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2.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M35出土西周中晚期的引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引"进行的册命,要"引"继承祖业,掌管"齐师"。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公族的采邑所在地,"引"的身份属于齐国国卿,该篇册命金文是关于周代命卿制度的重要史料。引簋、史密簋、师簋和五年师簋诸器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晚期周、齐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与周王朝对东方的经略以及周、齐由交恶转向联合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都有天有九层的观念。陈庄遗址有九层堆积,结构复杂、并埋有祭祀牺牲的夯土台基应是祭天的天坛。文献记载说:"水所营绕,故曰营丘。""营,围守也。"台基周围有封闭式的围墙和壕沟相环绕围守的陈庄夯土台基只能是齐太公始建的营丘。礼制规定:"诸侯不能祖天子,大夫不能祖诸侯。"丰器称齐国始祖"齐公"为"祖",只能是齐太公之孙名得字丰的乙公得。墓道是国君身份的标志。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35号大墓出土的申簋,器主申即献公山,申是本字,山是借字。幽公是献公山之父庮公慈母。庮是借字。"同追"的""读作"市",即五年师簋的师。"同追"即献公山和师共同追捕齐哀公。献公山也就是《诗·烝民》"仲山甫徂齐"的仲山甫。"城彼东方",读作"征彼东方",也是抓捕齐哀公。释"申"为"引",字形不合。把"申簋"称为"引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高子戈     
长胡三穿,直内,内中有一横穿,援基部近穿处有“高子戈”三字铭文,通长18.5、高9厘米,内长6.5、宽2.7厘米。出土于山东临淄齐故城以北12.5公里的敬仲镇白兔丘村附近,1970年为临淄区文物管理所收藏。白兔丘村南有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大夫高傒之墓。高傒,字白兔,谥敬仲,年少时与齐桓公小白友善,小白与子纠争夺君位,高氏拥立小白,“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史记》)。齐桓公以  相似文献   

5.
孙武家世考     
《新唐书》卷七十三下表第十三下《宰相世系表》记孙武家世云:“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生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左传》昭公十九年杜预注:“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又哀公十一  相似文献   

6.
安平故城     
安平城,春秋早期以前纪国(中心区域在今山东省寿光县)属邑,名曰“酅城”。纪国曾与齐国对峙为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时在周夷王三年。春秋时期齐国国势渐强,逐步蚕食纪域。《春秋左传·庄公三年》(公元前691年):“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於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季是纪侯之弟,酅是其封  相似文献   

7.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戎 《管子学刊》2014,(3):28-33
高青陈庄遗址众多重大的发现,对齐国西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作用。陈庄遗址应为齐国始封地营丘。陈庄遗址形制特殊的祭坛应为天坛,而近似方形只有一个南门的夯土围墙应是拱卫天坛的坛墙。 M 18出土丰器的器主为乙公得,“齐公”铭文所指即齐太公,M 35出土70字长铭铜簋应定名申簋,器主为齐献公山。周王伐齐的战争起因与齐哀公祭天有关。因为齐国早期的国君墓葬在营丘,“五世返葬于周”的说法不成立。  相似文献   

9.
春秋晚期齐围莱国的主帅据《左传·襄公六年》所载是晏弱,崔杼只参与了定莱田的活动,《左传》对这场战争具体过程的记载也较为简略。传世齐国景公时期铜器庚壶铭文也有关于"齐军围莱"的内容,通过考察铭文可知崔杼直接参与指挥了此次战争,铭文对战争的细节也有更为详尽的描述。本文也对铭文"入"字的相关考释意见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铭文"庚入,门之"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11.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2.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10,(2):103-106
山东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所收藏的传世青铜器《引尊》,是引为其同宗长辈所造之祭器,金文资料反映,《引尊》之引为西周中期人,是商齐裔胄,其生存年代与生存的地域均与陈庄出土青铜簋中的"引"相同,他们是否是同一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14.
卞玉山 《管子学刊》2012,(4):103-108
西周封卞国、建卞族是周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周曹叔振铎之子卞叔田封于卞之史,首见唐《元和姓纂》之记载:"卞,姬姓,曹振铎之后,支庶食采于卞,因氏",但因文字过简,相关深层次问题未得述及,给后人留下诸多疑题。笔者通过《春秋经》、《左传》、《史记》、《礼记》、《世本》、《泗水县地名志》、《兖州府志》等大量史料论证和古国遗址考证,进一步对西周曹叔振铎之子卞叔田被封卞国的有无?怎么封?为什么封?西周封卞国、建卞氏族与上古卞明国、卞氏族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以期恢复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勾稽鲁国出土奄、薛、周王太史、燕召公、陈、楚国睽士父、郙、莒、乘父士杉、杞、邾、铸、邿、史显、宋、鄫、徐、齐赒子叔子、蔡等十九国族带铭文青铜器五十余件;铭文篇章人事名物所涉之疆域东起海岱,西抵周原,南达江淮,北逾燕代。试对相关铭文内容酌为联缀诠绎,藉以揆度各历史时期鲁国对外文化交流趋向与融合之态势。  相似文献   

16.
汪维藩 《天风》2012,(5):43-43
(九十九)我信圣徒相通《使徒信经》(Apostles'Creed)是教会自使徒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其中,在"我信圣灵"之后,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神圣、圣洁的教会之"公",意指她的包容万象、广涵一切,这是出自圣灵的宽容与胸怀。圣徒有如众多具生命的"活石",正是靠圣灵的联络、建造,成为一座"灵宫"(参彼前2:5)。  相似文献   

17.
程浩 《管子学刊》2016,(1):99-100
随州文峰塔M1出土的春秋晚期编钟记载了曾国的族源,其铭文所记王"遣命"的曾国始封君南公,可能并不是"左右"文武的伯括,而是代父就封的南宫括长子。叶家山曾国墓地M2曾侯谏夫人墓出土的斗子鼎中,曾国的初代封君曾侯谏即自称为"夭"。而这位自称为"夭"的曾侯谏,很可能就是清华简《良臣》中的"南宫夭"。  相似文献   

18.
一、即墨故城概览即墨故城,位于今青岛地区平度东南30公里古蚬镇大朱毛村一带。《玉海》引《郡县志》云:“故城临墨水,故曰即墨。”《史记正义》说:“莱州胶水县南60里即墨故城是也。”据考,唐之胶水县就是现平度,系隋仁寿元年(601年)以长广县改名。即墨地处东方,乃齐国的重要城邑。历史悠久,经济繁荣。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活。商周时属东夷。春秋时期系莱国之棠邑。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师伐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与子王湫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官。晏  相似文献   

19.
齐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及其继任者在渔业治理领域有着超前的管理策略,主要措施有:立"海王之国"为基本国策,发展齐国的海洋经济;行"官海"之制,谋"渔盐之利",设"三虞"、"祈望"之职管理陆海渔业;渔业生产"取物顺时,以时禁发";资源索取"网罟必有正"、"地利不可竭";重视经济调节,"相地而衰征",渔业税制机动灵活;运筹轻重,繁荣渔业外贸;海陆兼顾,发展淡水养殖。管仲等诸先贤的渔业治理策略循道而为,令顺民心,最终促成了齐国富民强国的霸主之业。其中,有关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调节的法律思想,直至今天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正名思想谈《公羊传》对孔子华夷大义的阐发林丽娥一、前言《庄子·天下篇》说"春秋以道名分",道名分的正名思想是孔子作春秋的要旨,也是他的基本观念。因为"名失则愆"(《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