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负判断的等值问题是学习形式逻辑中的一个难点。如: 1·“并非他聪明又用功”(-(pΛq))等值于“他或者不聪明,或者不用功” (pVq)。 2.“并非他聪明而不用功”(-(pΛq))等值于“如果他聪明就用功”(Pq)。  相似文献   

2.
逻辑是一种规范,逻辑自身必须合逻辑。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系统。数理逻辑的符号表达式,大大简化了逻辑繁杂的语言表达。但有些符号的引入,违反了逻辑的自身要求,不合逻辑。由十一所高等院校编写的《普通逻辑》(修订本),扩大了对数理逻辑有关成果的引进面,把传统的逻辑知识同现代逻辑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逻辑教材发展的方向。但此书在负判断一节中引进“P∨q(?)(P∧q)∨(p∧q)”和“p(?)q(?)(p∧q)∨(p∧q)”,这两个表达式存在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3.
由一个逻辑推理式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逻辑教学中碰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中的这样一个单项选择题:在“(p)q)∧q→p”的()中填入哪种联结词,可使其成为有效式。备选答案是:①∧②→ ③←④∨。出题者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选“④∨”。构成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即:(p∨q)∧q→p,但是,有的学生却选了”①∧”,构成联  相似文献   

4.
真值表方法是命题逻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方法。现在一般形式逻辑教科书都引入了真值表方法,用它来表示复合判断的真值情况,并作为判定两个复合判断间是否等值以及一个推理形式是否正确的一种逻辑工具。学习形式逻辑,应当知道真值表方法,并学会应用。首先,要学会画各种复合判断的真值表。请看下面这个试题及答案: 请分别画出“p→p”、“p→q”和“p→(q→r”)这三个判断形式的真值表。  相似文献   

5.
选言命题(或称“选言判断”)常用的逻辑联结项,一是“要么”,一是“或者”。用“要么”联结肢命题构成的选言命题,称为不相容选言命题。其逻辑形式是“要么P要么q”,其逻辑性质是当且仅当有一个肢命题为真,整个命题为真。就是说,不相容  相似文献   

6.
若干年前,有一位青年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人地生疏,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报界很有影响的柯里蒙先生,不久他接到了柯里蒙先生的回信。信中说:“只要你愿意依照我的话去做,我可以在报界为你谋得一席职位。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馆?这家报馆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形式逻辑原理》及一些文章中,诸葛殷同同志不同意我国一般逻辑著作给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下的定义,即不同意:有p就有q,无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充分条件;无p就无q,有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理由是:(1)如果p则q,只断定了有p会怎样,而没有断定无p时q怎么样;(2)如果用上述定义,那么,当把充分条件的定义与必要条件的定义合在一起作为充分必  相似文献   

8.
18岁那年,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母亲离家出走了。原来,父亲近5个月没有从公司领回一分钱,母亲起了疑心去调查,竟发现5个月来,他没有去公司上班,而是成天泡在一家茶馆里。“这个家难以活人了!”母亲一气之下,甩手而去。望着空荡荡的家,望着无声流泪的我,父亲也落泪了,他哽咽着对我说:“儿呀,是爸爸的错,请你原谅吧……”接着呆在家中默默地做起了那些拖地洗衣服做饭本是母亲常做的活计。父亲在一家五金公司上班,我实在搞不懂这么多月来他不去上班的原因。我曾问他:“爸,你不去上班,公司不会有事吧?”父亲定定地瞅3着我,吞吞吐吐地说:“只要…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10.
张远来 《天风》2006,(9):6-8
去变实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娶来跟从我。可10:17-24 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 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相似文献   

11.
谢劲松 《天风》2002,(5):19-20
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路9:57-62) 什么叫跟从?当耶稣在时,可以跟从在他的身边身后,当耶稣钉上了十字架后又如何跟从?这里有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跟从耶稣,是跟从耶稣那个人。但跟从有没有止步处?当耶稣被钉十字架时,还如何跟从?也走上十字架  相似文献   

12.
一位穷困潦倒刚开始做生意的年轻人,他实在不知道怎样去推销,只凭着满腔的热情去做了,几乎没有任何技巧。一天,他走到一家门前,按响了门铃。门开了,“你要干什么?”中年妇女面带微笑和善地对年轻人说:“有什么事吗?”年轻人见她态度友好,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松弛了一大半,但还是有点结巴,紧张地说:“我想请你买我的刷子和扫把。”“孩子,真是够难为你了,你这样做不知为家庭妇女们带来了多少便利!”那位中年妇女和蔼地说。而且,她买了刷子和扫把,还让他在她家中吃了一顿午饭。年轻人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没想到第一次出门推销就这么顺利,他…  相似文献   

13.
p}q{百{可{p一q{云而卜而-而二1…1}。}。{1…1{1 2.1“如果非p则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p。“p或非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1、卜1画lp而习二…二…二阵…一上件…月月一土一…一上一洲川川州-上一…一二一一 。}”…1{1{1…1。卜卜}可{p丫qV·1‘一p么· 可见,这组判断的真值相等。 2.2.“非p并且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pVq;“并非如果p那么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下不百)。p}q}歹}私q}p一q{(P,q)上…土…二…上…二…一一二…上…生…二卜止匕…~1-~-一上…上…上…上}二一…一三一上…土…二…三…卫止一.一巴一上…立…产一{二…  相似文献   

14.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学家认为,《易经》事实上是“一部关于推理的书”,“是一部帮助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的工具书”,因为《易经》的卦爻符号和卦爻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抽象的符号推理系统。”这是不久前出版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版)的作者周山同志提出来的。这个观点不可谓不新,也不可谓不奇。然而细细读书,你会觉得它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首先,《易经》以特定的、人为的符号语言为形式推理系统的对象语言。一是它有特定的初始符号,即两个相互对立的爻画—(阳爻)和——(阴爻)。二是,它有按一定规则而形成的“符号组”又称为“象”,也就是合式公式。初始符号是合式公式,由三个爻画构成的八个经卦卦形是合式公式,由六个爻画构成的六十四个别卦的卦形也是合式公式。这些合式公式和逻辑学中的p∧q,p∨q,p→q一类的抽象公式基本相当。在  相似文献   

15.
命题逻辑中,有些命题表达式,不管用什么真值代入其变项中,该表达式总是真的。这样的命题表达式就叫做永真公式,也叫做重言式。它们表达了某种逻辑规律。例如:“p→p”“(?)(p∧(?)p)”“p∨(?)p”“〔(p→q)∧p〕→)q”等等都是重言式,它们分别表达“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及“蕴涵定律”等逻辑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重言式是命题逻辑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重言式的判定问题也就成了命题逻辑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个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没发现什么变化。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子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上面写着脸盆和水管的英文名称。  相似文献   

17.
优秀奖作品:《副词“幸亏”逻辑辨》(论文,载语文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逻辑与语言论集》),作者:贝新祯(新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该文用现代逻辑的工具研究汉语虚词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幸亏”,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逻辑问题。作者认为,在“幸亏p”中,p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p是已然的事实;第二,p不是必然的;第三,p与非p相比,p优于非p。因此,论文从语义方面对“幸亏p”(记为xkp)作出如下定义: xkp=df.R(t)P∧-Np∧p—S—p。这里,R(t)p表示在说话时点t,  相似文献   

18.
人生美酒     
王英 《天风》2006,(18):8-9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用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约2:1-10)  相似文献   

19.
杜少卿有句让人心动到脸红的情话。当妻子这厢问他:“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他那厢应对如流:“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地方,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多么快活。”  相似文献   

20.
谁的过错?     
去年春天,我到乡下采访。在老朋友小曾家休息时,我发现床边靠着一床竹席,花纹式样非常漂亮。我看了看问:“哪儿打的?”他说:“我们乡里王大爷!”“你请他帮我打一床好么?”我问。小曾爽朗地答应:“行!”不几天,小曾请一个朋友来我家量尺寸,我家里没有尺子,他也没带。这时我想到了绳子。我找来一根麻绳先量好了长,然后切断,在问一根绳上量好了宽,用红墨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