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书由周隆滨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革命导师在经济和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作者着重挖掘了不大为人注意的思想。指出在革命导师那里,是在两种情况下讲政治和经济的,一种是在论证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时谈到政治和经济,这里的经济指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一种是在论述工人阶级及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同步或超前进行的呼声愈来愈高。北京、上海的一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别举行了专题讨论会,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党校也召开了研讨会,报刊上陆续登载了不少有关文章,大家就政治体制的涵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与政治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现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体制改革,涉及到如何认识国家经济职能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发展时期,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同社会经济生活各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国家经济职能的发展趋势,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在体制改革中实行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是意味着国家经济职能的弱化,还是意味着实现国家经济职能的形式或途径发生了变化?国家经济职能同所有制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国家经济职能与自觉调节、计划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等等。在这些问题上,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杜海燕同志的这篇文章所阐述的,是其中的一种观点。为了在这些问题上统一认识,不仅要系统、准确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还需要对现实过程所暴露的矛盾作创造性的科学分析、恰当的理论概括和预测,需要在不同意见之间展开正常而充分的讨论。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比如,本刊去年开始的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关系问题的讨论,同这些问题就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改善,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时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新思考。社会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从价值观念上看,最终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经济体制的改革亦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广大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改善,为我国人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全国第一次讨论会1980年12月在广州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的中国逻辑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共四十余人。这次讨论会着重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发展”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崛起的学科。在我国的改革的号召下,“组织发展”的实践却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农村的改革,给农民带来了自主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改革。开始,我们试行了弹性工时制,接着推行了目标管理,进而扩大到满负荷工作法和预见管理。同时我们又必须克服工人的短期行为,培养他们对企业长期利益的认同感,如今还在研究集中管理和分权管理,即参与管理的问题。我们深信,组织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工人的素质,而训练和教育则是必然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曹日昌 《心理学报》1965,10(4):3-10
一 在上一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研究主要依靠一般观察和个人体验收集资料。这时心理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范围不广,发展不快。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进心理学,使心理学获得了收集资料的新手段,研究的內容丰富起来,心理学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有了专业的心理学者,使心理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许多其他科学一样,心理学近百年来的发展,超过了以往许多世纪。  相似文献   

8.
要做好新时期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及其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具体方法,供大家交流参考。一、正面灌输法所谓正面灌输法,就是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及其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  相似文献   

9.
<正> 一、谋求道义原即含有经济财利的开展历来学者在恢弘阐发孔子思想时,往往都忽略了孔子的经济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申论,或虽有注意,却对他所说的话,诸多误解,不能妥当地加以论述。这都造成世人以为孔子是没有经济思想,不谈论财利,轻视财利,甚至认为孔子是把经济财利看成和仁义道德相冲突,是水火不相容的。要讲求仁义道德,便必须禁锢欲望,不能再有任何经济财利的要求;要讲求经济财利,便必须犯分乱理,不能再有任何仁义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指示,涵义深刻,内容丰富。既是对我党长期以来宗教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医学研究生特点,分析当前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模式、健全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人都是有情感的,人的任何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伴随着情感过程去完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对象,当然不能无视情感的重要作用。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使情与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由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之初,积极的情感能为晓之以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环境。人是需要交往的,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的交往主要是情感和信息的沟通,它具有选择性和层次  相似文献   

13.
陈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略论杨颖奇实事求是,是陈云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精髓和最鲜明特征。在大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能够为党和人民、为国家和民族卓立功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好地掌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且在理论...  相似文献   

14.
据《学术研究》1963年第五期报导:广东历史学会于今年10月5日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讨论关于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刘节在会上作了多次的发言,坚持自己的论点,并对某些重要的论点,作了补充和发挥。他说:(1)我的“天人合一”说,是要以人来统一,而不是以天来统一,也就是以人来掌握自然规  相似文献   

15.
1985年3月14日,上海市美学研究会召开年会。与会者围绕美学理论和社会实际中的美学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兹报告于后。美学要发展,方法要更新与会者认为,不管是研究美学的哪一分支学科,方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应该提倡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否则,不利于美学的发展。市委党校许明认为:方法要革新,观念必须首先突破。美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不是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学术研究》1964年第2期报道了广东史学界关于阶級观点和历史主义問题的討論,并刊載了李蔭农的《中国农民不是以封建思想来反抗封建統治的》一文,这里分别摘要如下: 广东历史学会于3月3日举行的历史主义和阶級观点問题讨論会,着重討論了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农民起义的目的是什么两个問题。关于起义农民有无自己的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問题,許多人不同意蔡美彪关于历次农民起义只能以封建的網紀、理論来反抗封建統治、起义农民領袖只能以封建的思想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意見。他們认为,农民是有与封建地主阶級思想相对立的思想和理論,农民起义是以自己的思想和理論作为行动指南的。有的同志說,从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目的都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一聚焦点上,加以科学运筹,在二者有机结合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于去年12月1至5日在杭州举行。会上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上,探讨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评价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行为,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吾敬东 《现代哲学》2006,(5):103-108
关于儒家伦理问题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界与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者都抱着真挚的热情与善良的意愿努力开掘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微意蕴,并力图为现实生活与社会提供某种可资借鉴的范本。应当说其中的不少工作都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不能不看到,在讨论中有不少关涉核心问题的概念显得比较模糊甚或混乱,主要有伦理与德性、实践与思想、当然与可能、大众与精英、他律与自律、早期(先秦)儒家与后期(宋明)儒家等。对这些不同的概念做一辨析和梳理,将有利于关于儒家伦理问题的讨论在更深入和更精确的层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大连市干部学校、大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辽宁大学哲学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关于主客体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17日至22日在大连市召开。与会代表就主体客体这一对范畴在哲学史上的演变,当前提出主客体问题的时代背景作了探讨,对主体、客体的规定性、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主客体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客体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和提供会议的有关论文内容综述如下: 一认识论与本体论、主客体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