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道教一向主张“自然无为”,对自然的博大、巧妙,充满无限的崇拜,主张世间的一切事与物都要顺其自然,人要与自然相互包容。《淮南子》中只着重论述了人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并没有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早期道教也是这样,张陵的五斗米道要人们崇拜天、地、水三宫,以及各种古代流传下来的自然之神,乞求神灵保佑长生久视。魏晋时道教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属天  相似文献   

3.
试谈道教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种体现“道性”的自然、无形、无情、无名,以及“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利而不害”的无为精神,谓之“无为之德”。大力弘扬无为之  相似文献   

4.
遵循大道自然无为的法则,拥有齐同慈爱的胸襟,彼此互助互惠,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敬老怀幼、矜孤恤寡,自然社会和谐、纷争不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万民康乐、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成玄英的“自然无为”论由下列内容构成 :一、道性自然 ,自然虚空 ,自然独化。二、人的真性自然 ,忘于人道之情 ;物性自然 ,因循物性。三、圣人无心 ,虚心顺物 ,认识自然之道。四、生死寿夭、人生命运听任自然 ;动而常寂 ,入于自然。五、一中之无为 ;率性而动 ,为而无为。六、圣人驭世 ,恬淡无为  相似文献   

6.
戴震认为,人欲与天理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与必然的问题,欲、理之极致便是自然、必然。自然情欲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前提,“凡事为皆有人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 所谓“必然”,实际就是指“理”。“必然”不是孤立的,它始终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是人的自然情欲的合理发挥和适当调制,即所谓  相似文献   

7.
徐晶 《心理学探新》2011,31(3):214-218
文章结合心理保健,对老子《道德经》的精髓"道法自然"进行现代阐释,探索符合当代国人的道法自然的心理保健观。文章主要探索了道法自然心理保健观的原则,方法及研究意义。道法自然的心理保健观的基本原则是"无为"、"不争"、"守弱",由此延伸出道法自然心理保健观的基本方法"致虚守静","抱一"。道法自然心理保健观的研究意义在于它不仅适合中国人内道外儒的民族性格,还能使个体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等这些词语与概念,已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人所熟知,就如同儒家的“仁义”、“忠孝”等概念为众人所熟知一样.但对“无为”一词的含义,则并非大多数人所能确切了解.就连一些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甚至有的研究注释《老子》的人,都把“无为”一词解释为“不去做什么事情”或“无所作为”.这种理解和解释是不确切的.在《老子》一书中,本来有一个词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那就是第47章中的“不为”.那句话是“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很明显,这里的“不为而成”是“不去做什么事情就能成功”的意思.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不是讲“不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一词的含义在老子的概念中肯定与“不为”不一样,不会是“不去做什么事情”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理解道家自然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然"与"无"之间的张力关系来加以分析和阐释。实际上,"自然"与"无"两个概念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自然"概念及其理论赋予了"物"的概念以深刻基础,从而深化了老子以来的"无物"思想,完善了道家哲学;"自然"概念及其理论更强化了道家哲学的"无名""无知"理论,进而揭示了思想世界的局限性;"自然"与"无为"概念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依赖的,而"自然"概念内蕴的"自为""自性""自发""自动"等意义皆可能违反"无为",因此重要的是保持"自然""无为"两者之间的必要张力,使之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老子新解读     
1.论自然无为思维 老子所谓自然无为乃客观世界和主观行为的科学规律的统一,两者主体虽不同而本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并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即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道德经》整部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个科学规律的无为意识.  相似文献   

11.
当今学界以"自然"作为解释道家哲学主要的核心概念,"无为"受到忽视。但是,"自然"与"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老子》"道恒无为"与"道法自然"的提出,将"自然""无为"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二者是同等层次的概念。其后至西汉,道家思想家的自评与他者的评判以"无为"为中心,"无为"的地位高于"自然"。严遵《老子指归》与王充《论衡》开始将"自然"与"无为"并列起来,提升了"自然"的重要性。至魏晋玄学与早期道教经典那里,形成以"自然"为主的解释道家的思想理路,确立了自然主义的时代思潮。因此,以严遵、王充为界,道家思想的诠释主旨亦即"自然""无为"的思想地位在学术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对改善现代管理具有深刻的智慧启迪。在无为与自然的关系中,老子把无为视为实现自然理想的道路、方法,把自然视为无为方式所要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成玄英的无心论建立在道家自然主义基础之上。其内涵是心的动静顺阴阳之自然,虚心忘心,无为无欲;“无心”不是心本体,而是心应对外物时所保持的自然无为状态,由此而复归真性。成玄英的无心论还探讨了心与道、心与理、心与境、心与认知、心与身形、治心与治天...  相似文献   

14.
无为之境--《老子》无为思想的有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思想深沉,内涵丰富,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对道的复归与把握,实现在大宇宙、社会、人生中“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有为的目标。“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人生中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本文着眼于《老子》的“无为思想”,通过阐发如何通过体认与把握“道”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之境,进一步让现代人领会《老子》“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其生命力绵延至今。何以武术在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洪流中得以承续?这一问题的解答关涉着武术基本属性之所是,本真价值之所向。武术生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情怀。武术之真正成熟并不在于纯粹的技能,而在于通过对儒家的礼乐制度、仁爱精神,道家的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以及舞蹈、角抵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以消解其作为击技所携有的暴力因子,实现人与万物之间的合一,人与人之间的仁善,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老子通过对无为的阐释 ,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真纯质朴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老子哲学的重要范畴“道”、“无为”的考察和分析 ,说明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本文认为 ,老子哲学对宇宙本原的揭示 ,其目的是为现实人生提供规范和参照。老子对于无为和混沌质朴世界的推扬 ,是一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相处的和谐生存智慧。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与“心’分别是道家与禅宗两文化的中心范畴,比较两者的同异性,揭示其内在联系,分析其理论得失,这对深入了解两者的思想旨趣或许不无神益。因篇幅所限,本文只揭示“道”与“心”在主要特性上的同异性而不全面论及其基本内涵。一、道家之“道”与禅宗之“。乙”的共通性(-)从“道”的自然无为性到禅宗“心”的自然自由性‘咱然”、“无为”之词均创立于道家,首见于《老子入它们是作为释解“道”的属性的范畴而出现的。老子之“道”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其一,道性自然。这是说“道”的根本特性即表现为自然本然性。《老子》二十…  相似文献   

18.
道教文化精深、玄奥、通达,具有纳百川而容藏万有,处低下而利育群类,慈俭而不为天下先的胸怀。其生态理念具体表现在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顺乎自然”为特征的伦理目标,以“自然无为”为原则的生态实践之中。三者合为宁静恬淡、清静素朴、柔弱不争的和谐境界,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一、道教的生态理念(一)道法自然、生生不息道教生态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自然“。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的,而人的活动也应按自然规律进行,即《阴符经》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与自然暗暗相合。道教认为,宇宙间天地人物、飞禽走兽、草木昆虫…  相似文献   

19.
关于道家的"自然"观念,现有的一些阐释容易忽视不同情境下意义的变化,难免会笼统而论,由此带来判断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它语义的含混有关,为此需要先清理语义的模糊性。其中分析"自然"的不同成因是辨别其义的关键,由此将会发现道家"自然"具有两种形态,它们的内涵各有不同,并且与"道""无为"等概念也表现出不同的关系。一种是强调外界无干涉,意谓自己如此、不受他者影响;在此一方"无为"是另一方"自然"的原因,具体到道物关系则是说道"无为"而万物"自然"。另一种是强调内心无智故,意谓原本如此、不是有意造作;在此"自然"与"无为"描述同一对象的表现,可一并说明"道"的性状。在它最早出现之际即老子思想中,"自然"表现为第一种形态,另一形态则是在庄子思想中开始出现,自此以后二者并行共存。概言之,此二者分别体现了道家哲学在不同方面的诉求:一是反对他者干涉,以保障活动的自发性;一是反对自我造作,以保持活动的本然性。厘清了"自然"的不同形态,对它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才能进行更清楚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正>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越对立。道家正是通过这四个要点来追求和实现其和谐的基本目标,尤其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目标。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都讲和谐,但道家不仅在思想上主张和谐,而且将其落实在修道的行动上。可以说,道家的修行之道就是和谐的追求之道、实行之道。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