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张岱年战国时代,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又《孟荀列传》说:"自邹衍...  相似文献   

2.
“啧室之议”与稷下学宫李慎典稷下学宫,据徐干《论中》云:"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稷下学宫始于齐桓公田午之时,历经威、宣、襄四王,到齐王建时由于齐政治、经济的衰败,才逐渐衰息。前后经历一百几十年,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光辉夺...  相似文献   

3.
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刘斌齐文化的远源是太吴伏羲氏文化和炎帝神农氏文化,史称"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为八卦、阴阳五行等学说,即儒、墨、道德、阴阳五行等多家学说所自出,因而有"下论孔墨,上述羲炎"(司马光《温国文正公集·稷下赋》)...  相似文献   

4.
拟托文是托名真实历史人物而虚构其言辞、编造相关故事的作品。《晏子春秋》中存在数量不少的非实录之作,符合拟托文的相关特征,乃托名晏子而虚构。相关拟托文的产生应与稷下学士"不治而议论"风气有关。拟托文以其独特性质既与历史史实和虚构创作相联系,又区别于史书典册及后世小说文体,应当重视其于战国文献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君 《管子学刊》2011,(4):22-24
淳于髡是战国时代齐国稷下学宫早期的学术领袖,他由贱而贵的不凡经历,显示出稷下先生们特殊的社会地位以及稷下学宫的用人特点。淳于髡赘婿出身,因事获髡刑,地位低微,又加之齐地巫儿婚俗盛行,其实为巫儿婿。稷下学宫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为一体,具有双重属性。淳于髡被立为"上卿"、"列大夫"、"上大夫"、"诸侯主客"、"博士",说明了他在稷下学宫中的荣耀地位,并非是官职。  相似文献   

6.
试谈“借贷”的教法规定从恩霖"借贷"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含有"割舍"、"切断"之意。伊斯兰教法中的"借贷",是指债权人(或称贷方)借给债务人(或称借方)的款项或物品,以期借方在有能力偿还时如数归还。借贷,专指借方向贷方以借贷形式而得到的钱财,恰如贷...  相似文献   

7.
试谈“借贷”的教法规定从恩霖"借贷"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含有"割舍"、"切断"之意。伊斯兰教法中的"借贷",是指债权人(或称贷方)借给债务人(或称借方)的款项或物品,以期借方在有能力偿还时如数归还。借贷,专指借方向贷方以借贷形式而得到的钱财,恰如贷...  相似文献   

8.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张良才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兴建于齐国都城稷门下的高等学府,历时约一百五十余年。在其昌盛时期,稷下学士达"数千百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如此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自然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完备的教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9.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稷下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的交流融合与齐国适宜的社会环境促成了黄老学派在稷下的诞生,成书于战国中后期稷下学宫的《黄老帛书》是黄老学派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下) 鲁学齐、鲁二地接壤,学术上容易得到交流机会,历来均被称为文明之邦,有共通的特点。但无容讳言,二地学术文化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例如:一、春秋时鲁地孔子奔走,栖栖皇皇,求仕官职;战国时齐威王要求稷下之士“不仕而议论”,形成谈议风发,各显特色,却并不给以一官半职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新月伊斯兰教的标志刘守刚新月,阿拉伯语称"希拉勒"(),指上弦月,俗称月芽儿。天文学称"新月"为"朔",特指月球运行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月相。从月相上看,新月呈)型。下弦月是阴历下半月月末时的月相,称"残月",呈(型。请读者注意,"残"的汉语拼音字母...  相似文献   

12.
以钱穆先生的《稷下通考》为依据,我们对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排异式的分析。我们认为齐国稷下先生是有“师”或“大夫”之职的君主之臣,而非单纯的君主之“师友”,稷下先生的社会地位具有模糊性、不连续和不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荀子思想和稷下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是战国时代特有的潮流;百家争鸣,言路开放,是齐国稷下独兴的学风。萄子生于战国之末,游学齐国稷下,而要实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主张建立封建专制政体下的思想统治,是他。三为祭酒”而不能善终于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5,(6)
关于设置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联络委员会的协议(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通过)中国、韩国、日本佛教界代表在首届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以下简称"三国佛教会议")上就设置"三国佛教会议"联络委员会问题进行了协商,达...  相似文献   

15.
周代齐国经济概观刘斌齐地是伏羲氏和神农氏的故土。伏羲教民"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中国渔猎经济从这里兴起;神农教民"木为耜,揉木为耒"以获取"耒褥之利",中国农业经济从这里发端;神农又教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6.
《齐风·还》“肩”、“牡”正诂方明《诗经·齐风·还》这首诗,描写了两个猎人追逐野兽相遇于山间而互相赞扬。其第一章:"并驱从两肩兮";第二章:"并驱从两牡兮";第三章;"并驱从两狼兮"。"狼"字不用注释,今人皆知;"肩"、"牡"是什么野兽呢?至今未得确...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道家化和道家的儒家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儒道两家从他们的创始人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对话。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里,稷下道家在伦理思想上吸收儒家的仁义学说及礼制文化;儒家的孟、荀在哲学上接受道家的宇宙论、自然观。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先秦儒家的道家化乃是指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而所谓稷下道家的儒家化,乃是指稷下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学化。  相似文献   

18.
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的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设有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术活动和政治咨询中心——稷下学宫。学宫创建于齐桓公时,也有学者认为是齐威王时,历时约一百四、五十年。穆下成为当时各派学者答本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定倾向的学派,后人称为“穆下学”。邹国的孟河和赵国的苛况,先后均曾到稷下学宫游学。孟子在齐威王和齐宣王时两度游齐;苟子在齐襄王时游学稷下,并三次出任学宫主持人——祭酒。孟子和苟子,均受到稷下学术思想的熏陶。《管子》一书中的《心术》、《内业》、《白心》等篇,乃是…  相似文献   

19.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相似文献   

20.
庄学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曾有人认为庄子是稷下先生,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沿用了这种观点,把庄子列为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受到很多学者的怀疑.而我认为,说庄子是稷下先生还是有充分的证据的.证据之一是:三国魏时期思想家嵇康在其《圣贤高士传》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