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诞生于阿拉伯本土的伊斯兰苏非,原本不仅指思想,也指涉了行为实践层面。在传入西方现代世界以后,却出现了忽视实践而注重思想的趋势。"ism"是苏非传入西方后被西方人加上的后缀,它被赋予典型的西方内涵,变成了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与现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苏非与正统伊斯兰教相融合的趋势相反,西方"语境化"的苏非主义则凸显了伊斯兰苏非思想中"非伊斯兰"的特质,以适应西方现代文化的需求。它代表了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对一种"可能的世界"的回归,这个世界区别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和理性,代表了前现代、非科学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2.
共和主义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救赎之道。共和主义对爱国主义有特定的理解,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与公民参与密切相连。共和主义与现代性有着颇为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视共和主义为古代传统,共和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在现代世界基本秩序奠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际上,共和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在具有深厚传统主义情结及全能主义历史的国家发生转型的时期,共和主义比自由主义更具重要性。它是抵御现代世界极权化的积极力量,更是过渡时代、转型国家的人们清理全能主义社会政治残余、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政治秩序的主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陈伟 《学海》2014,(3):88-94
共和主义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世俗救赎之道。共和主义对爱国主义有特定的理解,它所包含的爱国主义与公民参与密切相连。共和主义与现代性有着颇为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视共和主义为古代传统,共和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在现代世界基本秩序奠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际上,共和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在具有深厚传统主义情结及全能主义历史的国家发生转型的时期,共和主义比自由主义更具重要性。它是抵御现代世界极权化的积极力量,更是过渡时代、转型国家的人们清理全能主义社会政治残余、推动制度创新、构建现代政治秩序的主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过于宽泛地理解“道德主义”或“泛道德主义”,如果以此来概括儒家乃至中华文明,则无疑是一种贬损,但这个已被污名化的标签在道德虚无主义时代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积极价值。道德本乎天,故以道德来评判一切的道德主义,实则道法自然。包括殷海光在内的一些思想家批判儒家的道德主义路向,以之为儒家的弊病,但这些批判不过是现代观念(尤其自由主义)的产物,而为儒家辩护者也因此被“观念绑架”,不敢承认儒家的这种优良特质。道德主义虽有一定的局限,亦不废其伟大。伏尔泰、黑格尔等西方人的毁誉恰好可以从反面佐证这样的事实:古典文明都是道德主义的。中国文化走向道德主义,一是历史因缘,二是圣贤之功,三是道德之于人世的根本意义。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主义正好可以克制现代的原子式个人主义,有助于重建人伦世道和社会共同价值,并进而可能为未来的大同世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2,1(4):109-116
本文探讨了叔本华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折之间的关系,认为叔本华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这表现在,一方面,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哲学背离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的传统,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另一方面,叔本华又通过否定意志而回归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的传统之中。论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澄清了西方哲学现代转折的根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果主义是现代西方学界非常流行的伦理学理论,功利主义是结果主义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相称主义则是结果主义在天主教伦理学中的一种表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评述新自然法学派对结果主义、功利主义和相称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华采取了"入境而问俗"的"适应主义传教路线",其所带来的西洋画风被宫廷所青睐,并逐渐对中国传统木版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趣产生了影响。西画东渐后,中国传统木版画通过吸收、变通,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样态,为天主教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回溯明清美术史,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洋画风"可谓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尽管传统文人阶层鄙夷这一画风,评价其为"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但不可否认,其对民间艺术手法和审美意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其中参数化设计作为数字化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内容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其中,帕特里克·舒马赫作为"参数化主义"的发起者,他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参数化主义"的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参数化主义"的概念以及理论,探求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参数化主义"的发展和未来优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以来,在以人文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过程中,“自我”这个概念被不断加以强调和强化,遂成为西方近代社会价值观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保持“自我”的人格,也日益广泛地被接受为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实,中国古代儒家讲“成仁成圣”,佛家讲“自识本心”,民间讽刺某人得意忘形为“不知王大哥贵姓”,  相似文献   

11.
王振钰 《管子学刊》2020,(4):107-112
当代正义论出现普遍主义进路和特殊主义进路的纷争。我国学界为防范将西化等同于现代化,彰显文化主体性,往往不自觉地青睐于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特殊主义者。沿此逻辑又容易造成对中国既有“义”学思想的特殊主义进路的误读。“义”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墨子论义的普遍主义进路诠释及其成败得失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论建构的方法自觉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概念,狄百瑞提出儒家"人格主义"一说,来阐发儒家之于个人、社群和国家的自由主义精神。狄氏认为,儒家自由主义精神昭显于孔子仁学一期,经宋明新儒家发展为由本心而发的道德实践,形成了一套关于个人自我养成(为己之学)、社群自治(修己治人)的理论表达范式和实践经验,与西方"个人主义""社群主义"相比具有一定优异性。再者,中国古代虽没能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国家,但儒家思想中并不缺乏公民意识,东亚社会现代化的成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儒家政治文明构想及其现代价值。因此,在狄百瑞看来,儒家自由主义精神贯穿于为己之学、修己治人与政治文明之中,具有一整套异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自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静  郭永玉 《心理科学》2012,35(1):160-164
以价值观冲突理论为依据,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物质主义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并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突。采用测谎仪记录被试回答价值观选择两难情境问题时的皮电值,结果发现:对于高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大学生而言,物质主义水平的上升会引起其皮电值的显著增加,而对于低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大学生则没有这种效应。表明同时拥有高水平的物质主义和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大学生会体验到大量的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18世纪的瓦哈比主义可谓伊斯兰主义最早的表现形式。20世纪前期,瓦哈比主义成为现代沙特王国的立国意识形态,并伴随着沙特对地区霸权的追求不断向外传播。也正因为此,表现出明显激进主义色彩的瓦哈比主义常被误认为一种自诞生以来就一成不变的思潮。本文通过分析瓦哈比主义的早期发展历史,瓦哈比主义与伊斯兰现代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及伊斯兰极端主义等思潮及宗教政治运动的互动,探讨瓦哈比主义在近现代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各思潮对瓦哈比主义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提升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其基本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产生于西方哲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信仰向现代意志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在此意义上说,它既是西方传统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背离西方传统哲学的产物。重新认识和评价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的处境,克服当前所遇到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主义"与"后毛主义"的关系是国外当代中国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割裂对立论"和"继承发展论"两类观点。"继承发展论"既看到二者的共同点,也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割裂对立论"则只看到二者的差异,割裂了二者的联系。国外研究坚持文本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心理分析与背景分析相结合、结构研究与案例解剖相结合、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反本质主义"是西方后现代的核心理念.是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界持续讨论的焦点.但是,中西方语境不同,"反本质主义"的目的和任务也不同.本文分别从中西方语境出发,考察"反本质主义"产生的巨大差异:西方后现代语境下的"反本质主义"不能等同于"解构";中国语境下的"反本质主义"所要做的工作是"反权威主义".吴炫先生以"中国式文学性"观念的当代建构来穿越中国语境下"反本质主义"文艺理论课题,可能是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界在全球文化语境下迎接"反本质主义"挑战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凡特胡拉·古莱恩是土耳其当代著名的学者和宗教活动家,其苏非主义思想既继承了新苏非主义的部分主张,又进行了适度变革,使苏非主义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中间主义是古莱恩苏非思想的核心之所在,为穆斯林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以及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平生之中最重大的一次转变是从文化哲学走向乡村建设,但对理智主义的批判和对礼乐复兴运动的执著追求则基本未变。他在哲学上的变化是从直觉主义到理性主义,在政治上的变化则是摆脱了前期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设想现代中国之路的社会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5,(3):33-40
"法治中国"是中国整体国家建构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评估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提是"后发国家"之规定性:法治制度的西方移植性、法治理念与价值形态的传统继承与变革的二元性以及法治变革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难题。"分享普遍性的特殊性"之新通三统论以及"自由共和主义"哲学传统应成为评价和指导中国法治发展的规范性基础。法治评估应立足演进主义文明论、程序主义制度论和自由共和主义哲学论三个宏观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科学评估,保证法治中国宏观走向的规范正确性与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