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提相送出精蓝,无著投机事已惭。莫谓当年人不荐,至今谁解话三三。”(《清凉山志》卷八)这首诗为明代高僧憨山德清所作。德清(1546—1623),俗姓蔡,父彦高,母洪氏,字澄印,号憨山,南京全椒(今安徽境内)人。德清十二岁上出家于报恩寺,依西林和尚。十九岁上剃发于无极大师。二十八岁春正月抵五台。“至北台,见有憨山;因问其山何在,僧指之,果奇秀,默取为号,诗以志之”(《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五十三)。二十九岁上往游京师西山,三十岁上重返五台,居八年之久。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牢山,后住庐山法云寺。天启三年(1623年),终于曹溪禅堂。春秋七十有  相似文献   

2.
《搜神后记》中的丁令威故事,后世广为传播。据考证可知丁令威为历史上真实的道教人物,西晋豫宁(今江西省武宁县)辽东山人,不是辽宁辽东人。生于三国吴国后期,去世于东晋建武元年,七岁时于豫宁南山修道,后入阁皂山,传人散布福建。又曾于湖南石门、醴陵修道。东游至苏州,留有丁令威宅及后裔。又任泾县令,辞官后于姑孰灵虚山修道,于此辞世。  相似文献   

3.
五台山原为紫气仙人所居,故在东晋以前称为紫府。其山五恋巍然,迥出群峰之上。所以,在元魏正光元年(520)之前,名曰五峰山。又因五峰耸出,顶无林木,如垒似台,因此,在北齐河清三年(564)以前。  相似文献   

4.
镇澄(1547—1617)是明代五台山狮子窝的高僧,俗姓李,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今属北京市)人。十五岁上出家于西山广应寺(今北京市西),引公度为沙弥。三年后,登坛受戒,成为僧人,开始了他一生的和尚生涯。万历三年(1575年),贤首高僧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师在京都讲解《华严》、《唯识》、《金刚》诸经,镇澄和尚即席听讲,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佛教义理。七年寒窗,终于参究性相宗旨,通达华严妙理。但他学而不厌,又从小山、笑岩研习禅学。  相似文献   

5.
正赵避尘(1860-1942),道号顺一子,晚年称千峰老人,北京昌平县人。著有《性命法诀明指》、《三字法诀经注》。自称于光绪年间(1875-1908)先拜千峰山桃源观刘明瑞为师,得全真南无派丹法真  相似文献   

6.
慈觉大师,俗姓壬生氏,名圆仁,日本下野国都贺郡(今枥木县)人。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生,清和朝贞观六年(864年)入寂,终年七十岁。圆仁自幼诵读经典,倾心佛乘。十五岁去比睿山,师事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勤学苦修,成绩卓著。三十岁时承师遗业,在比睿山设立大乘圆顿戒坛,弘扬佛法,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四十五岁时,携带延历寺未决天台教义三十条入唐,先后到杨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请益,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5,(4)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永修县佛教协会会长、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朗耀(1919—1985)法师于今年四月十一日因遇意外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六十六岁。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佛协福建省分会副会长、福州金鸡山地藏寺住持德钦法师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生儿到三岁幼儿肤色色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台302D型测色色差计对我国508名从新生儿到三岁幼儿(男性250人,女性258人)的肤色色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生儿期(出生1—14天)的肤色色度与婴儿期(2月—12月)及先学龄前期(1—3岁)有着明显不同,新生儿的肤色更偏于黄红,平均主波长为587.6nm;反射率为25.4%,明显较之其它年龄阶段为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肤色逐渐增加黄的成分,反射率也逐渐增高,到2—3岁阶段达到最高峰,平均反射率为32.1%。刺激纯度(饱和度)在新生儿期(1—14天)为30.4%,较之其它年龄阶段为高,但从婴儿期(2—12月)开始则明显下降,而从先学龄前期(1—3岁)又逐渐回升增高。这种情况可能代表我国黄色人种儿童肤色发展变化的一种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在鹤呜山迎仙阁中见到了老道长张至益住持,并同他进行了愉快的交谈。老道长原籍资中,出生于成都,三岁丧母,六岁丧父,随舅父住乐山,十六岁时,患了一场大病,几至不起,病愈后即到大邑鹤呜山出家,拜王明月(即著名道士王青峰)为师,先后在青羊宫等处学习道教经仪和道教武功。建国前夕,在大邑王泗乡田庵子任主持。土改后,定居王泗农村,从事骨科医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青城山住持傅元天聘到青城山传授道教武功。去年回鹤呜山迎仙阁任主持。  相似文献   

10.
春天,到处生机勃勃,耶稣复活更给人类的灵魂带来了永不消逝的春天。4月11日,福州市一千多名教友,怀着喜悦的心情,分别聚集在西门堂、仓前山临时堂口和湾边公所,欢度1982年复活节。这一天,西门堂一共举行了三台弥撒;仓前山临时堂口举行了晚弥撒;湾边公所的弥撒在下午举行。全市三处圣堂的弥撒,分别由林泉主教、何神父和李神父主祭。来西门堂望弥撒的教友人数最多,约有800人左右,其中办告解和领圣体的达700人。新领洗入教的17人。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一些远郊和外县(如白沙、甘蔗、闽清、连江等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2月27日)人天眼灭,法海舟沉;山河失色,草木含悲。本会名誉会长,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名誉主席,北京法源寺、江西靖安宝峰禅寺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退居住持一诚长老,于2017年12月21日在真如禅寺化缘了毕,安详示寂,世寿91岁,僧腊68年,戒腊61夏。  相似文献   

12.
明代五台山名僧镇澄(1547—1617),别号空印,俗姓李,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15岁时出家于北京西郊广应寺。36岁时,应憨山与妙峰之邀至五台山,于此住了35年,于71岁圆寂。镇澄的后半生是在五台山度过的,其一生的作为主要在五台山。在五台山。他曾“三演华严”。  相似文献   

13.
唐天宝十二年(753),鉴真和尚以六十六岁高龄东渡日本弘法,创立律宗。九百年后,清顺治十一年(1657),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高僧隐元禅师,又以六十三岁高龄东渡传禅,创立黄檗宗。这两件事,先后交光,泽流万世。隐元名隆琦,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生于福建省福清县。父名林德龙,母龚氏。兄弟三人,隐元行三,原名曾爵,号子房。六岁时,父亲客楚未归,一家人过着困苦的日子。九岁在乡里中峯社读书,第二年即停学,在家里帮助家兄从事农耕,以维生计。二十一岁,他把母亲为他准备婚配的银钱作路费,去寻找父亲。初到南京舅父家,再赴浙江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5)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访问日本永平寺暨诸山代表团一行七人,应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的邀请,于七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访问日本。代表团由潮州开元寺住持慧原法师任团长,郑立新(佛协国际部副主任)任主任秘书,团员包括:净慧(佛协理事、本刊主编)、通一(宁波阿育王寺住持)、俞昶熙(浙江省佛协副会长)、道生(浙江普陀山普济寺都监),由刘建(佛协国际部翻译)任秘书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4,(10):52-53
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于9月26日至10月18日举行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恭请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为得戒和尚、圣辉副会长为名誉得戒和尚。为此.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了以一减会长为名誉团长、圣辉副会长为团长、明生副会长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158人(包括新戒弟子),于9月25日启程赴新加坡参加了光明山普觉禅寺举行的三坛大戒传戒开幕仪式。随后.应印度尼西亚佛教僧伽联  相似文献   

16.
万历十一年(1583),憨山大师因在五台山操办祈储大会获得了巨大成功,名声鹊起,但也惹来某些人的非议。盛名之下,难以久居,遂远赴东海牢山(今山东崂山)那罗延窟诛茅结庐安居。他先在巨峰顶前铁瓦殿上面的慈光洞内面壁静修(现存洞口上镌刻的“慈光洞”三字,即憨山手迹),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三台县城南50公里安居乡云台山,山形如台,高三百六十丈,阔四里余,地接岷峨,脉连玉垒,瑞气葱郁,岩洞幽丽,乃古人所谓九龙捧圣宝地。山上的云台观,是川北著名的古道观。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创立人赵法应,别号肖庵,人称赵肖庵真人。肖庵真人是飞乌县(今中江县)望君山赵村垭人,七岁读书,聪慧强记,十五岁到云台山结茅修炼。南宋嘉定三年(1210),肖庵等人募资建成大殿一楹,后称玄天宫,玄天宫高七丈,为单檐歇山式,四柱三开间大殿。嘉定六年(1213),赵肖庵等又募铁数百斛,在赵村垭设炉铸成一丈二尺高的真武祖师神像,真武祖师剑长  相似文献   

18.
正李芳孝(1822~1936),河南襄城人,我国清末民初著名阿訇。1822年出生于穆斯林家庭,七岁时受业于本坊施兰轩阿訇帐下,后外出广求名师,先后跟随马骏才、杨世珍、刘青莲、马尚德等阿訇学习阿文和经典知识,二十二岁时(1844)在河南济源下街穿衣挂幛。旋任宝丰县苗寨李村清真寺教长。咸丰五年(1855),主持登封清真寺教务。同治元年(1862),又任工城口清真寺教长。光绪八年(1883),游广西八大州,随张参将树霞赴交趾(今越南北部)。光绪十五年(1890)赴台  相似文献   

19.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20.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微)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七十八岁。据当代著名佛学专家吕澂先生说,德清是四大高僧中“尤为出色”者。他十九岁时,即往金陵栖霞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岁以后,开始行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