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学的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不幸去世了 ,消息传来 ,举世为之震惊 ,为之痛悼 :我是最早知道这消息的一个 ,所以格外感到伤痛!我与赵朴老认识已经很久了 ,但直到80年代我才有机会陪同老画家朱屺瞻先生去拜见朴老 ,那时两位老人互致景慕之情 ,朱老还向朴老赠送了他的画作 ,而赵朴老在新中国的宗教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事业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 ,早就为广大人民所崇敬了!近几年来 ,我的乡友邱嘉伦先生常为佛学的事去拜见朴老 ,我也随着邱先生一同前去 ,因而常能与朴老晤谈。1998年8月 ,我第七次去新疆调查玄奘取经回国的路线 ,终于在帕…  相似文献   

2.
2001年4月3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冯其庸发现考实玄奘取经之路暨大西部摄影展。”笔者幸而观瞻,甚开眼界。冯其庸先生是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是世界公认的红学专家,以考据型学者闻名遐迩。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他以玄奘法师百折不挠的“舍身求法”精神为生命支柱,“乘危远迈,杖策孤征”(侯仁之题句),先后七次考察西域。1998年秋,终于找到了海拔4700多米的明铁盖达坂,即古代典籍中所载的“瓦罕通道”,也即玄奘从天…  相似文献   

3.
丁和 《佛教文化》2011,(5):108-109
吴承恩的巨著《西游记》,是由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神化而来的,但玄奘与高昌国王鞠文泰结拜为兄弟的这段真事,吴承恩却只字没提。玄奘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里也没提及,实在是让人有点遗憾。  相似文献   

4.
<正>4月29日,由霍建起导演、邹静之编剧、黄晓明主演的电影《大唐玄奘》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大唐玄奘》讲述的是1300多年前,玄奘法师不顾艰难险阻前往天竺求法取经的故事。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仅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686部),这部佛教高僧传记电影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大唐玄奘》展现了一代高僧舍身求法的奉献精神电影《大唐玄奘》用2个小时的镜头语言,真实还原了玄奘历经17载的艰难取经之路,不戏说、不传奇,影片以目前存世的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撰文的《大唐西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底,我应邀赴台湾进行宗教考察。其间,到了中法师创办的玄奘大学参访。这所刚创办一年以玄奘冠名的大学,以倡导玄奘精神为办校宗旨,实际上是面向俗家子弟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是台湾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令人瞩目的是,这里不久将从南京灵谷寺迎...  相似文献   

6.
灼炽的求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法显、玄奘等僧至印度巡礼佛迹、取经学法的艰难历程与他们带回的梵文经典和所译汉文藏经。他们分别把自己去印度巡礼求法的旅行见闻记录下来,撰成《法显传》、《大唐西域记》。这两部著作对我们研究当时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地理和风情民俗、中印文化交流,都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男女老幼都很喜欢,从电视剧到现在的动画片,81难的故事让人百看不厌,这当然是吴承恩的故事写得精彩,非常吸引人。在前几天看《西游记》(续集)时,猪八戒又一次提出分行李要散伙,这使我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存在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孙悟空则象征着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但孙悟空又…  相似文献   

8.
玄奘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僧人,近20年来,对玄奘的考古学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视野,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玄奘取经路线及沿路遗址和文物;2.与玄奘相关的寺院;3.与玄奘有关的图像;4.玄奘遗骨及舍利的流转;5.与玄奘有关的出土及石刻文献。那些更加能够说明玄奘日常生活的文物还没有完全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于《大唐西域记》的史料分析也需要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9.
《维摩诘经》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典籍之一,自东汉严佛调以迄唐代玄奘,曾历七次汉译。本文对玄奘重译此经的时间、缘由、文化背景及现实效果作了细致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2月4日,首都及河南的近30位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座谈会,讨论加强玄奘思想研究和修复玄奘故里等问题。玄奘是唐代高僧,我国著名的佛学家、哲学家、因明家和翻译家,世界文化名人。他不畏险阻,舍身求法,西天取经,声隆五印。他学成回国,先后译出《因明入正理论》和《因明正理门论》两部新因明经典著作,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对中国逻辑史和世界因明史作  相似文献   

11.
法舫法师(1904-1951),是我国当代海外著名高僧、世界著名学者,玄奘到印度取经,法舫到印度讲法,可说是古有玄奘,近有法舫。他熟谙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在国内,他曾任《海潮音》主编、北京柏林教理院教授、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主任、雪窦寺和密印寺住持,并  相似文献   

12.
一以前只听说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人人都要出家一次,而今笔者有幸成为中国佛教协会派出的第一批留缅学僧,先在缅甸仰光国立佛教大学留学了两年多,后又转入缅甸上座部国际佛教大学。每年寒暑假,我们都要去坐禅中心坐禅。通过这三年的学习和接触,始对缅甸的出家风俗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才知道缅甸确实几乎人人出家,有的出家两次、三次乃至七次。如我在幸福坐禅中心碰到一个印度小男孩,只有13岁,却已出家七次了。幸福坐禅中心是我放暑假后去的第一个坐禅中心,也是我到达缅甸后除我们所在的学校外最先接触的寺院。现我将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介绍…  相似文献   

13.
桑吉扎西 《法音》2004,(10):31-43
我想日本的僧人都十分崇敬玄奘法师、鉴真和尚,也都受过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和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精神的感召。可以说,日本的圆仁与中国的玄奘、鉴真一样伟大。虽然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舍身求法的精神。至于说到他们对中日佛教文化的影响,毕竟玄奘大师、鉴真和尚的名气太大了。比如玄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韩国,由于有了  相似文献   

14.
王俊 《天风》2006,(10):2-3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昵?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经文:太18:21—35 彼得向主耶稣提问:若有人得罪我,饶恕他七次可以吗?耶稣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并且讲了一个比喻,作为为什么要饶恕人七十个七次的原因。由此看来,宽容与饶恕不仅是当时门徒们所要学习的功课,也是今天的信徒应该努力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圆仁———中国的玄奘我想日本的僧人都十分崇敬玄奘法师、鉴真和尚,也都受过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和鉴真和尚东渡弘法精神的感召。可以说,日本的圆仁与中国的玄奘、鉴真一样伟大。虽然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舍身求法的精神。至于说到他们对中日佛教文化的影响,毕竟玄奘大师、鉴真和尚的名气太大了。比如玄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韩国,由于有了小说《西游记》的广泛流传,日本、韩国甚至越南的孩子都知道《西游记》的主人公唐僧,也就是大唐三藏玄奘法师。相比之下,在日本传统文化观念中,佛教徒还是习…  相似文献   

16.
论玄奘精神     
黄心川 《法音》2000,(12):8-10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旅行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共庆玄奘三藏院的落成、玄奘顶骨舍利安奉、增勤法师方丈升座仪式暨“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感到无比的兴奋。在此祝贺大会成功,并向到会的高僧大德、专家教授致以衷心的敬礼!  玄奘毕生追求的事业和奉献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为我国各族人民和亚洲各地的民众所珍视,显现出万丈的光芒。近年来很多国家的学术界、出版界和新闻媒体都发表了不少有关玄奘生平事迹的著作、影视作品。印度和中国召开了一系列纪念玄奘的…  相似文献   

17.
修道之路是崎岖坎坷的永生之路,我甘心去蹒跚而行,追随基督。修道生活是用酸甜苦辣酿造的玉液、琼浆,我欢欣去做那小小的一滴。福传是给沉沦的心灵送去希望之光,这使命神圣光荣而艰巨,我决不退缩!“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因天主的拣选,教会的需要,我成为一名修道人,我由衷自豪!  相似文献   

18.
七次,够吗?     
林孔华 《天风》2006,(4):18-19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十个七次。……  相似文献   

19.
外事简讯     
《法音》1986,(6)
以坂本广博为团长的日本第二次日中友好佛教仪礼研究访华团一行10人于8月22日至9月2日访问我国,到新疆地区参观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遗迹,研究我国的佛教仪礼。该团在访华期间,还访问了北京、上海等地。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以日本立佼成会次任会长庭野日(钅广)为团长的“日本立正佼成会玄奘法师佛迹巡拜团”一行7人于8月12日至28日访问我国。庭野日(钅广)发愿沿当年玄奘法师取经之路巡拜佛迹,曾在1983年8月访问北京、陕西、甘肃等地。该团到北京和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  相似文献   

20.
精进佛七开示莆田广化寺方丈学诚第一天(农历十一月十八日)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从昨天晚上起七到今天,二序大众都来参加了。看到大家一起认真地念佛,我很受感动!我虽然出家已经十多年了,参加过很多佛七、禅七,出外参学也有不少所见所闻,但在广化寺还未曾主持过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