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小川 《中国宗教》2023,(10):72-73
<正>一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以来,随着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记载了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借用纺织术语詹姆斯·汉密尔顿著冯晔译两千多年以前开始运转的“丝绸之路”,确实是许多世纪里东方各国人民和西方各国人民之间、甚至在更大范围内的东方或西方各国人民和“丝绸之路”沿线中亚各国人民之间进行文化和语言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一点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张书峰 《美与时代》2014,(11):136-136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相似文献   

4.
徐冲 《法音》2023,(2):44-50
<正>自古以来,中印两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频繁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其他国家之间冲突与对抗的文化交流不同,中印文化交流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而佛教东渐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雅利安中心”之称的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文学产地,印度本土的故事集以“海”“簇”为名,如《故事海》《大故事花簇》等,鲁迅就曾以“大林深泉”形容印度故事的丰富性。自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5.
佛教新闻     
《法音》1998,(7)
中国佛学院九四级学僧考察“丝绸之路”本刊讯为了使学僧对“丝绸之路”有更深入的认识,中国佛学院首次组织即将毕业的九四级学僧32人,由理证、圣凯二位法师带队,于5月1日至19日沿着甘肃境内的古“丝绸之路”对有关寺院、石窟等佛教胜迹进行了考察朝拜活动。“丝...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的地理和语言状况爱德华·特里雅尔斯基著元祯译人们研究“丝绸之路”———这条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道路连接着远东和欧洲———所经过的各个地区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尽管已有几十年,但是“丝绸之路的语言”这种说法却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因此值得考虑一下,...  相似文献   

7.
湛如 《中国宗教》2023,(10):17-18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本刊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机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弓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2自21日─26日在...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江苏扬州是中国与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讫点。早在唐代,扬州就已经是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宋代,更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所谓“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当时很多穆斯林侨居扬州经商,并在此建立清真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仙鹤寺。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一般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  相似文献   

11.
敏昶 《中国宗教》2023,(10):12-14
<正>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积极参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的形成,乃是宋明大儒融汇三教的产物。理学与道教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吸收的复杂关系。历史上,全真道的内丹修炼学说继承了道教钟吕内丹学传统,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则吸收了全真道的“真功真行”说。本文拟就全真道的功行说对王阳明的知行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宗教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繁多的教派 ,其思想极为复杂 ,不可一概而论。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各个教派不免相互影响 ,于是形成了具有共通性的思想特质 ,如“三阳劫变”说。本文即重在考察“三阳劫变”说的内容、思想来源及其流行的思想背景 ,希望借此厘清“劫变”说与佛、道二教 (主要是佛教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跨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商路,同时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路。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壁画中折射出这一文化特性,用艺术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文明的多元样态,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启迪。《后汉书·郡国志》在描述敦煌时,称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汉代以来即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冲。由于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在此得以融汇。而敦煌壁画以其绚丽、恢宏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妈祖”,在元明清先后得到“夫人”、“妃”、“天妃”、“天后”等各种封号。这与中国古代的民俗心理、神教信仰、海岛拓殖、帝王统治的需要,又与作为世界著名通商口岸及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杨发明 《中国宗教》2023,(10):10-12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老的“一带一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带一路”倡议连接着历史、现实与未来,面向世界,惠及了全人类。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铺就了共同发展繁荣之路,促进了全方位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经济发达,商业繁盛,尤为推崇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认为“诏徠远人,阜通货贿”(1),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繁荣社会经济,于是积极诏徠“蕃商”,绥怀礼待“蕃客”。曾“遣內侍八人赉敕书金帛,分四路招致南海诸藩”(2),而且“海舶久不至,使招来之,明年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3)宋代沿海呈现出了“涨海声中万国商”(4)的盛况。万国商中也包括大量穆斯林商人,他们尤擅经商,“诸蕃国之富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5),常携货宝长途跋涉于海陆之间,繁荣经济,交流文化,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很早就开始了海上交通和海上贸易,并逐渐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宗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早期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都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也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妈祖等中国民间信仰还随着中国移民传至东南亚地区。因此,海上  相似文献   

19.
古城金陵(南京)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叉点上,与大运河穿城而过的扬州城仅一江之隔,交通十分便利。隋唐时期,“金陵”古城已是长江下游最重要、最繁华的大城市,也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有“国都”历史的城市。中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时断时续,加上运作周期和货运量的限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与海外贸易的需要,这为海上运输通道的开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成为阿拉伯地区与中国贸易的主要途径,这已被宋代及明代中期之前的那段历史所证明;这段辉煌的历史同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密不可分,是作为外…  相似文献   

20.
李楠 《中国宗教》2023,(6):76-77
<正>佛教音乐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丝路僧人将佛教音乐传入中国,逐步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音乐。另一方面,中国佛教音乐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传承发展好佛教音乐,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