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过一些选样的人:他们面前好象总是有什么东西堵着、挡着,有人成功了,他觉得自己不行;有人失败了,他觉得这人太无能;有人高升了,他觉得这人一定用了什么手腕;有人受到一点欣赏,他又觉得这人其实没什么了不起…… 这种人其实是在不停地和别人较劲,而这种较  相似文献   

2.
老鼠与兔子     
徐子 《思维与智慧》2007,(11):20-21
老鼠和兔子是邻居,虽然关系平淡,没什么来往,但也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忽然有一天,老鼠打破了这种局面,手段恶劣。这让免子忍无可忍,便怒气冲冲地找到老鼠,指责说:“你在我家周围疯狂地挖洞,究竟是什么意思?”兔子是素食主义者,老鼠自然不会怕它,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发展我的房地产,关你什么事?”兔子说:“你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太不讲道德了。”老鼠嬉皮笑脸地说:“如果你能补偿给我5公斤小麦,我就停止施工,还你一个清净的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周志治 《天风》2004,(4):36-37
路加福音18章15至17节中说:“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4.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5.
飘渺的武当     
武当我上去过几次,问我最深刻的印象,我只能说两个字:飘渺。 这并不是说武当好雾,即使偶得睛日,它也会无缘无故让人不可理解地来一团团洁白的云絮,棉花糖一般在山峦之间,遮住你远去的望眼。  相似文献   

6.
读到一段神话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屋檐下避雨,看见观世音菩萨撑着伞走过来。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  相似文献   

7.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譬如,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  相似文献   

8.
我为女友小丽介绍了一个对象——小张。这天,在我家里,他俩见面。我来了个开场白之后,便撤到外屋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小时,就见小张低着头走了出来,他告诉我要赶回部队去开会,便走了。我忙进到里屋问小丽:“你看小张这人怎么样?”小丽说“人还不错。”“那你怎么也不起身送送人家?”我说。“还送啥,才坐了半个小时,就急着要走,准是他没相中我呗!”我发现桌上有张纸条,便问:“这是什么呀?”“哦,他说,他晚饭后一般都在宿舍里,他宿舍旁边就有个电话,他说着说着,就在纸上写了起来。”“这写的是电话号码呀!”“是吗?”我又问:“你刚才是不是没怎么说话呀?”  相似文献   

9.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10.
路易斯·帕罗是美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在这位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大型布道会的世界著名布道家面前,赵启正坦率而幽默地说:“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帕罗的回应是:“我不能对您布道。”帕罗如是说,是因为,他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会见赵启正这位很受许多外国人欢迎、很使诸多记者折服的“大人物”的。帕罗见面就说:“赵先生,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您,您正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您成了报纸新闻的头条人物,所以我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多次看到您。”这…  相似文献   

11.
我嗜杯中物。喝酒的佳境即是“半梦半醒之间”。人太清醒了,缺乏一种朦胧的意趣;而太混沌了,又会丧失一种感知的欣悦。所谓陶醉,便是那种似真似幻的境界。逢酒必醉的叫“酒鬼”,畅饮不倒的叫“酒漏”,这只能算作一般酒徒。酒喝得豪情万丈、众人皆醉已独醒的叫“酒魁”,可这还不是至境。酒之圣者名曰“酒仙”。飘飘欲仙即“半梦半醒”之状态也。“梦”,是浪漫主义;“醒”,是现实主义。我们做人就要懂得“虚”与“实”结合的妙处。  相似文献   

12.
今晨让我们听主耶稣对我们每个人说:“我必帮助你。”“帮助你”,在我——你的神,实在是一件小事。你想想我已经为你所作的,还会不帮助你吗?我曾用自己的血把你买了来。为什么会不帮助你呢?我曾为你死,我曾为你完成了更大的事,还不为你作这小事,帮助你吗?  相似文献   

13.
事奉     
单信 《天风》1994,(10)
在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RSV)中,“事奉”一词译作“崇拜”,有时又译作“服事”。这说明“事奉”就是敬拜服事神(“事”有时也写成“侍”)。 “事奉”既然是一种敬拜,那么他服事的对象应该是专一的,圣经从来没有说要“事奉人”。相反,耶稣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太4:10),又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  相似文献   

14.
勇敢挺身而出:不论身处什么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急着“现在”和他交谈。  相似文献   

15.
我原来有一个朋友,人很孤僻,而且行为乖张,身边几乎没什么特别近乎的朋友。有一次他又和别人吵架之后,我平静地问他:你感到幸福吗?他想了一阵说:“我没想过。”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过分热心的外交家曾经说过,“国家没有道德,只有利益。”因此,我们看到国家的理性有时比道德规则得到优先的考虑;一位漂亮的美人儿到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来作证,重复了无疑是别人对她说过的话:“有时候应该善于置身于法律之上”!在一个毫无节制地运用国家的理性只能导致令人再也不能容忍的暴力行为的时代,我们来估量一下这些说法在多大程度上可能是轻率的。一种长期的和有风险的利益考虑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只能增加某种利益考虑的困难,这种考虑从来就不能全面地指导它们的政策。事实上,要使这种考虑能够指导政策,就应该考虑每一个行动的结果,而且因为小事情有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不应该忽视任何“克莱奥佩特拉的鼻子”。掌握权力的人在固执地  相似文献   

17.
学像小孩子     
谭佐时 《天风》2003,(8):56-56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正如每个人都有他的缺点一样,小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的主耶稣非常重视小孩子的优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18:3-4)可见,小孩子的谦卑是何等的重大! 至于小孩子除了谦卑以外的诸般优点,主耶稣没有提及,只好让我们进一步去观察和考究了。 一天,闲来无事,我站在小孩子旁边,观察他在做游戏与做作业时,发现他有时小心翼翼、辛  相似文献   

18.
小学升初中,女儿欣欣的成绩让我进退两难——281分,只能进区普通初中。我心焦如焚却又毫无办法。实打实地说,欣欣这个成绩是我早有预料的;只不过是出于父亲的心理,不愿也不敢面对罢了。冷静地回顾欣欣的小学四、五、六年级生活,我有一点疑惑:是不是自己给女儿带来了负面影响?有一种感觉,自从女儿五年级下学期时那次家长会之后,欣欣对学习、对老师都没什么热情了,学习成绩也是丝毫不见长进。  相似文献   

19.
换一种眼光     
有一个人对自己正住着的房子不满意,就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要把房子卖给别人,自己另外再建一座。过了一段时间,他的一个朋友碰上他,关切地问:“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出售房屋的广告,现在你的房子已经脱手了吗?”这人说:“噢,那则广告是房屋中介公司刊登的,可是现在我已经不想卖了。”“为什么?”朋友问他。“因为我看了中介公司对这幢房子的描写,觉得它正是我理想中  相似文献   

20.
王颂 《佛教文化》1994,(3):25-26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小册子。翻开几面,我立刻被书中质朴而亲切的语言、简易而深刻的道理打动了。这本小书叫《幸福之道》,是台湾“安祥禅”的创立者、导师耕云先生近期的一篇演讲。 谈到幸福,可以说这是人类漫长的思想长河中浴如烟海的诸多著作所共同讨论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会有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无知的小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有时却彩着大眼睛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