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双字词的表征与加工(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语义启动研究彭响龄,张必隐和刘志忠(1993)[1]采用语义启动的方法考察了中文双字词的词汇信息表征方式,所用的实验材料为联合式合成词。目标词与启动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四种关系:1)整词相关,词素相关(如:杰出──优异);2)整词相关,词素无关(如:恭维──奉承);3)整词无关,词素相关(如:敲打──拍卖);4)整词无关词素无关(如:耍弄──接替)。被试任务为通过按键进行词汇判断,对启动词和目标词都进行判断。从被试做出反应到下一个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为240ms,具有语义关系的词对在实验材料中的比例为0.24。实验结…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学本科生33名,采用情绪启动范式与再认范式相结合,要求被试依次完成情绪词识记、目标面孔性别判断及情绪词再认任务,探讨保存于工作记忆中的情绪性刺激对面孔性别判断任务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中性和恐惧情绪启动刺激条件下,被试对目标面孔性别判断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悲伤条件。(2)在愉悦情绪启动词条件下,线索提示有效性差异显著;在无效线索提示条件下,启动刺激的不同情绪效价差异显著。(3)对情绪面孔性别与被试性别一致性/非一致性两种条件下反应时对比发现,男、女被试在情绪面孔性别判断任务中均表现出异性相吸效应。综上所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情绪刺激会对面孔性别的识别产生自上而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9):1331-1346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 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 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 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 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 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 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 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 相比明亮环境, 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 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 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 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相似文献   

4.
以40个中文词和20个非词以及相应的英文译词为材料,以词汇判断中的重复效应为研究途径,对32名外语系本科生进行了中—英双语读者词汇表征的研究。结果发现,当单词以相同的语言重复呈现时(在语言内重复条件下),被试对重复词的判断时间显著缩短,判断准确性显著提高。而当单词以不同的语言重复呈现时(在语言间重复条件下),对重复词的反应时间与错误率与对新词的反应相比无显著差异。我们得到的语言内的重复效应与独立存储的假设相一致。我们认为,中—英双语读者对来自两种语言的词汇信息是分别存储在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双字词识别中的多义性效应。实验一运用2个真字任意组合构成的假词(如:镜社)作填充材料,发现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仅仅存在于错误率中。实验二运用与源真词(如:冲锋)同音形似的假词(如:冲烽)作填充材料,促使被试更多地在语义水平上做出判断,结果发现很强的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低频词上。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判断中用不同的假词作填充词会影响被试的词汇判断策略,从而在不同水平上通达词义。最后,用反馈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阈下启动的心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沛  鲁春晓 《心理科学》2005,28(6):1344-1347
本研究以汉语双字名词为材料、正确率和反应时为指标,进行了阈下启动的实验探索。揭示出(1)当启动词在前面的练习中被归类时,阚下语义启动显著表现出来,在练习中形成的阈下启动联接是词汇和语义范畴之间的;(2)练习中被归类的词在后续的不同按键反应任务中作为阈下启动词均发生作用,阈下启动是启动的无意识归类,而不仅仅是自动化的刺激-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7.
积极情绪调节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阳  张钦  刘旋 《心理科学》2011,34(2):306-311
利用ERP技术研究认知重评对积极情绪调节及后续认知任务的影响。先呈现积极图片,要求被试被动观看或认知重评。接着呈现情绪词,要求被试进行效价判断。结果显示,在情绪调节阶段,与被动观看或评价忽视相比,评价重视调节下的LPP更大。在词呈现阶段,被试的反应时受情绪调节的影响,表现为:评价忽视>评价重视>被动观看。在160-720ms期间,认知重评之后词汇所诱发的ERP与被动观看后词汇的ERP有显著差异,支持情绪调节损耗认知资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罗雪莹 《心理学报》2006,38(5):672-680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模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大一本科生共140名。实验自变量是语言条件(同语言和跨语言)和学习状况(学习过的和未学习过的),实验因变量是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1中被试在学习和测验阶段都完成概念任务,结果表明获得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2中被试在学习和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3中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概念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4中在学习阶段的概念任务中呈现汉语单字词,在测验阶段的词汇任务中呈现英语翻译对等词,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内隐记忆的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下,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支持概念表征共享、词汇表征分离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非熟练中-英双语者需要经由汉语翻译对等词的词汇表征,才能通达英语单词的概念表征,支持了词汇连接模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个对偶学习实验探讨了对偶材料的意义性对两种类型的迁移效果的影响 ,即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迁移类型和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迁移类型。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低年级随机选出 5 6名大学生 ,采取组内设计 ,自变量分无意义词对、抽象词对、具体词对三种水平 ;要求每名被试依次完成三种水平全部学习。依据前后学习成绩之差 ,考察三种水平下迁移效果的变化。结果表明 :当对偶材料意义性逐渐增大时 ,在刺激相同、反应不同的条件下 ,产生负迁移的程度逐渐增大 ;在刺激不同、反应相同的条件下 ,产生迁移的效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操作工作记忆内容的有效性,探讨了记忆内容的保持对时间判断的影响。采用不规则的客体作为实验材料,使时间任务中的刺激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或不匹配。实验1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要求被试首先记忆一个客体,然后在每个试次的最后判断测试刺激是否与记忆项相同。在延迟阶段,被试判断连续出现的两个刺激的时距哪个更长(或更短)。实验2中,要求被试忽略第一个刺激,仅完成时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相比单任务的计时,双任务条件下,工作记忆内容的保持延长了时间判断的时间。而且,在记忆匹配和知觉匹配条件下,匹配刺激呈现的时间越长,正确率越低,反应时越长。这说明记忆内容的保持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工作记忆内容对时间判断的可能是由记忆内容引起的注意定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少华  郑雪 《心理科学》2005,28(5):1135-1139
采用词性辨别和注意探测任务,考察了神经质和外倾性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试在选择信息时存在特质一致性倾向;(2)在单一刺激条件下,当刺激词呈现时间为0.5s时,高神经质对所有效价词的RT均快于低神经质;而当呈现时间为1.0s时,外倾者比内倾者的反应潜伏期更短4(3)双重刺激条件下的选择性加工偏向比单一刺激条件更明显;(4)在词性辨别任务中.刺激词呈现时间只影响了神经质被试对情绪词的RT;在注意探测任务中,呈现时间对内外倾被试的加工偏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世辉  王纯  周磊 《心理学报》2004,36(4):410-416
以往关于整体和局部知觉的研究通常要求被试直接对出现在复合刺激整体或局部水平上的靶目标做反应,因此复合刺激与任务相关并被注意。该研究通过测量复合字母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对随后出现的探测刺激的启动效应来研究在非注意条件下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差异。实验一发现复合刺激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对探测刺激产生负启动效应,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二缩短了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复合刺激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对探测刺激都不再产生启动效应。在实验一、二中,当要求被试直接对复合刺激做反应时,其分辨局部性质的错误率都比分辨整体性质的错误率高。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在注意和非注意下的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相似的情绪Stroop效应。然而,当目标刺激为高兴面孔时,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在面孔-词Stroop任务中判断高兴面孔时,社会排斥增强了被试对任务无关消极信息的注意。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排斥增加个体罹患情绪障碍风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本实验中。我们加入了单词的意象变量,进一步考察了中—英双语读者的词汇表征问题。让16名外语系本科生进行词汇判断,实验方法与程序与上一个实验相同。通过对被试反应时的比较发现,对于高意象词,在语言内和语言间重复条件下都有重复效应,而对于低意象词,只有在语言内重复条件下有重复效应。我们认为,中—英双语读者对来自两种语言的高意象词不但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还有一个为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所共有的意象存储系统;而对于低意象词,则只有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两个独立的言语存储系统中的对译词Logogen不能自动地、直接地相互激活,而可能通过意象系统的中介作用自动地、间接地激活。对被试判断错误率的考察亦验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15.
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研究高级认知活动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使用了名称及范畴判断的双重任务及四种呈现方式的实验设计,以考察在不同方式下,被试是否产生相同的加工模式,结果表明当呈现方式改变时,原有的标准模式发生了改变,被试可以针对不同的情景,使用相应的策略,在图画及中文语词的名称比较及语义启动效应中均发现策略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和Stroop效应之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丽珠  蒋重清  刘颖 《心理科学》2005,28(4):784-787
采用同一批正常成人被试,在相同的情绪刺激启动下,进行颜色判断和对模糊刺激表情判断,以考察在一定条件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差异。结果未见显著的情绪Stroop效应,但发现消极情绪刺激启动使被试对模糊刺激的判断发生显著的情绪一致性偏向。讨论将该结果归因于被试面对颜色判断任务采取直接进入策略而对于模糊刺激则采取启发式策略所致。分析认为对情绪一认知关系进行发展性研究会富有成效,另外也指出在我们注重效率的今天可能忽视隐性环境扭曲我们认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直接语音掩蔽启动范式,通过掩蔽词的有、无呈现对切换后单词的读音判断反应时产生影响,进而了解非熟练双语者双语理解切换中非目标语言加工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无呈现掩蔽词组的反应时比有呈现组的判断反应时长;不同掩蔽词呈现时间两组中切换反应时判断不显著。实验证明无论是哪一种语言作为非目标语言,其在词汇层上均都不会被激活;双语词汇理解切换中,切换至熟练语言比切换至不熟练语言切换代价小。  相似文献   

18.
重复启动作业中词的语义透明度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春茂  彭聃龄 《心理学报》2000,32(2):127-132
用词素重复启动的方法考察合成词的心理表征。目标刺激为24个语义透明度词、24个不透明词以及48个非词(都是两个字)。启动刺激有5种:(1)目标词本身,(2)目标词的第一词素,(3)目标词的第二词素,(4)由目标词的两个词素颠倒后形成的非词,(5)包含目标词的一个词素的非词。启动刺激的呈现时间是100毫秒,随后是目标刺激400毫秒。被试的任务是尽快准确地按键判断目标刺激是否是一个词。研究发现,(2)、(3)、(5)条件下的重复启动中,透明度表现出显著的效应:透明词的启动量显著大于不透明词。结果支持合成词的表征受语义透明度的影响,透明词和不透明词的词素和整词在心理表征中的关系可能不同:前者是一种兴奋性的连接,后者是一种抑制性的连接。  相似文献   

19.
双加工理论认为锻炼行为形成中自动加工(系统1)和熟虑加工(系统2)是两个相互作用但又截然不同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自动评价通过触发系统1的自动加工过程激活运动记忆自发的心理联想,并对运动进行情感评价,从而影响锻炼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锻炼相关刺激在不同锻炼人群中引发的自动评价特点。采用评价启动任务范式,实验1和实验2分别给予阈上和阈下锻炼词或非锻炼词作为启动刺激,之后要求被试对积极或者消极目标词进行按键反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阈上还是阈下呈现锻炼启动词,均表现为锻炼组对积极目标词反应速度更快。结果表明:锻炼人群对于锻炼词具有积极自动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词汇flanker任务分析认知和情绪冲突及其冲突适应效应。结果发现,在认知和情绪flanker任务中,相对于目标词与干扰词一致的情况,被试在目标词和干扰词不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更慢,正确率更低。这表明认知词和情绪词flanker任务都能诱发冲突效应。本研究还发现认知冲突适应效应的存在,但没有发现情绪冲突适应效应,该结果可能与刺激材料的复杂性和范式选取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相对于目标刺激是金属的认知词和积极的情绪词,被试对目标刺激是水果的认知词和消极的情绪词反应更快。特别是在目标词与干扰词不一致的情况下,被试对水果词和消极词判断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对金属词和积极词的判断。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刺激和范式的修正上进一步探索,并加强情绪冲突与认知冲突适应效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神经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