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挫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心理学上讲的挫折主要是指个人在进行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没能达到,动机和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挫折心理。我从与众多大学生长时间广泛的接触中看出,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总起来说,影响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期望值的失落 从高中进入大学时,大学生对大学怀有美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秦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59-159
当前不少高校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压力挫折面前表现的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学校必须对其加强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和评价自我,并组织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弱,挫折承受力差是显著存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使大学生认识到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必要性、重要性,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和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理解挫折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学习挫折所导致的消极行为表现是大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因此大学生学习挫折的研究是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学习挫折的消极表现进行逐类分析并提出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正视和克服学习挫折,从而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的相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桑青松  葛明贵  姚琼 《心理科学》2007,30(3):552-554,563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采用SCCS,SLSI和CSLSS对4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得出不同自我和谐程度的大学生在生活应激和生活满意度上差异显著;应激源、应激反应、主、客观生活满意度进入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因此,大学生生活应激、生活满意度能较好地预测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7.
所谓择业中的“心病”,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某种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的折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病有以下四种: 1、就业焦虑症 (1)主要症状: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境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8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学校类型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多个因素与自杀意念各因素之间的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意志品质、挫折复原力、信心、挫折认知水平、挫折经验是自杀意念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9.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人生,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坎坷挫折时有发生,面对种种不如意,人们常常会焦虑不安,内心体验到巨大的压力。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例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或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道路是崎曲坎坷的,人们在前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如何对待和处理挫折,却是各不相同的,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也就迥然有异。有的人在挫折中徘徊,消沉,不能自拔;有的人在挫折中奋发,成才,崛起。认真研究挫折的起因及其行为表现,正确地对待挫折,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使我们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下一代人面临着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高科技的挑战和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会大大超过以往。能力不仅包括设计、实施、管理等生产能力,还包括与自然与人,特别是社会竞争,协调等的生活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不良心态的心理调适能力。而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实施具有现代特色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不良生活经历对大学生冷酷无情特质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湖南省4所学校1872名大学生。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在不良生活经历与大学生冷酷无情特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不良生活经历既对冷酷无情特质产生直接影响,也能通过心理弹性对冷酷无情特质产生间接影响;(2)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它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因此,不良生活经历对大学生冷酷无情特质的影响具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一、挫折阈限与挫折承受力 生活中挫折情境出现难以避免。而对同样的挫折,人们的反应却有明显差异。有人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暂,有人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有人一遇挫折便放弃原有目标,有人屡遭挫折仍锲而不舍向既定目标前进。这种差异与每个人的挫折阈与承受力有关。挫折阈是指引起人产生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量。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后,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产生,而行为又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心理挫折,使人沮丧、焦虑、失望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不仅妨碍工作,而且损害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预防及管理措施几方面初步讨论挫折管理,希望对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策略的元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通过测试57名大学生对五种问题解决策略(自由产生、类推、逐步分析、形象化重构和整合)在三种情景(人际交往、实际生活和学习过程)三个维度(经常使用、有效性、易于使用)下的评估,发现大学生使用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他们普遍认为这五种策略最适宜于用在学习情景中,在人际交往中的用处不大。这种结果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大学生认为几乎每一种策略都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四种思维能力,其中自由产生策略需要用到更多的能力,包括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挫折承受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对86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贫困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消极挫折认知和他人支持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个性特征、积极挫折认知对应对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大学生军官,初到基层连队的工作岗位,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尤其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克服不良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尽快适应连队生活,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 一忌怕苦心理。地方大学生军官在院校学习期间,都居住在城市,吃穿住行都十分方便。基层连队大都驻扎在高山海岛,或者偏远荒凉的边疆,远离都市,生活条件自然比较艰苦,加上军事训练强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多次成功对低耐挫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改善,研究1以高、中、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图形推理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即先经历挫折,后经历多次成功);研究2以高、低耐挫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部件组字任务创设挫折-连续成功情境。结果发现,在经历挫折后:(1)成功1次能改善大学生的成功坚信程度,连续成功6或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2)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连续成功6次能使其相对稳定;(3)成功1次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继续意愿,连续成功7次能使其趋于稳定。表明多次成功能改善低耐挫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角色体验与评价中学会面对挫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的过程往往是在挫折中奋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人们在分析受挫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时,总爱寻求诱因,但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20.
论影响大学生自杀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自杀现象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关注,但是对其的研究尚未达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将从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环境因素着手分析,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共同为大学生营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