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逻辑,也称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门界于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对这门新的学科的具体对象与体系,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于1986年6月上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中国逻辑学会的一个分支,成立于1979年,会员中既有逻辑工作者,又有语言工作者。在1980、1982、1984这三年,分别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最初,会员往往比较重视如何以逻辑方法(特别是传统逻辑的方法)去分析自然语言的语句,研究某些逻辑形式的语言(特别是汉语)的表达形式(如“只有……才”是否表达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释名·东汉刘熙有《释名》一书,是究明万物命名的由来的。在“漫话”开篇之前,不妨先解释一下“语言逻辑”这一名称.语言逻辑以语言为对象,研究其中的逻辑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粗浅的说明,并非定义. 语言逻辑严格地应当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因为现代逻辑中所说的“语言”,往往指谓某种人工语言,“语句演算”指的是命题演算,连“表达式”也指符号表达式.为了区别于人工语言,人们把人类语言集团的  相似文献   

3.
王健平 《哲学动态》2012,(6):101-104
自然语言逻辑也称"语言逻辑"、"自然逻辑"。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的逻辑学家就开始了对自然语言逻辑的探索与研究。周礼全是中国语言逻辑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者。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鼓励、带动了一大批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然语言逻辑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周先生对自然语言逻辑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有一门真正考虑到自然语言特点的逻辑学,那就是语言逻辑。语言逻辑(又称自然语言逻辑或自然逻辑)主要是从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逻辑问题的。从历史上看,虽然自然语言的历史长  相似文献   

5.
现代逻辑视野中的语言与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思维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因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在现代逻辑的视野中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何谓语言?从逻辑的观点来看,语言是由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现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特殊的、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可以有口头语与书面语之分,也可以有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应该说,现代逻辑所侧重的是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所谓自然语言,又可称日常语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的语言范围中所使用的某种民族语。英语、汉…  相似文献   

6.
从70年代末起,我国一部分逻辑学家对自然语言的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专门组织了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这个研究会成员,发表了不少有关逻辑与语言方面的论文.虽然大家对什么是自然语言的逻辑(简称语言逻辑)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是都承认存在一种自然语言的逻辑,并且认为研究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前不久,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佩教授主编的《语言逻辑基础》。这部书代表了一部分同志的学术观点,是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出的第一本专著,这是值得我们庆贺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逻辑(The Logic of Language)又叫自然语言的逻辑(The Logic of Natural Language),是以自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逻辑是研究推理的科学,语言逻辑就是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问题的科学。它与一般逻辑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自然语言的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三者的综合。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问题,既可以用描述的方法,说明推理的过程,阐述推理的机制;也可以用形式化的方法,构建形式系统和语义模型,证明形式系统的一致性和完全性。用前一种方法形成的语言逻辑可以称为描述的语言逻辑,用后一…  相似文献   

8.
英国逻辑史家齐亨在六十多年前(1920)说过:“在近一百二十年里语言科学的长足进展也造成了机缘,使人们深入地去研究逻辑思维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事实上这些研究从许多方面推动了逻辑。”(见王宪钧、吴允曾等《逻辑史选译》第163页) 我们知道,语言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对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当然也有符号性,不过主要是前二者)的系统分析。从这方面讲,文艺复兴到近代的逻辑思想家们也还未达到此一水平。虽然如此,然而历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逻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逻辑从它创立的时候起,就是同语言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以后的发展中,传统逻辑始终没有完全脱离自然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传统逻辑是古典的语言逻辑。数理逻辑产生以后,一些哲学家用来分析自然语言,研究思维和语言的内在联系。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借助于类似逻辑的手段,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引起语言学的一场革命。从乔姆斯基学派分化出来的生成语义学派,则更多地使用逻辑的方法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世纪的逻辑学,日本学者山下正男曾指出:“中世纪逻辑学,正象所说的语言逻辑那样,是以声音标准、音标文字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的。”([日]末木刚博等:《现代逻辑学》第171页)他同时还指出:“中世纪逻辑学就是以圣书中使用的希腊语、拉丁语等自然语言为对象的逻辑学。”(同上书第156页)这些评价是否合适?我们  相似文献   

11.
1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集合论自然语句中的绝大部分都带有模糊性。例如“人到中年”,究竟多大年龄算是“中年”?它没有一个严格划定的界限。类似这样的语句,如果语言逻辑不能作出恰当的分析,那么语言逻辑的领域就过分地狭小了。语言的模糊性就是指表达式应用了不能严格地划定应用范围的语词而变得模糊不清的现象。但是,模糊性并非就是自然语言的缺点。上一个世纪,数  相似文献   

12.
彼得·西斯班(Peuus Hspannus 1200——1277)、世称西班牙的彼得,是中世纪杰出的逻辑学家。他的代表作《逻辑纲要》或译《逻辑大全》)是欧洲中世纪逻辑的经典著作。到17世纪初,这部著作出了166版,影响极其深远。彼得在《逻辑纲要》中不但论述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如用歌诀和元规则讲解三段论理论),而且提出了一些崭新的逻辑原理,其中最重要的是“指代”学说,这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本文根据《逻辑纲要》的原文,用现代逻辑的工具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语言逻辑工作者提供一些研究资料。一、指代和意谓“指代”一词的拉丁名词是“suppositio”,拉丁动词是“supponere”,在字源上的意义是把某物置  相似文献   

13.
逻辑和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逻辑和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限于篇幅,这里让我们把逻辑仅理解为形式逻辑这门科学,譬如指亚里士多德逻辑、中世纪逻辑、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并且仅从语言学和表述语言的角度理解语言:前者指围绕语言研究形成的一套关于语音、语法、语义的理论(本文重点指语法学),后者指人们日常交际使用的自然语言和专门科学使用的人工语言,譬如现代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逻辑中有一种隐含性,至今逻辑界尚未充分研究,笔者对此进行初探。先看一个例子,《光明日报》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发表了该报特派记者金涛关于南极考察船的一篇报导。这篇报导的标题是:《现在可以说了——向阳红10号船南极历险记》。从这篇报导的标题来看,其中就隐含着“此稿早该发出”、“此稿过去没能发出”、“此稿现在允许发出”等意思。特派记者金涛的稿子,为什么过去没能发出?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找到答案:“编队党委指示,今天记者一律不准发稿……。”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语言逻辑的隐含性呢?怎样分析这种隐含性呢?研究自然语言逻辑的隐含性有什么意义呢?下  相似文献   

15.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胡泽洪同志编著的《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一书,于1991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自古以来,逻辑学家们的逻辑与语言研究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然而,语言逻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还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在西方,语言逻辑已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在我国,近廿多年来,许多逻辑学的专家、学者也在语言逻辑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果。《语言逻辑与言语交际》就是这方面的成果之一。该书的特点是不囿于成说,颇有新意。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不限于运用现代逻辑的理论来研究语言中的逻辑问题,使自然语言的表达精确化。而是更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现代逻辑产生以后,逻辑与语言的联系日益密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的层面逐渐加深,而且在方法上也日趋严密。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由现代逻辑所发展起来的外延理论,把逻辑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把语言看作思维的逻辑演算,面对语言表达式的内涵问题、意义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因而在将逻辑运用于自然语言的分析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自然语言逻辑的建立由此也显得步履维艰。这种状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由逻辑学家坎格尔(S、Kangerl)、克里普克、刘易斯、欣梯卡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世界语义学的理论之后,局面才为之改观。不少逻辑学家认为,可能世界是个强有力的理论概念,它能阐明  相似文献   

18.
八七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马佩教授主编,九位同志参加编写的《语言逻辑基础》一书,全书二十六万余字。该书特点有二: 首先,在创建我国语言逻辑学的体系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语言逻辑是研究自然语言中所表达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鉴于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该书把语言逻辑的研究植根于我们  相似文献   

19.
应广大读者要求,从本期起设立《语言逻辑文献资料选》栏目,以开阔眼界。欢迎赐稿,欢迎建议,欢迎批评。稿件请自留底稿。本刊限于条件不退稿。语言逻辑是自然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20.
逻辑(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性。思维与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逻辑就不可能撇开表达思维的语言去研究“赤裸裸”的思维形式。而语言总是有其语境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同、一句话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