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只有一个,而作为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则有两个:一个是作为中国哲学史现代化阶段开创者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另一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两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及哲学史家。他用“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努力,中外学术界也普遍认同他的这种努力并誉之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理程碑性质的贡献。三史者,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者,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研读“三史”可以想见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研读“六书”则可体会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家的思想扭力。冯友兰先生逝世后,哲学界几乎每年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研讨会或纪念…  相似文献   

3.
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有哲学,但只有柏拉图和新实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因为冯友兰是以整个西方哲学框架为理论设准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劳思光认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的特性不了解,因此没有中国哲学,不是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特点的把握是基本准确的,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中国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的一生不仅属于哲学,而且也属于中华民族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他一生的哲学探索,始终在为中华民族的近代化亦即现代化事业寻找理论依据。从冯友兰早期哲学著作《天人损益论》对三种哲学的区分,发展到三史六书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探索,乃至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于洪秀全、曾国藩的独特评价,以及最后第八十一章对于仇必和而解之客观辩证法的强  相似文献   

5.
李欣复 《学海》2001,(2):173-175
哲学老人冯友兰以 95岁高龄完成七大卷《中国哲学史新编》 ,确如为其作《评传》之蔡仲德先生所云“创造出学术史上的奇迹”。尤其在耳目失聪 ,生活不能自理纯凭记忆和口述完成书稿最后一卷《中国现代哲学史》(即新编第七卷 ) ,若无“修辞立其诚”、“海阔天空我自飞”的精神 ,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即使有深厚学术功底和献身学术的志向也不可能创造出这种奇迹。①有意思的是 ,老人在新编第七卷十一章《总结》里 ,概述自己晚年“只写我自己……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 ,不再依傍别人” ,集中到一点竟是悟出宋代哲人张载《正蒙·太和篇》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的写作旨趣与精要内容加以提揭,认为它是冯友兰以后几部哲学史的奠基。它萃取了成名作《中国哲学史》的精要,以先秦诸子和宋明道学为中心,舍去玄学、佛学、清代义理之学等次要内容。它注目于各思想家的形上学、人生哲学、方法论,并特别注重向国人介绍西方哲学知识,可视为冯友兰哲学史思想的袖珍表现。  相似文献   

7.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觉地运用西方哲学的眼光、角度、概念、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从而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奠基的两个功臣,是从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的胡适和冯友兰。胡适将实效主义引入中国,完成了第一部以西方哲学眼光写成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则将新实在论引入中国哲学史研究,完成了在中国和西方均有重要影响的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这是中国哲学成为现代学科体系中一个科目的正式开始。一、问题的提出自胡、冯之后,西方哲学就成为研究中国哲学不可一日或缺的学术背景、理论指南和照亮方向的灯塔。不懂西方哲学似乎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研究》(季刊),是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每季首月15日出版。今年11月出创刊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天津市邮局发行,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规格为16开本,128页,每期约20万字左右。 《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载有张岱年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范围、对象和任务》、冯友兰的《哲学与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张岱年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之一。顺此,哲学史方法论就成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他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最为显著之成果,在其早年有《中国哲学大纲·自序》里的相关讨论,在其晚年则有专著《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的问世。对于此二者,学界已多有关注。然而,写作《中国哲学大纲》之前,张岱年先生为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所撰的两篇书评,由于没有收入《张岱  相似文献   

11.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于1994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澳门举行。中国大陆和港、澳两地的近三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冯友兰是我国40年代影响最大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49年以后他仍然笔耕不辍,一再改写自己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直至去世。冯先生也是一位争议最大的中国现代哲学家,自30年代始围绕冯氏哲学理论和哲学史研究的讨论、争论、批评、批判、辩难等等,可以说从未终止过。进入80年代以来,在有关冯先生其人其书的认识与评价方面,大陆与台港、海外学者之间也表现出较大…  相似文献   

12.
胡适和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的开创者, 他们冲破了经学思维方式的限制, 以西方哲学的构架为参照系统, 运用历史主义和逻辑主义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学术, 分别于 20世纪 1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和上下册的《中国哲学史》 (以下简称《史》), 标志着中国哲学史研究现代化时代的到来。然而, 胡适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又有很多的不同, 本文在吸收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试图从文化立场、研究方法、论述结构、学说述评等方面系统阐释胡适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特征。一、文化立场的个性特…  相似文献   

13.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哲学史学科在大陆和港台分别发展。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劳思光出版了《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运用西方逻辑解析这个"思想上的显微镜"去探寻中国哲学的"基源问题",以"心性"等理论为设准阐释和评价中国哲学,尝试写出一部"有哲学"的中国哲学史。解析劳思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对于把握港台学者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点、推进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深入研究、继续探寻当下或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6.
有关西方哲学通史,广有声誉者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雨伯威格的《哲学史概论》、A·韦伯的《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以及罗素、梯利、科普尔斯顿的《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早在解放前就写出过不止一种“西洋哲学通史”,解放后一方面移译了苏联人的《哲学史》,一方面又尝试着写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己的”“欧洲哲学史”读本,从建国初到80年代初期,这类著作还是相对少见。但从8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己编的“西方哲学史教程”这类书已不下数十种之多。适逢此时由苗力田、李毓章主编,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为主而写出的《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编”)奉献到了读者面前。因此对这本新教程存在的意义就更值得格外审视一番了。 哲学既可以被看作一种思想观念体系,也可以被看作一种活动;既是不计利害关系的求知或对好奇心的满足(亚里士多德),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黑格尔和马克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理学》表述的是一种形上学的思想体系。冯友兰认为,他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理学讲的。这表明《新理学》中的形上学系统既与宋明理学有着思想渊源的关系,又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思想上的渊源关系表现在冯友兰反复强调“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地,反思底,思想”,“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这种觉解,是人有最高底境界所必需底”,“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冯友兰对哲学…  相似文献   

18.
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回顾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病是照搬西方哲学史的模式来研究。 1919年胡适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首先采用了西方哲学史的体例来编写,改变了过去那种“学案”体的编纂方法,开启了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先河。但胡适的一个最大缺点是没有注意到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用西方哲学史的传统框架来套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比胡适的《大纲》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没有改掉《大纲》的缺点,这尤其表现在哲学史材料的取舍和对古人思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冯友兰思想进程的讨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学术讨论会简介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界中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许多学者都认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可以超出冯友兰但不能绕过冯友兰。研究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及其生平的文献越来越多,以至被认为出现了一门新的学问——“冯学”。1995年12月正值冯友兰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为纪念这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主题为“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对冯友兰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研究和评价,自然成为会上讨论的热点之一。冯友兰早年以《…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哲学家。《老子》一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但影响先秦哲学,还对两汉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老子其人和《老子》一书引起了历代学者的重视。从古至今,研究《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