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爱侍 《天风》1996,(5):33-34
这里有三篇谈“忧患意识”的文章,值得一读。“忧患意识”的思想不仅见诸于圣经,也是中国古代哲人的著名论述。它提倡的是一种胸怀人群、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精神,让人更能认清自己和自己应有的职责。而相对于“忧患意识”的,是人的自满和享乐,昏庸和麻木。今天,我们需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
早期儒家的著述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心理内容,其中尤以道德情感心理内容具有突出的以教化民作用。比如“爱”的核心为恻隐之心即同情心,这一重要的情感心理范畴是增进人与入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忧患意识与和乐精神也凸显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忧患意识是一种凛然的民族大义,是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所具有的主体意识,是儒学体验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思想力”就是指人类为了把握自身的命运、认清当下处境和未来方向、更好地选择前进道路而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并因此而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它具有反思与批判性,对社会前途和命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它还是一种把人...  相似文献   

4.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两种研究技术价值论的方法论模型:一种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的三维系统分析模型;一种是以历史观为基础的文化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法然上人(1133~1212)的净土教,不是把我国的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或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以贵族或武士等为固定对象的思想或宗教,而是以一般庶民为拯救对象的宗教。给予法然的思想和宗教以决定性影响的是集中国净土教思想大成的善导大师(613~681)。在思想和宗教方面受到善导决定性影响的法然,以“偏依善导一师”(《选择集》)而表明了自己的思想和宗教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儒家责任心理思想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亚辉 《心理学报》2008,40(11):1221-1228
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建构的责任心理观不同,传统儒家以“天人合契”思想为主旨,强调在关系伦理的价值体系中探求责任心理的现实定位,从而形成了一种以朴素的血缘亲情为基础,以“孝悌”为核心,外推“礼义”以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责任心理观。它视“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保民”的王道信念、“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为核心内容,主张以个人为起点,经由“诚”“敬”的主观修养、“知行合一”的力行实践,并辅以外在刑罚约戒,达致“克己让人”的为他责任人格。责任心理思想是传统儒家学说“上本天道、下理人情”,融贯道德理想于人伦日用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一直是日本国民教育的主要脉络,日本的教科书几十年不变地写道:“日本国土狭小,环境恶劣,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会亡国。”日本人正是凭着这种忧患意识,在战后一片废墟上,把日本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因此,有人认为:一个在血液中注入了忧患意识的民族,绝对是强大的民族,也正因为如此,小国变  相似文献   

9.
聚云吹万禅系与双桂破山禅系是明末清初巴蜀最有影响的两支禅系,然破山禅系研究者多,吹万禅系则至今尚无专文研究.本文以详细的资料收集为基础,系统考察了此一禅系的兴起、禅法特征、传承情形以及宗教影响等等,填补了明清禅宗史研究的阙如.  相似文献   

10.
何海涛 《学海》2003,2(4):11-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忧患意识传统。邓小平、江泽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对人民的幸福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但由于时代的变化 ,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口传"与"身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美与时代》2005,(10):74-75
舞蹈课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搞好舞蹈教学,既要注重"口传"(口头讲解),又要注重"身授"(动作示范),二者缺一不可.口头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舞蹈的风格及内涵,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新以然;形象直观的动作示范,是舞蹈教学最具实质意义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模仿正确把握要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陈嘉明 《哲学分析》2023,(6):88-99+192
解释以理解为目的,这在科学哲学或知识论中都是一种主流看法。但是否所有的理解都须经过解释,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利普顿声称存在着不经解释的理解,卡万维格认为只在因果关系的决定性系统中存在“解释的理解”,而卡利法则认为在逻辑与或然性等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解释性理解。这一问题涉及什么是解释、解释的关系以及解释的标准,可将解释的关系看作一种给出理由的关系:如果解释项a对被解释项b的性质、关系、样式等给出了理由上的解释,使人们不仅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明了事物的“之所以然”,那就是给出了一种解释。正是这种理由关系使得我们能够把事情说清楚,由此能够把握事物的根据,获得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过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典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山东省淄博卫生学校(255200)王丽梅杨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源于北美,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受到各国医学教育机构的关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由导师予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环绕着精心挑选的临床问题或研究问...  相似文献   

14.
简单的类神经元似的加工单元的大规模的并行网络。可能抓往了智能某些重要方面的关键,而对于这些方面,以串行机为基础的现存的人工智能技术是不能把握的。  相似文献   

15.
邓沁丽  陈俊 《心理科学》2015,(1):216-220
随着脑成像研究数量的增长,研究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将众多研究进行整合的元分析方法。本文在简单回顾了以往脑成像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激活似然性评估法(ALE)的操作实施、优势特征、更新完善,以及其发展与应用。该元分析方法将每一个激活的坐标看作一种分布的可能性,通过特定的算法与拟合获得激活似然值,最后,将不同文献汇聚计算而来的ALE值与虚无分布获得的ALE值进行对比,以确定激活的可能性分布。近十年来,激活似然性评估法几经修正,已被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元分析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尚变、崇德、明时是《易传》哲学最鲜明的人文特质。以"变"应"时",且在"变"中求"通",构成《周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实践理性和生命底色;把握"变"中的"不变",继而以不变应万变,是圣人驾驭变化、辅相天地、化成天下的根本所在。《易传》"变"的哲学所孕育的悲天悯人的道德理性与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是理解并运用"变"的哲学摆脱否塞、凶咎、困境,走向通泰、吉庆、福祉的心理基础、情感支柱和力量源泉。《易传》谈"变"从不离"时","时"既是"变"的境遇场景,又是察变、适变、参变的节度和方法。《易传》对"时"的哲学探讨,目的是为人生提供一种指导,以提高生命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阳台上》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的一首诗歌。本文从韵律、结构和意象三个方面结合本诗的相关信息及其背景,以文体学的理论为基础,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以便使读者能够对本诗美感和主题有一个更深的感受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老子》五千言,以“道法自然”的哲思奠定宇宙观基础;然在其玄虚灵妙的时空意识中,蕴涵着的却是当下的人生精神。可以说,老子的宇宙观实从人生观体悟而来,其所意构的万物玄同之自然状态,正是人生精神的本质显现。如果从老子的语言呈示的表象符号去把握其人生哲学,会出现两种牴牾之见: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自然的人生,其“虚静”思想派衍出庄子学派的旷放人格,构成先秦道家的主体意识;另一种见解认为老子的人生是社会的人生,其世俗观念表现出的愤懑、机诈与庄子的超世人生别若霄壤、情志轩轾。如果我们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艺术观照,就能发现老子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人生是经心灵的统摄、提升而达致一种境界的艺术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原道》2017,(1)
<正>一、前近代的国家建构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在近代民族主义勃兴之前,无论东方西方,国家的组成都不是以民族认同为依归,甚至都不是简单以宗教和文化为依归,而往往是以认同一种文化为基础的政治秩序。而这种政治秩序,均是以一个超级大国的长期存在为基础,并以其为中心,在一地区长时间稳固的存在。虽然超级大国的统治集团会有所更迭,民族成分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