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玉壶遐览三云:“考吕之显迹五代,见于杂说者,其句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见于诗话者,其句有‘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似是本诗。而‘朝游北海暮苍梧’亦可信者,然皆五代小说所载也。”“  相似文献   

2.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只把不如我者较量,贝怕足”。清代石天基《长生秘诀》中也说,“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盛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诚哉,斯言!  相似文献   

3.
一个同学曾告诉我一首名叫《生活》的诗,她说这首诗只有一个字,叫我猜是什么字。我说是“爱”。她则微笑着说是“网”。生活是一张网,而生命则是网中之鱼。感觉上很无奈,但确实很精辟地道出了些许生活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正> 《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诗(指《诗经》,下同)的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诗可以兴”“兴于诗”的“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诗可以兴”的“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诗”一句的“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现代学者对“兴”的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诗可以兴”的“兴”义,采取朱熹的解  相似文献   

5.
安静在家     
《天风》2020,(6)
正"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参箴14:30)"这个年很静,很静,静得让人沉思。"这是塘萍写的诗《这个年很静》里的一句。这句诗深深地烙在我心里。这突如其来且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真的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6.
《管子·内业》篇之精神学说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管子·内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相似文献   

7.
人生在世,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匹夫不可以不善取友”,这是古人早就懂得的道理。《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小雅·伐木》)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鸟儿嘤嘤叫,意在求得友谊的回声,鸟儿尚且本能地寻求朋友,何况做为社会的人呢?  相似文献   

8.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2,1(3):38-39
贾岛《病起》诗 :“灯下《南华》卷 ,祛愁当酒杯。”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已矣乎 !吾生有命归有时 ,我初无行亦不无留 ,驾言随子听所之 ,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南华”一词 ,前者指《庄子》一书 ,后者则指庄周 ,然不知庄子之号“南华” ,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百十一 )云 :“(《庄子》唐始号《南华真经》。”① 李叔还《道经词典》释“南华真经”云 :“唐时称庄子为南华真人 ,故庄子书号《南华真经》。”② 《汉语大词典》(第 1卷 895页 )释“南华”为“《南华真经》的简称” ,又释“《南华真经…  相似文献   

9.
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由梁遂副教授编写的《逻辑病例汇析》一书的第95~96页,梁副教授分析了一个违反了不矛盾律的病例。我觉得其中似有不妥之处,值得商榷。梁副教授认为《山泉》这首诗违反了不矛盾律。现将该诗摘抄如下: 《山泉》:叮咚!叮咚!风摇花影、水波荡动。静悄悄,静悄悄,静得莲花瓣落地能听清; 清粼粼,清粼粼,清得透出水底的石纹。梁副教授认为:既然前文有“叮咚!叮咚!”的水声和“风摇花影”的风声,这是有声的,可后文又提到“静得莲花瓣落地能听清”,这是无声的、静的。他便觉得此诗犯了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我认为这首诗并没有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合乎逻辑的。在《新应用逻辑学》的第117页讲到:“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一书,西汉以来冠于“群经”之首,备受学者推崇。清人皮锡瑞尝云:“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经学通论》)此言或有一定依据;但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的课题,则应当认真考辨历史上的种种既有成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一名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人据《五台新志》载:“五台之名.北齐(550—577)始见干史,北齐以前则称清凉山。”但《水经注》述说五台山时曰:“其山五峦巍然,迥出群山之上,故曰五台。”《清凉山志》也说《水经注》云:“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可见当时已有五台之说。《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466—527)撰写,因此五台之名最晚也应出自北魂年间。  相似文献   

12.
翠岩眉毛     
[举]翠岩禅师夏末示众云:“一夏以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贼人心虚。”长庆云:“生也。”云门云:“关。”三姐从日本回来,我们天天玩。她见我桌上摊着日本大正版美浓纸大字印《碧岩录》,问我写到第几则了。我就来考她,要她读了这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他的经济改革思想至今还有借鉴作用。他的诗文也写得很好,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一次他登飞来峰,上到了位于峰巅的千寻塔,极目四望,意气风发地写下了一首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国著名的佛教大师赵朴初先生,在诗词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生前曾对王安石的这首诗有过评论,他说“我常坐飞机,向窗外望去,上面晴空蔚蓝,脚下云海茫茫,哪里看得清下面呢 !”因此他作一诗道“快然自足飞机上,珠穆昆仑脚下行。…  相似文献   

14.
桑荟 《学海》2003,(5):204-206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9月 ,560页  清初的诗文浩如烟海 ,但利用这些诗文作历史研究者似不多见。殆至近代 ,邓之诚先生所著的《清诗纪事初编》首开“以诗证史”的先河 ,其后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更将“以诗证史”发挥得淋漓尽致。最近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是“以诗证史”的又一力作。本书共收录了 12篇文章 ,大都曾在两岸三地的专刊发表过 ,它们分别是 :《清初所见“遗民录”之编撰与流传》、《试论清初人选清初诗》、《探论清初诗文对钱牧斋评价之转变》、《读方文〈山集〉———清初桐城方氏行实小议》、《顾炎武…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方克立先生认为,冯先生这个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参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蔡仲德先生则认为,冯先生此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既非误解,更非歪曲…  相似文献   

16.
<正>若说白体诗“在朝”,晚唐体则“在野”,一“显”一“隐”,笼罩宋初诗坛。宋初晚唐体之谓,首见于南宋诗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特指九僧、林逋、魏野、寇准等,专事仿效唐贾岛、姚合一脉,取材狭窄、工偶精对,以苦吟不缀、幽奇僻景著称之诗派。  相似文献   

17.
何修金 《天风》1994,(7):31-31
清朝郑板桥说:“聪明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从此“难得糊涂”这句名言就广为流传。其实宋代的苏东坡也早有诗曰:“人家养子望聪明。  相似文献   

18.
太极与胎     
《易传》为大《易》六十四卦总论,其《系辞》上下篇统摄《易经》卦爻象数,实是纲中之纲。《系辞》上释大《易》道、象、理、数,尝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显见是以“太极”为归宗。但《系辞》于“太极”究竟为何物未曾详解,遂为后世留下一悬案。《说文》云:“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又云:“极,栋也”。后人依文求义,有“大栋”之说出,立论虽似平实,但置《易经》象数而不顾,则未免拘泥文辞之嫌。求诸两汉、三国易学,马融云:“太极,北辰也。”虞翻亦以为:“太极,太乙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相似文献   

19.
菊花误     
正菊花素有"君子"之誉,傲霜斗雪,不合流俗,故被赋予凛凛人格。文人赋诗题咏,画家泼墨挥毫,都要表现菊的孤高标举。菊有共性,人有个性,于是,就有了"菊官司",姑且称之"菊花误"。《西清诗话》记载,王安石曾写了一首《残菊》诗:"黄  相似文献   

20.
由上博简《诗说》的体例论其定名与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博简《诗说》中出现的六次“孔子日”以及以“曷”字形式出现的孔子言论,实际上都是《诗说》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诗》学观点。由这一体例可以肯定,《诗说》的作者不是孔子;而应该是孔子的门徒或再传弟子。据有关材料判断,这个门徒最有可能是子夏。因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所定名的《孔子诗论》,若更名为《诗说》更符合竹简内容,也切合周秦古书的定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