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你好!高二的我最近却为一个问题困扰着:人活着为了什么?老师常讲活着要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可是贡献了又怎样?社会发展了又怎样?人最终不都是要死的么?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左思右想找不到答案,康先生,你能告诉我  相似文献   

2.
等一朵花开     
正个人档案里,从小到大,我们总要去填写一项内容,那就是兴趣爱好。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说的是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自己的喜好。从个人的喜好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性情、脾气、人格、趣味等。倘若一个人活着,只是为了应付生活,被生活赶着往前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是不是太无趣了?或者更直白一点说,活得闷,没意思。"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  相似文献   

3.
一场意外的事故,使亲人离我们而去,这残酷的现实足以让我们捶胸顿足、痛不欲生。然而逝者已长眠,活着的人应该抖擞精神,带着逝者的期望和嘱托更好地活着…… 朋友,如果您不幸遭遇到相似的打击,是否可以告诉我们您是怎样让心灵的悲哀远去,重新面对生活的?您成功的做法,将会帮助那些还沉湎于极大痛苦之中的人们脱离苦海。谢谢您的大力支持。期待您赐稿。  相似文献   

4.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  相似文献   

5.
懂生活     
生活可不是一件活着活着就懂了的事情。我天天活在生活里,这不会错,可是有时候我会很迷茫:这样活着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生活?既然我只能活在“当下”和“此刻”,如果我对“当下”和“此刻”不满意,是不是就意味着又白活了一段时光?谁又能在“此刻”改变此刻呢?  相似文献   

6.
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即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许多时候,我们思索这一问题, 不管在世间停留多久,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世界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和无形的精神。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也有一颗平常之心,我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可能给世界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留下不朽的精神,但我活着,首先是感到活  相似文献   

7.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真正地"闻道"呢?也许,正因为人们没  相似文献   

8.
我和“心理”有意识地交往了近20年。其间它给予我人生的诸般滋味,甜酸苦辣都有。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心理问题,有的人郁闷、苦恼而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装腔作势,努力地压抑着;有的人完全放纵以求心灵的解脱;有的人畏缩“躲”着过生活;更有甚者有的人含恨而去……怎么了?心理问题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9.
陈桂照 《天风》2002,(4):21-21
“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这是保罗侍奉生涯的诀窍,是保罗信仰生活的凯歌。因为依靠上帝,从人生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活等等艰辛里潇洒走出。这对于那些抱着“人生在世,就是痛苦,人活着就是累”的厌世态度的人。是一个挑衅,又是一个嘲笑。然而,叫生活在艰辛里的人,去依靠上帝,寻  相似文献   

10.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我是元始,我是终末,我是生活的;我曾死过。可是我却活着,直到万世万代;我掌管着死亡和阴府的钥匙。”(默:一,17-19)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却拥有一份各不相同的生活,我选择了宗教生活。恋爱、结婚、生育这似乎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轨迹,但我却超脱这一轨迹去享受无形的爱——基督的圣爱。我爱着他——耶稣,他也爱着我,我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抛弃了一切,跟随他传播福音。每当我在海边徜徉,在公园小憩,或在郊外远足,或在雨中漫步,时时刻刻我都享受着他的爱——圣爱。我弃家修道了,为了能更深一层地体验享受这份爱——耶稣的爱,但却有不少人对我表现出强烈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2.
谈名誉     
人活着是靠名誉而活着。良好的名誉能促使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面对着各种艰难和困苦都能有游刃有余地前行。名誉的好坏,影响着人的一生,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党、政府和学术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人民群众中也涌动着自发纪念的热流。这充分说明:历史是人民写的,“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但是,随着魔化毛泽东的行径  相似文献   

14.
我曾是个吸了5年毒品的人。现在我要用亲身实历见证神的大能,见证主耶稣拯救我脱离毒品恶习的捆绑,使我从一个活着的废物转变为正常的人。我要一生一世感谢赞美他。 我原来是幼儿教师,曾做过单位某方面的负责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我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但我不懂做人的目的,爱慕虚荣,不满足当时有衣有食的安定生活,急于想出人头地,竟满着父母去了南方某城市。在那里我赚了钱,但也就在那里,我被骗吸上了毒!伤透了父母的心,丢尽了他们的脸!我也不再是原来那个心高气傲却又是糊里糊涂的我了。 我也有过一个非常美满的家,有一个非常爱我  相似文献   

15.
施雅敏 《天风》2003,(11):46-47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古老又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爱。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个月陪家属去医院看了个急诊。大医院的急诊科通宵忙碌,有种巨大的压迫与恐惧感,果然人生就是"日常活着最怕穷,去了医院就怕死"。人有恐惧是好事,恐惧催生智慧,同时也催化自律。从医院出来,站在刚下完雨的街上,我决定在为人生的柴米油盐和稻粱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2,(3):9-9
随着媒体越来越关注我,我感到好像我要为了取悦大家而打得更好。这威为了很大的负担。夺走了我在球赛中的快乐。正确来说,我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自己去打球,而是为了上帝。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咨询中,求询者的问题常常让人一头雾水。现在,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的女孩,就是这样开始了她的诉说: “我是个26岁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在一个机关工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近来我感觉特别不好。我找不到和这个世界特别亲近的感觉,无法真正地融入这个世界,对生活缺少一种爱,总是感觉生活在阴暗中,好像有些东西一点点地在伤害着我,这让我的心很不安宁,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感觉有些不  相似文献   

19.
<正> 我算不上冯先生的学生,我没能听他的课,也没能和他一起工作过。但冯先生从我学生时代起便一直注意我、关心我,表彰我。我很少去看望他,这些大都是别人不断转告我的。我心中非常感激,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能夸奖我、鼓励我。我常用以自慰的是,几十年来我自觉地没有参加“批判”他,尽管我对他的好些看法颇不赞成,尽管当时也有人要我写文章。冯先生是现代中国已少见的名实相符的哲学家。今天记念他的最好方式,就应该是认真谈点哲学。哲学总是从最根本的地方、从所渭“原始现象”谈起,从头谈起。我认为,这个“头”,这个“根本”或“原始现象”就是“人活着”这一事实。其他的一切,如“语言”、“纯粹意识”、“上帝”、“客观世界”等,都是派生的。“人活着”便生发或包含着三大问题:如何活?为甚么活?活得怎样?  相似文献   

20.
我最亲的人我的丈夫戴康生经一年多病痛的折磨于今年4月9日早晨平静地离我而去。面对着空荡的屋子,从未有过的悲凉孤独感油然而生。我再也听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