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文明中的人性假设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健 《道德与文明》2010,(4):119-123
制度伦理与人性假设是密切相关的.性恶论是西方文明中的基本人性假设,早期崇恶制度伦理的起源即是以此为基础的.近代社会契约理论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形成,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了人性假设理论,对市场经济制度伦理至善性进行了探索,到了现代,有限理性主义一定程度上又复归到崇恶制度伦理上.西方人性假设理论折射出的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应当是:利己和利他结合、经济和道德一体、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经济理论中纯然竞争的市场是一种虚构。在这种市场中经济代理人是消息灵通和完全理性的。在现实经济世界中这种市场并不存在,也没有相近地存在。然而这种虚构在现代政治理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理想市场的诱惑力在于它能够精致而又不令人怀疑地建立解决复杂问题的模型。比如我们能够懂得经济人的不协调的活动如何能在社会中产生值得向往的事态。同样,理想市场之进入规范的政治哲学,部分是因为它被认为是阐明了重要的价值观念。市场的辩护士们宣称,通过对它的研究,我们对个人自由、推动互惠互利和商品中的效率会知道得更多。  相似文献   

3.
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视野丰子义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偏狭地理解的那样,而是包含着两大层次:一是本质、规律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要阐述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象唯物史观即是如此。二是运行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它主要研究加速社会发展的条件、方法、途径等问题,为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提供具体理论指导,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就是这样。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运行层次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很少关注,面对日益突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亟待我们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以期系统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实践。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宝库的内容无疑是丰富的,但它要作为财富被利用,还需要开发。这种开发要注意从这样两个大的方面来加以展开:一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性研究;二是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研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注重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不意味着要离开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来独辟模径。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有机整体,离开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理论,发展研究就失去了方法论基础。事实上,马克思本人也  相似文献   

4.
探寻现代化的本质──读江德兴著《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东宁江德兴教授的力作─—《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已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探寻现代社会发展本质的专著,是江先生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今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许多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现代化发展问题与马克思“历史进步代价”理论的内在联系“发展”最初是作为进步的同义语而赢得了近现代许多人的共同赞美和共识;在当今世界,它却是作为一种它所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整个世界的一方面(如发达国家)在为经济一技术的无限增长、膨胀的危险后果——诸如核威胁、生态危机、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崩溃以及现代文明资源的匮乏等——而深感忧虑;世界的另一面(如发  相似文献   

6.
林国良在《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一书中探讨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谈到佛教的现代社会参与是对其传统社会参与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社会形态有了巨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呈现了崭新的面貌,佛教如不能参与这些领域,就将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为了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佛教团体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和发展。这样的调整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并要求对佛教传统的一些表现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发展。佛教要能适应社会,就要使其传统的社会功能有一种现代的发展。例如佛教的慈善公益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就很发达,佛教教…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目的,最终是要解决我国所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从这一意义说,中国的现实发展应当始终成为我们理论研究的实际出发点。 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尽快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或许是不成为问题的,但对我国,由于我们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转入市场经济轨道,就不能不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研究。如果再考虑到我们是在无论思想准备或理论准备都并不很充足的条件下走进现代市场社会的,在强大的市场冲击波面前致使相当一部分人陷入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混乱的状况,而如今,我们又有了一段市场的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社会发展的理论角度对它进行一番反思就更加必要了。  相似文献   

8.
关于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现代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工作,是当前我们面对的两种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它势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改变我国的社会面貌,因而成为人们关心、注意的焦点。十分自然,人们迫切希望理论工作者对之进行研究,作出理论解释,说明它们的根据、活动机制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理论预见。我们觉得,理论工作者应当责无旁贷地作出响应。事实上许多理论工作者已经或正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本刊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从去年下半年起已开辟了“现代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专题讨论,得到了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支持。现在看来有必要再开辟一个“关于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探讨”的专栏。实际上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探讨现代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不涉及我国的改革工作是不可能的,探讨我国的改革工作而不涉及现代技术革命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两方面的探讨定会互相促进,从而有利于认识的深入、全面和具体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确,不论从广度和深度看,改革引起的变革都是巨大的、带根本性的。改革涉及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意识,以及这些领域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不难设想,要从理论上把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分析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它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革命.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现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古典社会责任观到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现的演变过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一种影响社会发展方式的理论,直接影响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诠释.循环经济分析框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增添了许多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西方市民社会的经济理论和文化观曾为道德和市场的二元分裂提供理论支持,企业活动的非道德性似乎在经济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确证.但是,随着现当代经济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道德市场的合理性与建构已成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探讨的重大课题.鲍曼论证了企业作为道德人比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更能理想地实现自己的效用.这一观点得到现代博弈论的进一步论证;而马克思从人的本真性存在为道德市场的合理性提供了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以来,位于韩江下游的广东澄海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崛起,在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链条中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符合本县县情、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新的经济格局以及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的经济运行系  相似文献   

12.
过去,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都把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表述。四川永川地委党校颜虹在《一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初探》的来稿中则认为: 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不仅在实践上行不通,而且在理论上也缺乏应有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及其理论与现实基础申曙光人类社会文明已经经历了狩猎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标志。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渗透到人的发展、社会活动等领域中去的中介理论。本来,借助于“社会有机体”这个中介理论,可以逻辑地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有机体——社会和人的具体活动领域这三个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理解上发生两个偏差:(一)仅仅把社会有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研究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发展与当代认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新汉余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人文科学研究所200433)自1978年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认识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上海...  相似文献   

16.
由本刊编辑部和山东大学哲学系、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研讨会,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北戴河召开。来自北京和全国部分省市的30余位学者与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一、关于发展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一些同志指出,经典社会发展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当代的社会发展理论诞生于本世纪50年代。它是关于不发达国家如何加速经济增长、追赶发达国家的各种理论,或者说,它探讨的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问题。发展理论一开始主要是经济学上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而就其内容来说,起先只是研究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斯密问题与苏格拉底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两个“问题”的分析 ,说明现代经济学不能仅仅以自利最大化为其单一的理论论证目标。以自利为目的的单纯的经济价值观念是造成现代道德危机以及经济与道德之间的价值紧张的根源。本文力求揭示经济伦理对现代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 ,苏格拉底问题即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黑龙江的漆艺产业还是一片有待开垦的洼地:漆艺专业人才稀缺,漆艺市场链条模糊,市场化的集群运作尚未出现。探索黑龙江省传统漆艺文化产品的推介模式与漆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建构漆艺产业的发展对策,为黑龙江省漆艺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是创新漆艺产业化的有效策略,也是支撑传统文化产业作为地域性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转型,作为以向目标市场推销产品、服务与观念为最终目的的广告,在经济、商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广告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对广告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和要求,对中国的广告设计教育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即广告设计教育如何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村经济伦理表现出务本重农、勤勉耕作,信任熟人、互帮互助,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特征。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乡村经济伦理在现代中国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乡村经济伦理思想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勤劳致富、物质利益为先;等价交换、注重公平交易;享受生活、适度超前消费。转型的原因主要在于乡村经济活动基础的变化、乡土社会基本特征的变化、乡村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等。新时期,在现代乡村经济伦理建设中,我们应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经济治理;开展经济伦理教育,增强经济道德观念;加强乡村诚信建设,树立市场契约意识;推动"礼""法"共治,重构乡村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