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89名大学生为被试,在开放式问卷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包含4方面内容,78个项目的情绪社会分享公众观正式调查问卷.对210名大学生正式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情绪社会分享具有情绪改善、认知应对、人际融洽三类功能,具有传播负效、承载负效两类风险;分享对象的反应促进和反应阻断行为以及分享事件性质和分享限制行为影响分享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计算机仿真交流平台为工具,采用模拟情景方法,探讨了人际互动中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和人际吸引机制。采用2×2组间设计,共32名被试。结果显示:(1)主我分享是态度相似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人际交流与互动中,主我分享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3)情绪是主我分享影响人际吸引的中介变量,起部分中介作用;(4)人际互动情境模拟是研究人际交往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情绪事件发生后,人们倾向自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现象表现出普遍性、时间性、传播性和限制性等特征。事件的情绪强度、道德属性、情绪分享对象的反应等影响情绪社会分享。情绪社会分享有助于人们调节情绪,检验情绪体验的社会一致性,建构情绪意义,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协调,以及社会秩序的构建等。最后,文章从情绪社会分享的主动调控、情绪社会比较以及情绪社会分享发生的人际网络环境展望了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相似的情绪Stroop效应。然而,当目标刺激为高兴面孔时,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在面孔-词Stroop任务中判断高兴面孔时,社会排斥增强了被试对任务无关消极信息的注意。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排斥增加个体罹患情绪障碍风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虚假测验反馈、倾听音乐和情景想像为情绪诱发方法,以人物面孔图片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探究了印象形成过程中的情绪一致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检验了情绪关注与否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作用,实验一发现,对情绪的关注消除了一致性效应对被试面孔印象的影响.实验二进一步探讨了情绪稳定性在情绪关注条件下对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影响,发现只有高稳定个体在情绪关注后消除了一致性效应的影响,而低稳定个体对面孔的印象仍与其情绪状态相一致,说明关注情绪后对一致性效应的调节,仍受个性因素的制约.此外,发现高稳定性被试的面空印象存在"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6.
崔丽霞  郭婷婷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1):166-171
日常情绪的社会分享对情绪有怎样的影响,以往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从社会分享的信息层面和感受层面以及当天情绪体验等方面收集了47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试7天共314份日志记录,使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积极分享和消极分享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但是不能预测当日的消极情绪;(2)感受的分享(包括积极感受和消极感受)显著正向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信息的分享不能预测当日的积极情绪;(3)性别、抑郁水平和消极事件分享倾向会影响分享消极感受的水平对积极情绪的正向预测。结论:无论是积极感受分享还是消极感受分享都能提升积极情绪,但是不能改善负性情绪;消极感受分享对积极情绪的提升作用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阈下情绪启动对人际判断的影响作用.实验1的结果显示,在阈下呈现快乐面孔的条件下,被试对随后中性面孔的喜好判断显著高于阈下呈现中性面孔和阈下呈现恐惧面孔的条件.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阈下呈现快乐面孔的条件下,被试对随后中性面孔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阈下呈现恐惧面孔的条件.实验3的结果显示,阈下呈现的情绪人物面孔引发的正负情绪效价,不管对新异性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还是熟悉性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的喜好态度都产生了影响.总之,在情绪的正负效价水平上,阈下情绪启动会影响被试随后的人际判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情绪社会分享动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招募了305名大学生被试,要求被试回忆近期发生并分享了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事件,并报告与他人分享情绪的基本形态、分享动机,以及多项社会适应指标。研究检验了情绪社会分享动机问卷(SSMS)中文版的信效度,发现新版SSMS存在7个因子,即认知清晰、宣泄、影响他人、获得关注、共情、寻求支持、告知他人。7个动机因子中,认知情绪、宣泄、寻求支持和告知他人与社会适应指标有较强相关。积极情绪事件分享在影响他人、获取关注和告知他人等方面动机较强; 负情绪事件分享动机在认知清晰和引发共情方面较强。而且,女性的宣泄动机较强,男性在获取关注上较强。负情绪事件分享时,女性有较强的引发共情动机。  相似文献   

9.
人际情绪调节是重要的社会性情绪调节方式,为阐明其与积极情绪的关系,采用人际情绪调节量表、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量表、表达抑制量表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进行了调查。1159名被试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际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2)且情绪调节困难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内隐积极情绪的调节变量;(3)表达抑制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外显积极情绪的中介变量。这表明运用人际情绪调节可增加积极情绪,但是其作用效果与个体的情绪特质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英文词语刺激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以中英文情绪词为启动刺激,考查它们情绪启动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研究采用多媒体投影仪,以汉语感情色彩评定词库中的9个词语和自编的英语感情信息评定表中的9个单词为情绪启动的刺激材料,采取阈上掩蔽的方式,用幻灯片呈现启动刺激。随机选取6个班的大学生被试,共218名,分别接受积极中文词语组、积极英文词语组、中性中文词语组、中性英文词语组、消极中文词语组和消极英文词语组的实验处理,在启动刺激呈现完后进行情绪自评,即让被试填写情绪自评量表。结果发现:不同情绪材料形式(中文词语和英文词语)的情绪启动效应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现实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情境和策略均会影响情绪调节效果,近期研究不仅关注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特定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且更加关注个体在变化情境下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即强调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作用。基于情绪调节灵活性是个体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同步改变策略,本文提出了情境改变、策略改变以及情境和策略的同步改变三个要素,介绍了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三水平模型和三成分模型,区分了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三类研究范式,讨论了情绪调节灵活性及其适应性,并指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知情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交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on-emotion)是指认知与情绪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密不可分.当前,知情交互作用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即认知对情绪的产生和情绪调节的影响;二是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即情绪对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综合相关文献选取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述评,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无意识情绪的脑机制、情绪-想象的交互作用、情绪-语言的交互作用,以及知-情-行的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啸莳  曹中平 《心理科学》2014,37(4):880-887
为研究童年期遗忘,本研究采用简单最早记忆法考察了60名中国城镇独生最早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记忆情绪上加入了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的测查。结果发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最早记忆各特征均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也不显著。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出现率分别为53.7%和41.7%。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已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情绪理解对早期记忆的长久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改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290-294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系指情绪反应在时间方面的动力性质,是情感风格、情绪调节、情绪恢复等内容的重要特征,其研究对促进身心健康、完善情绪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阐述了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内涵与外延、相关理论,以及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各个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就未来研究增加自主生理反应指标、文化背景等因素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To determine whether a theory of emotions in marketing is needed,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status of emotions in marketing.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jor theories of emotions borrowed from psychology, as well as five marketing accounts for emotions are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s in marketing are specif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s as seen by psychology. The article ends with four theoretical proposals on direc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theory of emotions in marketing.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预期可诱发快乐、愤怒、厌恶和恐惧4种具体情绪以及中性状态的视频材料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此类情绪诱发材料的应用价值。首先参照James.J.Gross量化评定情绪电影片段的方法收集和粗选视频材料,再以大学生为被试,使用情绪主观报告法评价视频的情绪诱发效果。结果表明,所选的大部分视频材料情绪诱发效果较好,表现为靶情绪诱发强度、分化度和区分度均比较理想。研究证明视频材料可以成功诱发个体产生具体情绪,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150名3~5岁儿童的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4岁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变化,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要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同龄男孩;(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情境,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性策略;(3)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能够预测情绪调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的情绪对其认知效率和偏向的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的颜色块的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的是人的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对后脑勺图片人物的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绪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的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的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