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0月金秋,与庄福龄教授同赴贵阳参加学术会议,他将其主编的新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以下简称《传播史》)送与了我一本。拜读这都近50万字的巨著,既感到了这部力作的份量,也萌发了几点随想。庄福龄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30多年,在50年代初期就有志于把五四运动以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常常看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旧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谭辅之在《最近的中国哲学界》一文中,很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风靡全国的唯物辩证法运动:在大学的讲台上讲课,如果不讲几句辩证法、唯物论,肯定不受学生欢迎;学生、老师的案头,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书,就要被人瞧不起。就连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激烈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赞成唯物辩证法的书籍,现在大有满坑满谷之势。1930年前后关于这一类的书籍层出不穷,可见唯物论者在近年的中国已猖獗到了极点。”类似的史…  相似文献   

3.
于光远说:"对于我来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来接受,使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起了重要作用。"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于光远从参加革命时期起,就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历经60年,在他80岁高龄后的1996年,完成了他一生奉献给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夙愿——出版了《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一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以下简称《哲学卷》)编委会成立暨撰稿人大会于今年三月九日至十四日在北京举行。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全面地系统地介绍古今中外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我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哲学大众化运动兴起,特别是艾思奇《大众哲学》出版以来,大众哲学和哲学大众化便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众哲学"的概念不仅因这本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著作而广为传播,而且已经超越了一本书名的有限含义,逐渐演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话语体系、理论形态和研究范式。长期以来,人们在关  相似文献   

7.
简讯     
北京讨论交叉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986年3月19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在北京友谊宾馆科学会堂召开了交叉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术讨论会。在京的64位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发展马克思主义。会上,陈步、范岱年、许良英,李惠国、贾春峰、魏宏森、孙小礼等同志发了言,他们的发言内容将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上刊出。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的"解放学说"、戒严时期的"妖魔理论"和解严之后的"一种理论学说"形象的改变。思想是时代的精神镜像,台湾地区对《共产党宣言》认知形象的改变背后实际上折射的是时代变迁。对《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史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既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史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还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指十月革命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就此问题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一、研究的几个阶段国内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国初期(1956年以前)。发表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黎澍的《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荣孟源的《辛亥革命前中国书刊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于晋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做过最详尽论述的经典作家。他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全国辩证唯物主义讨论会于6月3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央党校、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编辑部、《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余人。会议自始至终贯彻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本精神,就物质定  相似文献   

12.
(1987年7月26日至同年8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科学潘湘生光明日报 1987·8·13思格斯哲学观的核心思想初探范鹏马克思主义 研究1987年第2期略论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贡献苗尤风郑州 大学学报(社)1987年第8期唯物史观立体结构辨析—浅谈《资本论》的史学 方法论原则冯景源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 第2期经验·理论·哲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 和笔记》探讨葛洪泽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 年第2期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期的恢复和发展(上)刘 嵘广州日报1987·8。14把哲学原理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来掌握…  相似文献   

13.
去年,石国强在《南京师院学报》第1期上撰文,对“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一传统看法提出质疑。之后,《山东师大学报》、《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相继发表文章,对此进行探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是两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年代界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有无自然科学基础?如有,是否包括三大发现在内。这一讨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问题的争论是紧密联系的,开展这一讨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新大众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收获,出版以来,在理论界和社会层面产生了许多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继艾思奇《大众哲学》、韩树英《通俗哲学》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大众哲学》以全新的方式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回答时代问题,为马克  相似文献   

15.
1977年12月12日至1978年1月16日,全国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自然辩证法专业工作者、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科协的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代表共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起草全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规划,酝酿筹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筹办刊物《自然辩证法通讯》,商讨1978年召开全国自然辩证法会议等。现将讨论的问题作些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主义曾在日本十分盛行,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社会运动两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之前,受制于传播手段,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者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有限推广。而这一时期,借助书刊、杂志等新兴媒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传播,促使这一思想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的出版物,同日本出版市场一道繁荣发展,但与当局当时的言论控制矛盾颇多。从后世眼光来看,当时马克思主义相关出版物的盛行,可以说是在严格的思想控制和检查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和查禁,记录着出版发行方与日本政府艰苦卓绝的"攻防战"。在愈发严苛的镇压与变化的大众舆论的影响下,《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才最终在日本急速地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7.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一书,是20世纪2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蔡和森吸取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拉法格著《财产及其起源》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通过考察家庭、财产、国家的起源与进化,对唯物史观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和阐发。蔡和森的这一工作,开辟了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及其中国化的人类学古史研究方向,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展,对于唯物史观中国化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现时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在新中国的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的传播和发展,有它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在新中国的50年,就是前50年道路的继续。本世纪上半个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接受唯物主义历史观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李达、毛泽东等开始接受和传播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理论。这是必然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变革新道路的客观需要的反映。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第6卷第5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大陆得以持续传播,并于20世纪末一度形成了中国的"本雅明热"。中国经济及文化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嬗变,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社会条件,中国文艺理论现代化发展的"内需",则是本雅明的文艺理论在中国得以持续传播的根本动力。本雅明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界,普遍地把它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2月21日到25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召开了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着重围绕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科学发展的动力》(前译《必要的张力》)等几本代表性著作中提出的“规范”(Paradigm)、“科学共同体”、“科学发展的模式”以及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