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的消费观及其现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既有节制消费的主张,也有侈靡消费的内容。其节制消费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而侈靡消费主张则是在特殊情况下为刺激社会生产而提出的,二者因有着相同的服务目标——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而得到了统一。通过对《管子》消费观的辩证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生活中,不应简单地判断节俭与侈靡孰重孰轻或绝对地视之为“应当”或“不宜”,如何适时适度地运用节俭与侈靡来调控经济才是最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侈靡”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巫宝三同志说:“侈靡就是奢侈,就是剥削阶级用豪华方式消费社会产品”(《〈侈靡篇〉的经济思想和写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姜旭朝同志进一步认为“侈靡”是中国消费思想史上的一种消费观,“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中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的消费观——崇俭观的‘异端’而存在着”(《〈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的“异端”》,《管子学刊》1988年,  相似文献   

3.
《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的“异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消费思想史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消费观——“崇俭”论与“侈靡”论。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中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的消费观——崇俭观的“异端”而存在着,直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消费观的兴起取而代之。在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中,侈靡消费观是很特殊的消费思想,甚至在17世纪以前的世界经济思想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它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说,侈靡消费观多少触到了消费与生产  相似文献   

4.
《侈靡》是《管子》中公认难读的一篇。特别是对“侈靡”的解释,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学者认为,“侈靡”就是“奢侈”,或者是“奢侈消费”,把管子的侈靡观看作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的“异端”。有的学者把“侈靡”解为丰富足用之道,有的释成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策”,有的学者解释为“高消费”,也有的认为是要“将社会财富千方百计消耗殆尽”。这些观点各有所据,都有一些道理,在一定的范围内也能说得通,但通观《侈靡》全篇和《管子》全书,有些解释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加上《侈靡》中错简、讹文、脱衍甚多,学者们因看法、观点不同而造成了在理解、校误、订正、句读上的极大差异。有时候,不同的学者可以把同一个字校订为其意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形相似的字,一句话也可以句读成解释截然相反的两种意义。笔者认为,如果把“侈靡”理解为“扩大消费”,可以较好地对《侈靡》全篇作出通解。所以,笔者对“侈靡”的解释是:鼓励一部分人主要是比较富裕的人,多消费,增加消费,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5.
谈《侈靡》篇之侈靡吴邦本,龙海读《管子》书,每当阅到《侈靡》时,常引起思索。赵守正《管子注译》注释说:"侈靡,指奢侈的生活消费,本文论点奇异,为奢侈消费提供理论根据,故名'侈靡'。"但文章内容论述的主要问题不纯是"侈靡",其中一部分说到"侈靡",并且...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的《管子》研究贯其一生,特点鲜明。从注释《管子》到挖掘《管子》的时代价值,上承乾嘉汉学、下启近代《管子》研究,开启了《管子》研究的新时代。《管子·侈靡》因其发展经济的观点新颖,正契合于社会转型时期,即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向重视工商业发展转变的时代潮流,而受到章太炎的热烈赞颂。章太炎指出,《管子》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重视商业贸易发展的理论,并首次提出以侈靡拉动工业和商业发展之论点。《管子》的消费观与社会进化论不谋而合,是国家发展的有益滋养和宝藏,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应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总之,章太炎阐发《管子·侈靡》之新义,是他会通中西、汲取中外思想资源,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管子·侈靡》篇的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侈靡》篇,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篇大有特色的重要文字.它的中心理论是:大量消费可以促进生产.这种学说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理论的一派.我们所以重视《侈靡》篇,就是因为它是此派理论的仅有文献.……  相似文献   

8.
《管子》的消费思想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的消费思想,特别是对其关于重视人民消费的思想,俭侈并重的消费思想,以及利用侈靡消费政策来刺激社会生产和扩大就业等思想及其特点,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其中精华部分,可为当代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管子》认为,君主应重视农业,并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为消费提供物质保障。在消费主张方面,《管子》崇尚节俭,但在"侈"与"俭"的关系上,既反对过分奢靡,又反对过分节俭,主张实行适度消费,其实质是一种"适度节俭观"和"适时奢靡观"。《管子》的"适时奢靡观"本质上是希望富人阶层在国家遇到危机或者灾难时,通过奢靡消费刺激内需,带动生产的发展,帮助国家解决危机。其消费主张是从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的,目的在于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该书蕴含的消费思想智慧,对解决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高消费思想与《管子》侈靡消费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恩斯的高消费思想与《管子》侈靡消费思想的比较研究胡曙光宋士云历史曾有惊人的相似。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可以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一个大肆鼓吹高消费的经济学家。他以边际消费倾向为立足点,通过消费函数性质的分析,论证了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对解决...  相似文献   

11.
《侈靡》是《管子》中一篇重要文章,以难懂著称。本文从《管子》全书出发,探讨《侈靡》真意,并对全篇作一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管子·侈靡》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管子·侈靡》篇属短语类。今本《管子》分为经言、外言、内言、短语、区言、杂、解、轻重等八类。关于它们的分类大致分为:A.经言,B.外言、内言、短语、区言,C.解、杂,D.轻重等四种并按从 A 到 D 的顺序编成的。在经言部中可以看到很早的管仲说的话,所以被称为“经”。属于短语的《侈靡》篇是仅次于经言类的旧篇。《侈靡》篇在《管子》书中是数一数二的长篇,这和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有联系的。笔者将它断为五十三章,内容复杂而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管子·侈靡》篇素称难读。明刘绩言“此篇多错简,不可读”(《管子补注》),朱长春言“《侈靡》大奇,宿儒难解”(《管子榷》)。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对其文通篇校理,又撰长文《侈靡篇的研究》(《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后收入《奴隶制时代》一书)分析剖判,辟路蓝缕之功卓然可鉴。然笔者对郭老《侈靡》篇作于公元前190年前后的西汉  相似文献   

14.
周乾溁先生在《管子学刊》1990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认为:“《侈靡》篇的侈靡不是奢侈”,“其意义乃是丰富足用之道”。他怀疑“在《侈靡》篇写成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出现象凯恩斯主义那样的思想”等等。笔者读罢,不敢苟同。兹简论两条,与周先生商榷。一、侈靡兢是奢侈,其意义并非丰富足朋之道。周文从文字角度论,势必难解侈靡,尤  相似文献   

15.
我在《侈靡篇时代与作者蠡测》(《管子学刊》1990年第3期)一文中证明了该文作于齐湣王十二年十月左右,作者是苏秦。在这篇文章里,着重对作者苏秦的精神人格思想倾向学术渊源诸问题作进一步的追溯。一、《侈靡》篇的纵横家倾向与作者苏秦的精神和人格苏秦是战国纵横家之集大成的人物。《侈靡》篇既为苏秦所作,则应入于纵横家者言一类是自不待言的了。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思想,主要为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治国的理论,体现了这一新兴阶级“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下引《管子》,只注篇名)和“化故从新”(《侈靡》)的革新进取精神。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很明显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内容丰富多彩,且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管子·宙合》辨析李志超黄震《日抄》:“侈靡、宙合等篇皆刻斫隐语以为怪,管子责实之政,安有虚浮之语?”后之注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的,校注皆未越唐人之轨,只在小处着手,难补大漏巨缺。尹知章作注以《宙合》传本全文视为一体,以篇头211字为“举目”13条,以...  相似文献   

18.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管子》的俭侈消费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关于正常条件下应当节俭,一定条件下应当扩大消费的观点、关于俭侈都不能过度的观点、关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观点,不仅具有历史影响,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管子》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道德教育方法的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社会变革时期对道德教育方法的深刻认识,这一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拟对《管子》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期对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助益。  一、教化、训诲管子从“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出发,认为要改变和利用人的本性,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教化、训诲是非常重要的。“民欲迭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以死。劳教定而国富,死教定而威行”(《管子·侈靡》,下引《管子》只注篇名)。这就是说通过教化…  相似文献   

20.
李琴 《管子学刊》2008,(3):16-19
在人类消费文化发展史上,有两本书的消费观点格外引人注目。分别是成书于我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和西方18世纪荷兰经济学家曼得维尔的《蜜蜂的预言》。撇开时间和空间的诸多差异,两书的消费思想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在一片尚俭声中主张适度消费,发挥消费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反对过度节俭,认为奢靡能增加社会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两书虽是它们所处时代论述消费问题的开天辟地之作,却并未受重视,反而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