   

18.
渴望壮烈     
信手开卷,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农民问一位即将远航的老水手:“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下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了海上。”“你祖父呢?”“也死在海里。”“那么,你怎么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凝视着远方,朗然作答:“水手,就是因大海而生!”掩卷沉思,我猛然想到两个字:“壮烈!”渴望壮烈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改变;壮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谁都有权拥有。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迹。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  相似文献   

19.
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人应该“忌谈死亡”而“注重人生”。怎样对待“生”呢?应该“善生”、“乐生”、“荣生”。怎样对待“死”呢?应该“不怕死”、“蹈仁死”、“死后哀”。而要达到人们对他的死而“哀”时,就必须生而“荣”也。这就是先秦儒家“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的生死观。后来毛泽东对革命烈士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就是对儒家的这种生死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于人生观问题的理论探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人生观的基本涵义 一般认为,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与根本态度(或观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生的目的,即人为什么而活着?(2)人生的理想,即人应该怎样生活?(3)人生的价值,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对于人生观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性质与地位则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人生的理想是人生观的核心。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也就无人生价值可言。有的人则认为,人生的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从伦理学角度来讲,人生观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