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克里希那穆提的死亡观新颖独特,曾在世界各式人等中产生巨大震撼。他认为,死不仅是可感、可触、不可怕的,而且是精彩非凡的;死就是生,死就是爱,死就是绝对孤独,死就是摆脱一切。他的演讲既令人为之倾倒,也让人疑窦丛生:死亡真相果真如此吗?活着能够体验死亡吗?假想能够替代事实吗?新的不是源自旧的吗?观察能不引起思考吗?人们尊克先生为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却宣称思想有害、信仰无益和教育无用,这是他死亡观的要害。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镜子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以心为镜"我们又能知道什么呢?在浩繁沉重的人世,我们的目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世界却是无限的。在有限与无限之间,人是何其渺小。但是人生来却有超越这种有限,而走向完美走向永恒的渴望,于是向往永恒生命便成为人生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妈妈的爱     
李坤 《天风》2004,(1):41-41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永恒的力量。爱能忍受一切的困苦与贫穷,妈妈就是用这种伟大的爱的精神把我抚育成长。 在我八九个月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而我又得了一种疾病,几乎要死。妈妈因爸爸去世受到打击,在痛苦当中,妈妈因着爱的力量,背着我东奔西走,四处求医,终究得不到医治,反而越来越严重,连眼睛都睁不开,如同死了的人一样。但是妈妈还不甘心,就到几十里以外的乡镇去求医,  相似文献   

4.
我們对內心世界的认識 当罗素在1914年发表他的《我們对外部世界的认識》一书的时候,这个标題毫无使人感到奇怪之处;但現在它却使人觉得有点奇怪,而且可能是錯誤的。这事标志着哲学上的某种发展。这个标題之所以使人觉得奇怪,部分的原因是,它使人想到应該还有另一本书叫做《我們对內心世界的认識》。事实上,很可能有另外一本书,但不一定恰好就是这个标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人生     
如果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散漫无归,那就必须遵守一种秩序。我们每天的生活必须建立在一个大全上,必须从劳动建设中,从任务完成中,从紧要时刻中赢得联系,必须在重复活动中进行深化。这样,虽然仍旧从事千篇一律的劳动,生活却充满着一种自觉含有意义的情调。这样,我们就仿佛寄身于一种世界意识和自我意识中感到心安理得,我们就在我们所隶属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回忆和忠实而找到我们安身立命之地。个人可以从他出生的世界那里得到这种秩序,也可以从教会那里得到这种秩序,教会规定着一个人由生到死的重大步骤和日常生活的细小事件,并且付予它们以灵魂。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通过他自己的自发活动就会获得他周围世界里他每天可以看见的和当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但每每遇到事情却又不知该从何做起。或许你应该领悟一下自己早就明晰的人生哲理,这也是心理开发的“座右铭”。 一、在这个庞大的宇宙中,你是极渺小的一部分,极不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有成千成万的人,正在遭受和你一样的痛苦。在你的身  相似文献   

7.
见过一些选样的人:他们面前好象总是有什么东西堵着、挡着,有人成功了,他觉得自己不行;有人失败了,他觉得这人太无能;有人高升了,他觉得这人一定用了什么手腕;有人受到一点欣赏,他又觉得这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这种人其实是在不停地和别人较劲,而这种较  相似文献   

8.
赵峻 《学海》2003,(5):176-180
托马斯·哈代推崇民俗民风所保留的异教精神 ,却又不能摆脱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哈代的悲观是浓厚的 ,但他在揭示命运无情的同时 ,又对渺小的人寄予同情 ,对未来寄予着希望。哈代长篇小说的双重性不仅是他的现代性的体现 ,也奠定了他在文坛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自卑的表达     
一颗自卑之心。通常对应一颗低沉的头颅。这样的人有时令人同情,有时又叫人讨厌。与这样一个自卑的人在一起,空气是压抑的。你很难打开局面,而他又完全是束手无策的样子。你们面对面坐着,稍有不慎,谈话就会陷入僵局。你会无端地感到疲惫。你心中暗暗恼火.却又不便发作,只好找话儿抚慰他。当然。  相似文献   

10.
我的信条     
我相信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他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超越自然,天赋于理性和自我意识。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可以查明的。不过,这种本质并不是说明历史上一切时代的人的特征的东西。人的本质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促使他行动,以便解决这种矛盾。人对这种存在的矛盾不能保持中立和消极的态度。正因为他是人,生活就向他提出一个问题:为了能在生活中达  相似文献   

11.
以我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即使不是对抗的 ,那么也是对立的。这样说时我们仿佛又瞥见了火焰中的布鲁诺。无疑科学与宗教有对立的历史 ,可二者关系决不仅仅是对立 (科学家信教事实本身就已明证 ) ,更有联系的一面。人类产生之初宗教孕育了科学。其时自然完全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 ,人对自然一无所知 ,然而人之为人 ,他自然欲求解释世界 ,而“在人类意识的黎明时期 ,宗教是人的宇宙观的主要棱镜 ,几乎是人解释世界的唯一手段。”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1989年版第219页 )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只有依靠…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12)
<正>问:我俩是多年前在教会慕道班认识的,经相恋不久成婚。婚后我们靠主力量各自分工、共同奋斗,而今,不到十年便拥有名车、豪宅,加一个漂亮的女儿。在人们的眼中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丈夫变了,他嫌我老,骂我笨,说我不会打扮,对家庭经济没贡献。一气之下,我与他分房而睡,每天不是冷战,便是吵架,有时我比他还凶。我曾多次想到离婚,但为了孩子又不忍心。我现在很少去教会,因为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13.
时间的形式     
本文的考察和思索是最近去世的一位朋友的更为重要的有关论述的延伸。米尔恰·埃利耶德曾不止一次地论述过时间问题。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引起哲学家们的关注,而且也自然同我们每个人有关。对于埃利耶德来说,他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性质使他感到有义务探讨这个问题;但除此以外,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时刻挂在他心头,他所说的“历史的恐惧”对于他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4.
感恩之心     
单渭祥 《天风》1996,(6):31-32
A. 不知何时曾阅读过一篇名家的短文,题为《时时心存感激》。大意是说无论生死祸福、痛苦欢乐,都当存心感激。缘因我们究竟有机会品尝了这生命的内容。这位作家为文时远不是基督徒,但是从字里行间已充分能看见他对自己生命的位置有了一种感觉。他没有呼出神的圣名,可他却已体认了自己的渺小。当这渺小面对隐藏在万有背后的伟大时,他就悄悄地流露出了这充满宗教情愫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5.
和气     
方子 《天风》2008,(2):33
最近听一位基督徒朋友谈自己的体会:"在一个团队里,若想和气,真的好难,有时你想与别人和气,可是别人却偏不给你和气的理由;有时真想抽某些人的嘴巴,可想想自己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又不能这样做!做人真难,有时真想放弃了,放弃信仰的原则,与某些人一干到底,因为这种人往往是欺软怕硬的,但又一想,不能和这种人一样,否则自己也将好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16.
宗教尽管是人们对自然和世俗世界的虚幻反映,但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的社会功能却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两种。宗教的正功能主要有: 1)认识世界宗教是人类最早的意识之一。它的产生除了人们当时对自然力的恐惧心理因素之外,重要的它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早期的人类从混混沌沌的自然界走出来的时候,没有科学,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自然对人的种种威胁,而又想解释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给予人的祸福。在这种不得已的条件下,人类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想象力,依靠想象,依靠当时粗浅的感受,来解释自然力,并把这种解释圣化,对想象出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之道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有限,自然永恒,在这天地悠悠、物序流转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渺小生命。孔夫子给后人描述了这样一种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都认为直觉是人写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遇而不可求,许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进行理论创新和科科学发现,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天赋的直觉思维能力。不仅对直觉的看法如此,就是对其这不同对象的认识也是如此。当我们对某一对象还很不了解时,我们就无法认识它,我们对支配名的本质科规律盲然无知,只是知道这种事物受着我们所盲然无知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着。这种力量通常被我们看作是天赋的、超自然的。换言之,我们之所以从为夏克思维能力是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能力,主要就是因为我们尚未充分地认…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11)
正在旧约圣经中,有四个希伯来文单词都用来指人,其中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卑贱、软弱、渺小;另外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尊贵、强壮、伟大。我们既要认识人的尊贵和伟大,免得我们妄自菲薄,也要认识人的软弱与渺小,免得我们骄傲自大。透过研究关于"人"的旧约原文词义,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的价值与地位,并把人看得合乎中道,既不骄傲,也不自卑。  相似文献   

20.
正他又一次投资失败,这次简直把他整个人生都输进去了,好像这辈子都无法翻身了。他心里愤懑难当,为什么所有的不顺都让他赶上了?上天好像是专门要惩罚他一样。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失落又茫然。他觉得自己像一粒渺小的尘埃,被命运的风刮得南北东西,一路流离,完全不能被自己左右。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