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意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大重要题材,甚至占据大半个绘画史。写意与工笔从审美渊源上其实没有必然的差异,水墨写意的产生是源于水的妙用。墨与水的结合产生了无数经典的瞬间与永恒传世的佳作,这其实是水之美学,更是水墨之美的滥觞。水墨之美的主要特点是空灵与简约、华滋与生动,这也是中国艺术最为引人注目的特色所在。文章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写意山水画的用水之妙,以及中国人对水的诠释与态度,由审美窥见中国艺术精神与哲学高度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担当是明末清初云南的一位画僧,他精研禅学,擅长作诗,亦擅书画。担当以对禅宗的深刻体悟来观照书画艺术创作,并作有大量富有禅学思想意蕴的题画诗和禅意画。禅画相通是推崇水墨山水、追求空灵境界,游戏翰墨也是以禅入画,不拘形色,画风萧简疏淡,境界荒寒冷寂,极富禅学意趣。担当和尚以禅论画,主张画禅合一,深具禅学哲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南烟雨醉     
正我是在杨柳吐绿时回到故乡的,那一蓑烟雨,将故乡的小楼笼罩在梦幻迷离之中。恍若醉眼端详一幅水墨山水,笔触正在宣纸上恣肆洇润流淌。草色渐渐浓稠起来,田沟水渠的水开始喧哗了,"鹁鸪鸪,——咕!""呢,——呖!""戴砣笠!"轻柔、空灵的鸟声呼唤着农人,犁耙水响的日子到来了。农人下田之前,不忘喝一碗驱寒酒,酒是先一年的重阳时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描述山水之美的佳作,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是表达对山水赞美之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山水画的兴起为我国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如今山水已经逐渐超过了物质的范畴,更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文化元素、美学欣赏以及建筑设计融合起来,为人们在精神上提供了栖息地。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当前园林艺术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8.
中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如吴道子、荆浩、郭熙、王诜、李唐、王希孟等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一、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时期 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产生和北方水墨山水画派的成熟时期。中国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确立了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山水画家,一位是唐朝的吴道子,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另一位是五代  相似文献   

9.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既有行将消逝的盛世田园的诗意回响,又融汇着诗人对心中理想家园的热烈追寻;既有空灵静谧的丝丝禅意,又不失平和宁静的盛世心态。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自成一格,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成为后世文人借鉴称颂的宝贵素材。融合了诗、画、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读来极具层次美、色彩美、音律美,又因诗人晚年笃信佛学,潜移默化地在诗歌创作情趣中渗透禅理,使其意境迭出,回味无穷。通过概述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人生经历,探析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音律美、空灵美以及"画、音、空"的辨理等方面,有利于探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创作手法,领略其诗歌创作的自然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山水画非常简单,仅仅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后以青绿山水加速了发展进程。至唐代,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又出现了城市山水这一类型。这些画风的转变离不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古往今来,山水画创作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历经千年的发展到现代,产生了无数宝贵的作品,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因此,以在传统思想、时代背景影响下人们观念的改变来阐述山水画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黄公望作为元代四大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山水画的风格鲜明突出,对后人影响极大,他的许多作品都成了后人初学的范本。黄公望作画非常重视"士气、神韵和逸气"。所以作画多作简淡天真、雅素恬静一路的水墨山水或浅绛山水,从而更好地表现了元代文人志士清高隐逸的思想,对我国山水画笔墨技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来华先生的山水画,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内涵的探究,也有对现代图像艺术表达方式的尝试,其山水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与创作手法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他艺术的灵性和对禅意的参悟,其东方水墨韵味既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怀,更有他对现实生活与精神层面、现实与超现实的冲击与融合的思考,他的水墨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杨来华先生近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可从审美质料、审美形式、审美存在三个层面去解读。  相似文献   

16.
金建荣 《美与时代》2007,(11):57-60
宋末遗民画家龚开,博才多学,能文擅画,尤以水墨写意瘦马与水墨钟馗著称于世.其山水、花鸟也卓尔不凡.他的作品表现手法"怪异",风格独特,常隐寓深意,寄托他驱除异族统治,复兴宋朝的愿望,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其绘画风格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最令人称赞的就是借助水墨色彩展现出的超凡脱俗之美,同时山水画展现出的构图之巧妙也让人赞不绝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借助绘画者对于山水风景的表现力及艺术加工水平,体现出山水风景的美感与意境。文章对山水画作构图进行解析,并介绍训练山水画构图的几种方法,对山水画构图意境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以期为山水画构图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穆斯林》2011,(4):I0004-I0004
哈吉·马西园,回族、甘肃兰州人。14岁学习书画,50年代拜范振绪先生为师。书法初学“二王”,后学“汉魏隶篆”,钻研近代何绍基、康有为,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其花鸟、山水亦成一体,尤擅焦墨山水。其焦墨之中,有空灵之感,笔力苍古,深得黄宾虹笔意。当代画坛宗师李可染曾与马西园交谈时说:“你的字比我的字好,我的画比你的画好”并题跋:“西园书法功力深,苍劲,  相似文献   

19.
<正>盛唐时期道教大盛,山水诗派的主要诗人及其创作均受其影响,形成了盛唐山水诗仙气浓郁、清幽空灵的独特风貌。一唐代是道教的黄金时代,道教极受皇室尊崇。统治者的一系列崇道举措激发了道教的迅速发展成熟,道教也因契合了盛唐文人追求人生适意和超凡脱俗、不受羁束的趣味而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认同与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然而,在这样璀璨夺目的面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作为生命力量表现出的浩瀚才情的才子们伟大的孤独感。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以超前的艺术眼力,致力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并开创水墨渲淡这一自宋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巨流的文人画风格,传递出唐人的无限的孤独之感。王维作诗如画,以凄冷之语显露真情;他师法自然,在山水之中排遣孤寂。在人物画风靡一时的唐代,他不画春闺,不描美女,偏偏写山水;开创破墨,于无色之相感受超逸;构图平远,从虚无之境寻求慰藉。动极而静,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唐代才子王维的山水里,我们咀嚼到了充满生命情调的唐人"得一知己者难"的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