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量临床实验结果及流行病学资料已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在冠心痛防治中能显著降低心血管危险.但他汀类是通过何种模式产生这一作用,至今仍未得出定论.四种模式可用来描述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探讨,能使我们对他汀类的作用机理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也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及确定他汀类降低心血管危险的作用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血红素分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分解血红素最终生成胆红素、一氧化碳和铁.这三种产物通过抗炎症损伤、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增殖、抗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管张力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途径对心血管系统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研究显示,HO的诱导剂及多种能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药物能诱导 HO-1表达增加,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调节血压的作用.因此开发临床可应用的HO诱导剂,甚至开发HO的基因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孙龙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6,39(6):1346-1352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研究方法,采用驾驶经验2(新手,有经验)×自我评估的能力2(高,低)×危险类型2(明显,隐藏)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驾驶员驾驶能力的自我评估和驾驶经验对危险知觉及视觉注意的影响。采用驾驶能力量表和基于动态交通视频的危险知觉任务对86名驾驶员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新手和有经验驾驶员自我评估的能力与危险知觉反应时间之间相关不显著,这说明两组驾驶员对自己驾驶能力的认识和评估不准确。有经验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比新手快。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他们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比同龄驾驶员和有经验驾驶员慢。然而,有经验驾驶员自我评估的能力与危险知觉反应时间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与新手相比,有经验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首次注视较快,总注视时间更长。与同龄驾驶员相比,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他们对危险的首次注视较慢,对危险的总注视时间更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可能会提高他们的风险接受阈限,由此降低了他们对危险的反应速度。未来驾驶训练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新手对驾驶能力的自我评估偏见,改善他们的视觉搜索模式以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考察两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注意偏向的成分。在高低能量食物分别和非食物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警觉(加速探测)-回避(早期和总体的回避)模式;失败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回避(早期定向回避)-维持(早期维持)模式,即在早期注意更少的定向于高能量,但一旦注意到就出现维持偏向。在高低能量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维持);失败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总体的维持) 。总体上,我们发现了不同亚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能量效应,即失败者比成功者对高能量食物注意更多的眼动证据。  相似文献   

6.
危险知觉是指驾驶员在交通情境中对明显危险和潜在危险的识别、预测和反应的认知加工过程,是驾驶员对当前交通情境形成的连续而富于变化的复合认知表征。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行人过马路这类明显危险,新手和经验驾驶员危险知觉表现都非常出色。但是当明显危险(行人)和潜在危险(前车制动)并存时,经验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知觉反应是否会突显出优势呢?本研究通过设置两种交通场景:行人单一危险条件和行人-前车双重危险条件,考察不同经验人群对行人危险的反应及眼动特点。在第一个研究中,使用Tobii T120型眼动仪,通过反应时和眼动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危险场景中,不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的行为反应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指标(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的影响。采用2(交通场景:行人场景、行人-前车场景)×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交通场景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驾驶员对行人危险进行反应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数据(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实验要求被试观看交通场景视频,当发现危险时,立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前车条件下,经验组被试的反应时快于新手组(p=.039)和无驾照组(p=.013),F(2,30)=3.98,p=.029。无驾照组被试对行人的平均注视时间长于经验组(p=.043)和新手组(p=.024),F(2,30)=3.39,p=.047,ηp2= .18。无驾照组被试对场景的水平搜索广度均小于经验组(p=.006)和新手组(p=.016),F(2,30)=5.17,p=.012,ηp2= .26。在第二个研究中,对研究一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双重危险场景中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及信息加工效率的影响。采用2(兴趣区类型:行人、前车)×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兴趣区类型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搜索行人和前车时的眼动数据(总注视时间、搜索次数和平均搜索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3),F(2,30)=5.99,p=.006。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4),F(2,30)=5.50,p=.009。在有前车条件下,控制了性别、年龄后,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时间越长,对行人的危险反应时越长(β=.393,p<0.05,R2=.308)。这些结果说明:无经验和新手驾驶员糟糕的搜索行为不仅仅是由于操作抢夺认知资源或者情绪紧张导致的。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更低,搜索模式不够灵活,也是导致新手驾驶员行人碰撞事故率更高的原因之一。驾驶员培训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和搜索模式灵活性。积累更多的驾驶经验可以提升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的视觉搜索和注意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加快危险反应时间。未来的驾驶员培训应加强对新手驾驶员搜索技能的培训,并持续提供更多的驾驶员继续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发展可导致重要器官的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提倡理想的降压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应当具有一定的器官保护作用,降压的获益体现在对器官的保护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降低方面。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仁泽  陈孟达 《心理学报》1997,30(2):172-177
对厦门市四类中学(高中)入学考试分别进行Q型与R型因素分析,并计算因素得分。通过对样品点(学生)的相似系数矩阵的研究,找出控制所有学生的三种典型代表;通过对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研究,找出并估计支配所有指标的四种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降压达标对器官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发展可导致重要器官的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提倡理想的降压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应当具有一定的器官保护作用,降压的获益体现在对器官的保护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降低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发生抑郁及焦虑。而在严重精神症状(如抑郁或/和焦虑)者中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抑郁增加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预后。其机制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医疗措施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差、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由于其较好的耐受性且无明显的心血管副作用而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及焦虑的药物治疗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确定抑郁及焦虑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临床上应更加关注焦虑对冠心病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焦虑能否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不同剂量他汀药物治疗后住院期间疗效比较,纳入首次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强化治疗组入院时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40mg/晚,直至出院;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术前及术后、出院前测定心肌标记物,术前及出院前测定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同时记录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结果出院时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NT—proBNP出院前较术前升高,对照组升高显著(P=0.000)。组间比较NT—proBNP,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P=0.020)。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无MACEs发生。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内可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以孙彦等人(2012)所研究的”MP3购买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2(时间压力:有时间压力/无时间压力)×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1/图形版本2)×2(品牌类型:品牌A/品牌B)三因素混合设计探讨了时间压力对品牌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无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品牌决策偏好受到了图形版本的影响,即出现了图形框架效应;(2)在有时间压力条件下图形框架效应对品牌决策偏好的影响被弱化了,说明图形框架效应是一个精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2型糖尿病代谢特征及发病的危险因素,选取大连地区91例有家族史的T2DM患者为病例组,以44例患者的配偶(糖耐量正常)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两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腰臀比和Ln(HOMAIR)病例组高于对照组,而Ln(HOMAβ)则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影响T2DM发病的因素有心血管疾病史、Ln(HOMAIR)及Ln(HOMAβ)。由此可见T2DM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史和Ln(HOMAIR)为发病的危险因素,Ln(HOMAβ)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Gevers等的实验范式,以判断数字大小并选择不同言语符号方向信息左右为任务。材料为阿拉伯数字(1、2、8、9)和汉字、英文单词符号(“左”、“右”、“left”、“m#t”)。考察在不同语言符号方向信息下数字-空间联结SANBC效应的编码方式,结果发现:(1)在汉字和英文符号信息下,被试在数字大小比较任务中都表现出SNARC效应;(2)在汉字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编码方式主要存在视觉空间和言语空间编码,且以言语空间编码为主;(3)在英文符号方向信息下。SNARC效应的鳊码方式主要是视觉空间编码。  相似文献   

15.
观察和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宫腔镜检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无痛门诊宫腔镜检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K组)。统计患者麻醉满意度、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情况和术毕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K组相比,R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0min(T2)循环和呼吸抑制较明显(P〈0.05),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长(P〈0.05),术毕镇静效果较差(P〈0.01),麻醉满意度较低(P〈0.01),同时心血管用药次数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K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R组(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丙泊酚一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术能够使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提高麻醉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心血管用药次数和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两个方面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进行探讨。采用2(建议来源:来自普通群众/消防人员)×2(关系亲疏:关系亲密/关系疏远)×2(任务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完全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材料以突发事件为背景,根据Kahneman(1981)研究的经典“亚洲疾病问题”改编。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240名来自济南和重庆的大学生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①建议来源影响被试的决策反应,尤其是当建议来自专业人士(如消防人员)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②关系亲疏导致不同的框架效应,在拯救包括亲属在内的受灾人群(关系亲密)时,框架效应非常明显;但当拯救陌生人(关系疏远)时,决策者表现出偏好于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③当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共同作用于被试决策时,凡涉及关系亲密条件时决策者不管建议来源都表现出明显的框架效应;而当关系疏远时不同的建议来源导致决策者的决策框架不同。这说明,不同的建议来源和关系亲疏对突发事件下的决策框架效应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随意编码的研究范式验证随意编码条件下自我参照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否是自我积极偏差以及由自我积极偏差引起的注意。设计了2(参照条件:自我与他人)×2(形容词效价:积极与消极)的三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效价与参照条件都是组内变量;实验二效价是组内变量,参照条件是组间变量;实验三效价是组间变量,参照条件是组内变量,三个实验结果均发现:自我参照条件下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再认率显著高于他人参照条件;消极效价词的再认回忆率显著高于积极效价词;参照条件与形容词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说明,自我参照效应的发生不依赖于与他人参照条件的比较而产生;消极效应也不依赖于积极效价词的存在而发生;注意可能是随意编码条件下自我参照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25-(OH)2D3是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细胞内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结合,除了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还发现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肿瘤等。然而,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基于YAH地图进行方位判断时是否存在方位效应及其表现形式。方法:90名被试分为三组参加三个被试内设计实验,实验一为基于YAH地图的绝对朝向判断,实验二为基于YAH地图的相对方位判断,实验三为不同绝对朝向条件下(失匹配)的相对方位判断。结果:绝对朝向判断中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北优势效应,反应时上表现为“0°〈(90°/180°/270°)〈(45°/135°/225°/315°)”;相对方位判断中存在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反应时“(0°/90°/180°/270°)〈(45°/135°/225°/315°)”;失匹配条件下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0°〈(90°/180°/270°)〈(45°//315°)〈(135°/225°)”,相对方位效应模式不受绝对朝向影响。结论:基于YAH地图定向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相对方位效应,相对方位效应不受绝对朝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连续调查我院心内科行择期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记录患者静息血压和心率,填写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自制担心评定量表、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PSS 17.0软件对焦虑抑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介入患者术后血压(141.2±10.6)mmHg /(75.1±11.9)mmHg 较术前(145.4±18.0)mmHg/(79.8±12.2)mmHg 显著下降,心率(72.1±11.6)次/分也较术前(78.2±12.9)次/分显著降低;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43.4±8.4),焦虑水平与学历、血压及心率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下降(41.2±7.6,P<0.03);抑郁水平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本结果提示择期介入治疗心血管病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焦虑,焦虑水平与年龄、学历、血压、心率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