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学校、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列宁哲学思想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5人,收到论文近50篇。在闭幕式上正式成立了全国列宁哲学思想研究会。下面着重反映对列宁唯物史观思想的讨论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六十周年而举办的全国列宁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2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发起的。来自首都和26个省、市(区)从事列宁哲学思想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者,首都一些报刊和出版部门的代表,共16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资料79篇。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列宁的革命实践和伟大贡献,学习和继承列宁的思想遗产,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会、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人民日报理论部、《求是》杂志哲史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北京日报理论部、《当代思潮》杂志社于4月19日至20日,在京联合举办了理论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邓力群、胡绳、许立群、江流、邢贲思以及在京的有关专家学者近100人。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与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近30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们以纪念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  相似文献   

5.
由黄楠森、曾盛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传》,较详细地记述了列宁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生涯。全书60万字。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叙述和研究,占据了相当突出的地位,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了一件重要工作。《列宁传》评介了列宁的所有哲学著作,并把它们放在列宁的整个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来考察。在介绍列宁主义其他内容时,也努力发掘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这对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杂志于1956年(第5期)4月列宁诞生86周年纪念时,发表了列宁的新的文献。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对于这些新的文献分别报导说: 这些文件是列宁在1919-1922年间写的。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纲领委员会的)纲领的一般政治部份第三点草案”中,列宁揭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及其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列宁指示说,共产党的任务是在于,吸收日益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运用民主的权力与自由,并扩大它们的物质前提。在1922年4月12日写给H.阿辛斯基的信中,列宁强调指出研究地方的先进经验,及其广泛推行的重要性。列宁写道,这种工作做得越多,我国的全部建设工作便改善得越好。  相似文献   

7.
<正>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会承办的"纪念列宁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于2010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诸多国内学术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物质定义新探卞敏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给物质概念下过著名的定义。在对列宁物质概念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概念不同于恩格斯的物质概念,即列宁的物质概念是认识论范畴,而恩格斯的物质概念是本体论范畴。如果...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一百一十周年。 列宁留给我们的哲学遗产是丰富的、宝贵的。他写作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文献。他在俄国的民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发起的首次全国《哲学笔记》研究与教学讨论会,于去年12月8日至1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六十余人。会议开得紧凑、集中、热烈。大家一致认为,《哲学笔记》是列宁继《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后,又一部划时代的哲学巨著。它既是列宁酝酿哲学新突破的思想实验室,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宝库。我们决不能因为它是以笔记的形式叙述的,就忽视和低估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此评价的基础上,与会代表集中对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学会主办,首届列宁哲学思想讲习班于1986年8月1日至10日在桂林举行.参加讲习班的代表近三百人,其中有来自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及解放军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还有部分来自工矿企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年到1920年读某些哲学基本著作时所作的一些注解、摘要和评语的一本汇集。使人对这本著作有着特殊兴味的地方也正在此:它好像引我们走进了列宁思想的实验室;让我们“从内部”去研究列宁,去在他构思的萌芽和过程中,抓住构成他伟大著作之理论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这些笔记原文的大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即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部分,是在1914到1916年间写成的。即使这点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到列宁如何去研究哲学:越是在有最紧急、最艰巨的政治实践任务需要他去完成时,他越尽最大的努力去作理论方面的钻研。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信仰是列宁一生所坚持的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共产主义理想及人生目标的相信和认同。列宁信仰的形成,与时代及家庭环境和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熏染密切相关。探究列宁信仰,对于我们肯定社会主义历史、培育主流信仰、完善主体自我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哲学学会、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984年2月29日在西宁联合召开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会员围绕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以及十月革命后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等问题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要求理论工作者要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努力探索,纠正那种有意无意地回避实际问题的错误倾向,使哲学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界对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贡献和现实价值的认识迄今仍不一致。有人提出 ,列宁自始至终并未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列宁晚年新经济政策的创新 ,“就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看 ,主要表现在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发展方面 ,这与列宁在世时俄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阶段是一致的”。 (智效和 )我以为 ,任何理论创新总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前人 ,总是意味着对现有理论的部分“改变” ,总是在某些重大历史课题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列宁的两大突出创新成果中 ,“新经济政策”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开创性成…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中国马哲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会、北京市哲学会马哲史研究会于4月中旬在人民大学联合召开了“列宁与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5人出席。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会同志指出,列宁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遇到严重挑战的时期产生的。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不仅面临外部的威胁,而  相似文献   

17.
由厦门大学哲学系副主任高英伟副教授主编的《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一书已成书。这本内部教学参考书,是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中,特别是1980年年底在全国部分院校列宁《哲学笔记》学习讨论班的讲稿以及编写的全部材料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的。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列宁《哲学笔记》的学习与研究,是按照原著的顺序,选择一些重要课题,结合段落大意和有关论断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讲稿,内容涉及原著全书,共三十个专题;  相似文献   

18.
张一兵 《哲学动态》2007,5(10):11-14
以往苏联、前东欧学界和西方列宁学的学者在研究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将其视为一本书,但这个作为一本书的《哲学笔记》是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一个列宁在长达20年之久的时段中学习和研究哲学的不同摘录笔记、札记、心得和阅读批注的有明显理论性质级差的文献汇集。所以,列宁的“哲学笔记”并不是一部现成在手的哲学著作,它只是记录了列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哲学学习和研究的各种不同性质、形式多样的亚文本和似文本群。它直接反映了列宁自己的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一个跨世纪的复杂思想认识过程。专门标识…  相似文献   

19.
一 《哲学笔记》是列宁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它是列宁研究哲学时各种读书笔记的汇集,其中包括三十二篇读书笔记和五篇读书批注。写作年代从1895年开始到1916年为止,但其主要部分写于1914—1916年。就内容看,《哲学笔记》中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神圣家族》一书的笔记外,列宁大量阅读了资产阶级哲学,哲学史、自然科学等著作。列宁最注意的是黑格  相似文献   

20.
同志们!伟人的创作是一座奇异的思想宝库。我们已故的导师和领袖就是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这座宝库卷帙浩繁,必须从中有所选择。我的题目不能过大,因为列宁丰富的思想遗产是极为广博,取之不尽的。因此,我把自己发言的题目限定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即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作为自己最后、最睿智、最费斟酌的话,和作为自己最后的、最为深思熟虑的指示而留下来的思想的综合。我要谈谈党提出的透彻而天才的整体工作计划。我们的党是列宁缔造、率领并引向胜利的。在英勇、严酷的国内战争岁月里,是列宁领导了党,以后改组了党,率领党重新投入业已开始的伟大经济工作时期的战斗。列宁同志对我们的最重要遗训,包括在五篇内容极重要、极深刻的文章中:《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合作制》。如果我们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