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ray Bowe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el E·Ke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帜地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情绪单位来考察,将人看作相互关联的结构中的要素,而不是自主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不仅与种种学科各自发展必然导向相互间辩证联系的强化有关,尤其与横断性、交叉性的系统科学之形成与发展有关;与数学的研究对象与适用范围逐渐由自然界扩展到社会与人类思维、智能领域,从而由一门自然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革命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革命得以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又大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新发展。本文仅就当代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生产力量和质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主要是以R·K·默顿为代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科学划分为相互独立的社会系统和认识系统。它主要是建立在独立于偶然的社会因素之外的客观规律和理性主义的方法论之上,所以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研究局限在科学的社会系统中,从而忽略了研究科学的认识系统。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影响科学家行为、科学共同体形成的社会价值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系统论的出现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现实世界图景的认识;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新颖思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祛。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观点出发,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凌士义  孙萌 《美与时代》2014,(3):143-143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科学技术与艺术的问题。通过阐述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关概念,进而引出科学技术和艺术之间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且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将会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学海》2005,(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期号·页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学技术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吴自斌(2·5)论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杨建新(2·1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思考姚润皋王永义(3·5)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与实践意义姜迎春(3·9)谈执政为民理念的与时俱进色彩李克海(4·5)按劳分配本质的哲学思考征汉文(4·9)论邓小平稳定周边的战略思想与中国的亚太战略曹峻(5·5)邓小平对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贡献朱登潮(5·11)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两种路径张颢瀚章寿荣(6·5)主题研讨·近代思想中的自由、社群与革命·从个体自由到群…  相似文献   

8.
人的需要及其革命——布达佩斯学派“人类需要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随着人类意识和人类精神的进化与自觉,人的需要、人的潜能和人价值问题在当代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占据日惭突出的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和其他著名思想家有关需要的理论建树已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些理论探讨中,由G·卢卡奇(Georg Lukacs)的学生A·赫勒(AgnesHeller)、F·费赫尔(Ferenc Feher)、G·马尔库什(Georg Markus)和M·瓦伊达  相似文献   

9.
为健康服务的植物生物技术罗杰·贝希伊丽莎白·谢尔-弗里德里克约瑟夫·谢尔著乔亚译为科学技术方法辨护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这是一句口头禅。迄今的事实向我们说明,依靠人类的团结来解决这样的困境,不啻幻想。但这是一个实际而急迫的大问题。发达世界依仗其...  相似文献   

10.
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对应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本质联系的普遍揭示和概括。其基本内容是:结构中不同性质的要素、要素的数量及其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了“要素功能”、“要素功能之和”及其“结合功能”;事物或系统的整体结构主导着整体功能的质和量,功能的发挥和改变又影响着结构;在一定条件下,结构与功能相互变换和转化。与唯物辩证法既有的三条规律一样,结构功能统一律是支配和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如果说,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报》1984,16(4):129-130
第1期关于个性问题的探讨··…;..几,:’’······.················..···……,··················一黄乃松(1)、1尹、J尹、,产、、了、.少、、J诊、、尹、、声8 15 21 27 34 42 4955户r、/1、.矛r‘、矛,口、、了口、、/卜、/t、2.丫4一7岁儿童认知过程中具体和抽象相互转化的实验研究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思惟模式的实验研究·...·····……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发展规律二;···‘.…;..…;‘.…,..…榜样教育有效途径的比较研究···~.\.,’····‘·..·...··……‘·关于同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的仪式象征分析理论及其对宗教人类学和仪式理论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他的分析模式在宗教人类学的仪式研究中很有价值,也很独到。由于在特纳的一生中,某些研究工作的关键性转变总与他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相互联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简要介绍一下。 维克多·特纳于1920年5月28日出生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是电子工程师诺曼·  相似文献   

13.
论系统开放度武斌,黄麟雏系统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于揭示了系统开放的普遍性,以及开放系统负嫡流入的主导性,随着社会实践和系统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自然地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系统开放有无特殊性?环境负嫡流入与系统开放程度之间有何关系?抑或负嫡流入有无条件?这些问题都同系统开放度问题相关联,把握系统开放度应从分析系统开放的质态特征入手,进而研究与质的规定性相联系的量的表现形式。系统开放的质态特征:(1)任何系统都是同一定环境相关联;(2)系统适应环境的范围、能力取决于系统结构的性质及其状态;(3)系统结构内稳态的保持依赖于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4)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通过系统整体对其组成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有序控制来实现。因此,系统开放度是一个综合性结构参量、功能参量和机制参量。系统开放度的量化指标有;(l)相关度;(2)选择度;(3)整合度;(4)可控制。研究系统开放度的一个重要理论意义,在于揭示系统适度开放的范围、条件、特征及其规律性,揭示适度开放与过度开放之间的区别、联系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是发展开放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欣摘自《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年第6期)论系统开放度@武斌,黄  相似文献   

14.
光辉的思想,远大的战略眼光—学习 周思来同志关于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建 设的论述···············,·····……卢婉清(1·3)一个有待开拓的研究课题···……袁无智(2·3)技术发展战略和辩证思维—全国钢铁 ,工业发展战略思想学术座谈会侧记 .........................········……高达声(3·3)哲学研究要注意把握时代特征…张周志(4·3D实践需要哲学哲学需要发展—纪念 《哲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 .……,................···……本刊编辑部(12·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家—沈志远 .……,................··…  相似文献   

15.
舞蹈 ,应该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了 ,它源于上古时代的狩猎、游戏、祭祀活动中“击石付石 ,百兽率舞。”(《尚书·益稷》)可见 ,它是具有动物本能性的一种运动。在群体性的交往游戏中 ,舞蹈是感情交流的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从舞蹈动作的单纯意识转化到了心理功能认识 ,移情、想象、理解并掌握了宇宙自然的运动和人的身心情感、生命节奏相互对照、相互感应的人性心理 ,这时 ,舞蹈方称形神兼备。宋·罗泌《路史·前纪》卷九 :“阴康氏时 ,水渎不疏 ,江不行其源 ,阴凝而易闷 ,人既郁于内 ,腠里滞着而多重 ,得所以利其关节者 ,乃制为之舞 ,…  相似文献   

16.
偶读毛泽东同志《和郭沫若同志·七律》与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诗人们当时都是针对封、资、修而作。抚今思昔,多年来社会上屡发的伪科学及当前科学技术界的种种浮躁现象,虽与当年吴承恩的寓意不同,但究其成因与本质却有惊人的共性。乃牵强附会,作些拼凑。班门弄斧,荒谬之处,尚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条件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从哲学的角度看,是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的形而上领域的问题:在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具有实践的同一性;在人的自身活动及其结果同人自身的价值关系中,两者为内外超越的同轭。然而在经验领域中,这一命题是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自身历史发展结果的既成事实的一种陈述。现就这一既成的历史结果,对社会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条件和机制做初步的考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评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问世。此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就成为社会科学尤其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西方的50、60年代关于意识形态及乌托邦的大规模的讨论中,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法兰克福学派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论点,即认为在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美国学者M·Friedman 与R·H·Rosenman 首先把急躁、做事快、争强好胜的行为类型命名为“A 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或“A 型性格”;与之相对的B 型行为类型的特点是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不喜欢争强好胜,有耐心等。由于A 型行为类型者与B 型行为类型者对时间表现出明显的行为上的差异,因而,人们很容易想到A 型者与B 型者在时间认知上可能有所不同。从国内外有关研究中发现,关于A 型与B 型者的时间认知问题仍是有争议的,所得到的结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有的解释也难以服人。为此,我们试图对A 型与B 型行为类型大学生的时间认知问题作系列研究,以便进一步探索时间认知中的人格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解读克莱恩《海上扁舟》中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克莱恩的《海上扁舟》表现四个人在危难时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不屈不挠与冷酷的大自然搏斗。在极端状况下人类共有的人性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