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士章,漳浦旧镇乌石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隔年进士及第,殿试赐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会典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2.
李炜 《福建宗教》2002,(6):42-42
津浦县旧镇岩仔顶.又称紫薇山。宋元时有紫薇寺,明中期毗邻佛寺建书院.培养学者.据县志及石磷记载:在此读书中科甲有17人:林功懋、林策、林一新、林士章、林士宏、林汝昭、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林楚、林士旗、林茂桂、蔡时鼎、刘霖及广东潮汕士子黄琮、黄文炳、张凤翼、张呜悟。魁星炫耀,誉满闽粤。紫薇学府以明嘉靖年林士章殿试探花及第为最,占尽风流。  相似文献   

3.
<正>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举,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官、殿试掌卷官等职。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慎因所谓“议大  相似文献   

4.
试论杨慎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享年七十二。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明代正德朝有名的内阁首辅。杨慎二十四岁时,中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而被贬谪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流放近四十年,最后死在那里。《明史》说:杨慎“肆力古学。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1512-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穆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神宗即位后,由于阁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的构陷,高拱被罢官。归家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太  相似文献   

6.
<正>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嘉靖十五年刊刻的《甘泉先生文集》,其文字多于通行的《甘泉文集》一至二倍。甘泉为湛若水(1466~1560)号,湛若水与王阳明齐名,《明儒学案》说“先生与阳明分主教事”,他是明代哲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学派是明代心学运动的主要派别之一。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曾从学于陈献章(白沙),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擢编修。正德中奉母丧归,庐墓三年,遂入西樵山讲学,嘉靖初入朝,升侍读,后  相似文献   

7.
殿试,又称廷试或御试,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皇帝亲自主持,在金殿举行。应考者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殿试试卷是中国封建帝王选拔高级人才的重要凭证,自科举制度发端以来,历代殿试原卷在内阁填榜后,都要保存在内阁大库,由于普通人难得一见而充满了诸多传说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8.
正嘉靖八年(1529年),朝廷缺台省官员,皇帝下诏从新科进士里推选。台省官是御史台及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的官员总称,包含部分比较重要的职位。众进士纷纷疏通各种关系,挤破头往里"杀"。有一位名叫郑世威的进士却说:"这才刚刚离开书本文章,就想得到台省御史的职务,也太急于仕途晋升了吧?"无意争名夺利的郑世威随后被任命为通州仓监,他欣然出京赴任。因为不追名逐利,也就不必攀龙附凤,郑世威在为官之路上更加刚正与清廉,甚至不惧得罪权贵。  相似文献   

9.
<正> 韩邦奇(1479—1555)是明代的唯物论思想家,也是明代“关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人。他是福建副使韩绍宗之子。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授吏部考功主事,转员外郎。正德六年(1511年),会京师地震,上疏论时政阙失,忤旨,谪平阳通判。正德九年(1514年),迁浙江按察佥事,辖杭、严二州。后逮系诏狱,罢官为民。明世宗即位,起山东参议。乞休去。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同兵变,起山西左参政。兵变平定后,即致仕去。嘉靖七年(1528年)起四川提学副使。后改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修撰。复乞归。寻,起山东副使,迁大理丞,进左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力改革防边御敌之弊。入佐院事,进右副都御史。又出巡抚山西,厘革积弊,为政清廉。居四年,引疾归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由于中外交  相似文献   

10.
正殿试,又称廷试或御试,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皇帝亲自主持,在金殿举行。应考者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殿试试卷是中国封建帝王选拔高级人才的重要凭证,自科举制度发端以来,历代殿试原卷在内阁填榜后,都要保存在内阁大库,由于普通人难得一见而充满了诸多传说和神秘色彩。据当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考订,随着清朝末  相似文献   

11.
李九龄,洛阳(今河南)人。唐末进士,后入宋,又于乾德二年(964)中进士第三人。曾为蓬州蓬池县县令。宋太祖开宝六年(968)四月参与修《五代史》,担任笔削(从事编辑工作),开宝七年(969)闰十月甲子日书成。其人颇具历史学养,有历史洞见;曾久居山中,交游不广,性情淡泊高洁;受儒道释三家影响皆深,经历国破家亡而入宋,空怀抱负;博学有诗才,著《李九龄诗集》一卷,已佚。  相似文献   

12.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13.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又作“彭际清”)述。收入《续藏经》第一四九册。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家世习儒,父兄皆以文学官于朝。年十六为县诸生,翌年中乡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授七品官(县官),辞而不就。他早年喜学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后转习道家的修炼术,三年无效而弃之。在友人的影响下,读明末高僧真可的《紫柏全集》,归心佛法。继而又广览袾宏、德清、智旭等人的著作,深信净土法  相似文献   

14.
正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变,明经考试重帖经墨义,进士考试则注重诗赋。明经科只要熟读经传便可以考中,进士科则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才能,所以进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另外,由于进士科  相似文献   

15.
石介,生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卒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字守运,号徂徕,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历任郓州、南京(商邱)推官。因丁忧归耕徂徕山下,在家教授《周易》,学者称徂徕先生。后得到富弼、范仲淹等人的荐引,入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学者从之甚众。为人笃学有志向,乐善疾恶,遇事敢说敢为,曾作《庆历圣德诗》,称颂一时名臣。 石介是宋初的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16.
汪登伟 《中国道教》2011,(1):31-34,50
《三住铭》为唐施肩吾(780-861)①所作。施肩吾,睦州分水(今属浙江)人,元和十年(815,一说十五年)进士,长庆(821-824)后隐洪洲(江西南昌)西山修道,暮年返回分水招贤乡(一说莫知所终)②。其所作《三住铭》,论气神形之旨,而为养生之用。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里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不是奖掖,而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18.
李文进,四川巴县(今四川重庆市区)人,嘉靖(1522—1566)中进士,历任衢州府(今浙江衢县)推官、给事中、浙江按察副使大岢岚兵备、山西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同右卫、副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在任期间,能够勤政爱民,除奸任贤;保卫边疆,屡建战功;维护佛法,护持五台山的佛教。因此,深受广大僧俗的尊敬爱戴。  相似文献   

19.
四川都江堰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原为明蜀康王朱承爚的夏宫,后毁于兵燹,都江堰回民集资购得并于此修建了灌县清真南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华民国初期增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内建筑再次修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之后历时三年,清真寺于原址原样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2,(1):F0004-F0004
四川都江堰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原为明蜀康王朱承爚的夏宫,后毁于兵燹,都江堰回民集资购得并于此修建了灌县清真南寺(都江堰清真寺前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华民国初期增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内建筑再次修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损之后历时三年,清真寺于原址原样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