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6月,国内第一部,也是邪教“法轮功”被取缔之前唯一一部批判“法轮功”的专著──《佛教气功与“法轮功”》,由国家宗教事务局直属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它既是对佛教界前一时期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中国佛教界拉开了全面揭批“法轮功”邪教的序幕。 其实,“法轮功”1992年出笼后,李洪志以“最高佛法”相标榜,肆意歪曲、诬蔑、盗用佛教的行径就引起了佛教界的注意和不满。到1996年,佛教界已开始公开揭露和批判“法轮功”。 1996年,浙江台州佛协主办的《台州佛教》月刊连续刊出多篇…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2013,(2):88-89
凤凰网华人佛教: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一曲所指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这种直接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引起了佛教界的高度关切。  相似文献   

3.
法师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卓绝地从事佛教的事业,不但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如同历史上的所有高僧一样,法师不仅是法门龙象,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英雄。他的讲经说法,他的慈善救济,他的修行实践,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确证,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命的确证。在中国佛教的高僧序列中,真禅法师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他所生活的时代和他所为之奋斗的佛教事业,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生命经验的一部分,因而我们对他的理解也许会更为真切。通过他而思考我们时代的佛教,进而发展我们时代的佛教,就是对法师最好的纪念。作者提出我们从真禅法师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些基本的思考。佛教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真正价值,常常或者被人们所忽略,或者被人为地加以扭曲,佛教有时被看成只是一种有借鉴或利用价值的“文化遗产”或“文化资源”,而作为遗产或资源的最大价值也只是创造经济效益。在“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过程中,应该摆正佛教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解决如下的观念问题:第一,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第二,必须正确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作者为现实中的佛教,提出一种称作“宗教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设想。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佛教,在现代性的刺激下,开始获得现代性的形式。“人间佛教”便是现代中国佛教最为积极、最具有现代性的成果之一。为了促进中国社会和中国佛教的和谐发展,作者提出几点看法:首先,要加强佛教的理论建设。不仅要对佛教教理的哲学阐释或新的佛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而应该在更为广阔的尺度上提出佛教对现代生活各个方面的系统的思想观点。其次,要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不仅是僧伽制度,还包括与佛教有关的社会团体制度的建设,以及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合理的制度设计。第三,要加强佛教教育。佛学院应不仅限于招收入僧人,也应对居士开放。第四,要加强佛教界与世俗社会的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佛教界不仅应与佛教学术界的加强交流,佛教更应积极地走入社会,化导众生。佛教对社会问题发表观点并不违背政教分离的精神,而是突出佛教的现代性,增进广大佛教信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创造历史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张敏 《法音》2003,(9):19-19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主教在出席了一诚长老荣任北京法源寺方丈升座法会后,在休息室亲切会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界诸山长老及海外佛教界代表,并就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中国天主教和佛教的友好交往,进行了友好交流。在休息室,傅铁山副委员长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众多贺联,随后借用其中的一幅“国家昌盛,佛日增辉”,生动地阐述了我国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信仰自由在我国得到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随后,他赞扬了佛教教义教规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宗教一向有热爱祖国、慈悲济世、服务人群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国宗教优良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佛教界倡导人间佛教,“庄严国土、利  相似文献   

6.
于婧 《法音》2008,(11):14-14
本刊讯10月21日至22日.由杭州市佛教协会主办的“二00八杭州佛教讲经交流会”在灵隐寺隆重举行。这是继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成功召开之后.中国佛教界讲经说法之风在浙江的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范式而不是宗教势力的角度看,外来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其范式由榜样到边缘的过程。在中国古代宗教格局中,自从佛教在中国站稳脚跟后,“佛教范式”便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但是,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宗教格局中,由于西方基督教的传入和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佛教范式”便被边缘化了,而“基督教范式”则取而代之成为各种宗教纷纷仿效的榜样。“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史中的这一地位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没有西方式宗教对立的“不排异”的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想就佛教工作和与佛教工作有关的民族工作谈点个人意见。一、关于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自党中央、江总书记提出我国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之后,佛教界对此衷心拥护、积极响应。佛教在过去的二千多年漫长道路中,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  相似文献   

9.
黄丽娇 《法音》2022,(8):70-76
<正>中国佛教协会在《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9-2023)》中指出:“今天,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是已经完成的历史,而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佛教传承发展的时代大势与前进方向,是一个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汲取我国古代佛教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全国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1]宗教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讨会”于2000年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黑龙江等23个省市、自治区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及学术界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另外,50余名上海佛教界人士也列席了会议。会议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上海市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玉佛禅寺承办的。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宗旨是: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三句话”的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佛教界在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方面的实践努力和理论探索,指导全国佛教界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更好地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继续自觉地走佛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也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佛学大家,还是一位佛教文化的积极弘扬者。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充分发挥其在中国佛教界的领导作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多种途径,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这一思想,致力推动中国佛教文化建设。“佛教是文化”的观点引起教内外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郑筱筠: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宗教是慈善事业中的常青藤,慈善是中国宗教的理念,慈善活动是宗教慈善理念的外显化和社会化,是宗教慈善理念的社会象征符号。佛教慈善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历朝各代的佛教都有兴办义学、开设义庄、造船义渡、修桥补路等多种领域的慈善福利事业。近年来,大陆佛教界相继成立佛教希望工程编委会、慈善功德会、慈善超市等慈善形式,而港台地区的台湾慈济功德会、佛光山和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等也积极践行慈善事业。佛教如此,其他宗教也是如  相似文献   

14.
罗喻臻 《法音》2002,(7):14-14
本刊讯6月24日至28日,“亚宗和”第六次大会在印度尼西亚美丽古城日惹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中国佛协副秘书长兼福建省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四川省佛协多吉扎西活佛等随“中宗和”代表团参加了此次大会。在“亚宗和”第六次大会上,中国佛教界代表广泛参加了大会组织的各项多边宗教交流活动,并与亚洲各国佛教界开展了友好交流,展示了中国佛教的风貌。在大会选举中,刀述仁副会长、学诚法师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理事会成员,刀述仁副会长还当选为“亚宗和”第六届执行委员会执委。“亚宗和”全称为“亚洲宗教…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舟山市佛教协会(以下简称"市佛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宗教工作的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舟山市统战和民宗工作部门的领导下,遵照佛教戒律,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在加强全市佛教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上下功夫,带领全市佛教界为促进舟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目前,全市佛教界在道风教风建设、平安寺院建设、弘法利生、慈善公益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佛教团体和佛教界人士与各级宗教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特别与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之间建立了十分融洽的良性互动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这一传统社会组织如何禀承契机契理之原则,因应时代之机,创设新的佛教制度,使其契合新的社会体制与文化空间,成为关涉中国佛教再生与发展根本命脉的时代任务。本文梳理了1949年至1993年间中国佛教界为此所作出的努力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佛教界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推动宗教思想建设,深入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引领我国佛教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几个问题阎献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佛教界进步人士提出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这是符合爱国主义精神的。尽管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同佛教是对立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佛教信徒,都是中国的公...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其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明确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强调宗教团体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佛教界实际,中国佛教协会将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佛教内部管理作用,加强教风建设、文化建设,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保持佛教精神本色,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发展,开创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