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齐国乐舞艺术是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诗、歌、乐、舞、器等构成。齐国乐舞发展水平十分高超,充分反映出齐国乐舞的艺术成就,呈现出鲜明的齐国地域特色,在中国乐舞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乐舞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舞蹈,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古代社会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古代齐国乐舞《韶》乐又是其中古人所推崇的以规矩、中和为特点的雅乐舞中的典范,它以其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展示着我国古代乐舞的辉煌成就。本文从《韶》乐的起源、蕴含内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入手,对《韶》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齐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情况,弘扬齐国古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天骄 《中国宗教》2022,(4):80-81
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可以发现当时佛教乐舞艺术的状况:舞蹈形式与佛教思想巧妙结合;注重舞姿的灵动与韵律;将宗教乐舞与世俗民间乐舞融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齐国乐舞文化的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国乐舞文化的考古发现靳桂云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时期,齐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乐舞文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齐国乐舞文化素称发达,管仲作歌以驱疲劳;孔子闻韶于齐,三月不知肉味;晏婴、邹忌以歌...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舜《韶》是产生于虞舜时期的一个古代乐舞,当它传承至齐国之后,就变成了齐《韶》。这两代乐舞的内容是否相同,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通过考证认为:舜《韶》是宣扬自黄帝至虞舜、夏启九世之功德;而齐《韶》则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了的乐舞,其内容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地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6.
古《韶乐》嬗变为《齐韶乐舞》之管见──兼述孔子与《齐韶乐舞》王川昆一古《韶乐》是中国古代很有名的一部大型乐舞。其流传与艺术形式,是极其悠久和灿烂堂皇的,历来被称作"美哉韶乐稀世国宝",足见其非同一般。据《周礼》记载,此乐舞为上古时期帝王虞舜所作。其实...  相似文献   

7.
张建伟 《中国宗教》2022,(12):76-77
中国的乐舞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乐舞的雏形。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乐舞文化不断发展成熟,并日臻完善,展现了中国音乐和舞蹈艺术的漫长发展过程,也体现了历代王朝文化交汇融合的状态。唐朝是我国乐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继承了乐舞的形式,将其应用于祭祀雅乐的体系当中,由此形成“乐舞生”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8.
"写真"和"写意"是写意人物画的重要特征及艺术表现形式,"海派四杰"之一的任伯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多面手。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继承了中国画意象造型的表现并结合西画的水彩、速写及透视,形成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的内涵。任伯年的人物画的立意由"雅"转"俗",由"写真"变"写意",体现出画家独具匠心的艺术思想,任伯年用"写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写真"的目的,对我们今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的一个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这个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地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0.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齐国的陶瓷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先齐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龙山文化的黑陶、特别是极具地域特征的齐国日常生活类陶器与各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建筑陶构件等,都充分体现出豪放与沉稳的双重造型特色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风格。这不仅构成了齐国独特的陶瓷文化体系,也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并影响后世陶瓷发展长达数千年。  相似文献   

12.
齐国《韶》乐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到帝喾、帝尧、帝舜的上古时代,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舞代表之一,堪称经典。《韶》乐源于帝喾的《九招》,后经帝尧更名《大章》传承,至帝舜时代,正式形成了《箫韶》。齐国《韶》乐则是在舜之《箫韶》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充分反映了齐国乐舞的艺术成就,是《九招》、《大章》和《箫韶》三个不同时代的乐舞体现。探析《韶》乐的起源,从乐舞研究上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社会发展上来讲弘扬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相似文献   

13.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而且久传后世1118年。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但是,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一种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其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4.
邵彬 《管子学刊》2009,(3):46-49
自从孔子在齐闻《韶》之后,他那深切的感受与精辟的评价,使齐国《韶》乐不仅成为上古乐舞的典范,而且久传后世1118年。齐《韶》以何魅力感动了孔子?究其原因,主要应是其内容所致。但是,关于齐《韶》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以笔者考证,它应是在舜《韶》基础上,遵循着“礼与变俱,乐与时化”的规律,更新变化成的一个具有崭新内容的乐舞。这个内容就是更加贴近了齐国的实际,明显的突出了对齐国强盛和历代齐君功德的歌颂。  相似文献   

15.
先齐乐舞——《韶乐》拾零毕海燕在山东这一神奇古老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当今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国,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齐国乐舞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先秦时期,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获得...  相似文献   

16.
齐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齐《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18.
关帝祭典乐舞承载着弥足珍贵的中国古代乐舞文化遗产,历经明清以来400多年的因革损益,积淀并转化为现代闽台地区民间信仰中存续的祭典仪礼。立足文献爬梳与田野调查,以东山、宜兰关帝祭祀为案例,从三献仪式雅乐的时空重构、释奠武佾舞的舞容舞意等方面阐释明清传统国家祭祀雅乐与当代闽南民间信俗仪式展演相互印证的乐舞形态,剖析其音声舞律的特征意涵,可以为闽南关帝祭典乐舞的恢复再造和两岸亟待复兴的明清雅乐遗韵的交流建构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9.
《韶》乐来源于帝的《九招》,经过不断的发展,齐《韶》成为春秋时期齐国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的杰出代表,孔子的"尽善尽美"更是对齐《韶》的高度赞誉。齐《韶》作为齐国宫廷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场面宏大、优美典雅、刚毅庄重、欢快愉悦、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和音乐跌宕起伏,也成为齐国宫廷乐舞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舞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道教思想,被誉为"身体化道经"或者"动态版道经"。道教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性舞蹈,同时也是独特的世俗艺术形态,体现了中华传统的美学思想,值得深入探讨和挖掘。一道教舞蹈是伴随着各类道教斋醮法事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道教舞蹈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巫舞,其功能是"事无形以舞降神"。(《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