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我国心理学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几年心理学方法的研究工作,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心理学方法论一般问题的研究。如潘菽的《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和潘菽、高觉敷的《组织起来,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宝藏》有关心理学方法部  相似文献   

2.
和平心理学是近20年在心理学内部兴起的一种以和平心理研究实现世界和平愿景的心理学运动,主要经历了孕育、萌生、形成等三个阶段。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三维和平理论模型、和平自我理论模型、过程式多维积极和平理论模型。和平心理学使心理学的和平研究价值得到回归,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未来的和平心理学理论需要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内自我改良式的局限,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和平本质理论的高度,需要加强与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跨领域整合、重视多元方法的运用、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考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外交、军事、国内社会现状,在我国开展和平外交心理研究、转型期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心理研究,将势在必行、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近来由于科学和科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科学的科学或科学学。麦迪森(K.B.Madsen)对科学学进行了逻辑的分析,认为科学学可被区分为科学的哲学,科学的历史,利学的心理学和科学的社会学。科安(R.W.Coan)从科学的心理学引伸出心理学的心理学,巴斯(A.R.Buss)则从科学的社会学引伸出心理科学的社会学。不问心理学的心理学或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学(School Paychology)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中各种成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服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学科19世纪末期在美国萌芽,20世纪40—50年代成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则尚未正式建立这门学科。本文拟对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科体系以及在我国建立和建设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可能性进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们认识到研究组织管理的良好设计和良好实施的重要性,产生了组织管理心理学。在早期,组织管理心理学主要来自两方面的资料:(1)泰勒制的时动研究和工程心理学关于疲劳与物质环境条件的研究;(2)专门机构的社会心理学者们深刻洞察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宗教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当代美国宗教心理学家玛丽·乔·梅多和理查德·德·卡霍所著的《宗教心理学——个人生活中的宗教》(1984)一书,该书是一部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关于宗教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它系统地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了宗教现象心理因素的各个方面,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因而被美国正式确认为大学教科书。该书的翻译出版,将有助于我国学者批判地汲取和借鉴西方宗教心理  相似文献   

7.
Geoffrey   Miller 《心理学报》2007,39(3):546-555
进化心理学源自达尔文进化论,以分析心理机能及起源为主要研究目的。同样,生态心理学在Brunswik(1956)和Gibson(1979)开创引领下,探讨了有机体的知觉、判断、行为等因素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尽管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都具有生物机能主义倾向,但过去研究较少探讨二者联系。该文引入适宜可用性观点来整合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适宜可用性的观点认为,生存与繁衍问题中的代价与利益分析有助于特定种群的动物采取趋近或回避行为来保证潜在适宜性。适宜可用性的观点源自进化生物学中的知觉理论,它解决了认识论中许多传统问题,也整合了进化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成果。适宜可用性的观点为新世纪的感觉、知觉、认知、情绪和决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1978、1979年以来,我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者们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与评价,查明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水平、促进这两门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解心理学是一种坚持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取向,倡导人特有研究方式的建构与运用,以达成对人及其心理生活本质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描述为目标的心理学流派、思想主张或形态。其发展先后呈现出知识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价值论(或生存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整合论取向的理解心理学。在方法论上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致力于探究人的社会本性,构筑了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历史样态。未来,理解心理学还需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携手说明心理学共同推动心理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一本有深刻而独特见解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心理学简札》不久前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以札记形式(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健康条件下只得采取的形式)探讨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专著。作者潘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心理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从二十年代起开始致力于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迄今已六十载。后半期在学术上主要从事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本书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共六十来万字,分上下两册。作者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传统心理学各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古今中外一百多位心理学家、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或详或略地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是我国心理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期培养的心理学人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得多;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并加强了一些比较薄弱的学科分支,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社会各界对心理学也比以往有更多的认识。但这只是心理学现状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由董奇王重鸣、莫雷、周润民、李德伟、刘翔平、申荷永、李其维、时勘、张绪扬等我国心理学界十位青年博士发起和组织的“全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研讨会”5月20-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参会者主要为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40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者.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国际间的科学交流是使科学不断保持活力的基本因素。”(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1982,第1页)心理学在体现这一论断方面做得如何呢?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介绍一下美国心理学和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情况。(一)美国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心理学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只专注于心理学在本国的发展,无视或忽视了其它国家的心理学。造成这种自我专注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美国  相似文献   

14.
音乐心理学     
广义地说,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们对音乐或准音乐材料(如:由统计方法或计算机所产生的音乐材料)的反应。更好地将“音乐心理学”限制为以探讨人们对音乐的实际反应本身为目的的研究;而不包括那些旨在建立一种与音乐无关的特殊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尽管它们也偶尔用到音乐方面的材料。对音乐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范围很广,主要是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国在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面有哪些主要的成果,有哪些主要的经验和教训,对这些认真地加以总结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儿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课题,许多同志已经作了回顾与展望,我们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报》2006,38(2):F0004-F0004
为了繁荣我国心理学事业和树立葭好的学风,加快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出版周期,全国七家心理学学术期刊郑重向全国心理学研究工作者通告:  相似文献   

17.
德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它正在迅速地发展成长。是什么原因使德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独立领域而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分支的?德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德育心理的方法又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对年青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从来就是十分重视的。可是在十年浩劫期间,我国德  相似文献   

18.
阮镜清教授(1905— )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早在本世纪30年代,他就自觉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来解释和研究人的心理。在学校里,他度过了半个世纪清苦的教学生涯,全心全意地投入心理学研究60多年,为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和进一步繁荣我国的教育心理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业绩和学术思想,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理论工作者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全然照搬国外,国外的理论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展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使心理学本土化,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崔丽娟  张高产 《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价值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