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军 《中国道教》2001,(1):27-30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与金坛两市之间 ,原称地肺山 ,又名句曲山。据《茅山志》载 :西汉景帝时 ,陕西咸阳南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于山安扎茅庵 ,行医济世。茅氏兄弟仙逝后 ,山之远近黎民百姓为铭感茅氏生前恩泽 ,更句曲山为三茅山 ,后世简称茅山。茅山道是在梁朝陶弘景时所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 ,奉“上清”经 ,并虔奉于茅山成道的“三茅真君”。它倡导三教调和 ,佛道双修 ,从南朝至北宋中期 ,茅山名师荟萃 ,高道辈出 ,历为诸朝所重 ,尤在唐代显赫。唐朝 ,“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音乐的兴起和繁盛 ,谱写了音乐史上的新篇章 ,亦为道教音…  相似文献   

2.
再登茅山     
茅山是一座美丽的山,古老的山,传奇的山,英雄的山。她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境内,山脉南北走势,北低南高,境蜒起伏,连绵数十公里。西汉景帝四年,由陕西咸阳来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结庐采药,济世救民,得道登仙后被奉为茅山道教的祖师,后人感其恩泽,故将句曲山改为茅山。主峰为大茅峰,山势陡峭。峰顶建有全国重点道观茅山道院,气势雄伟。整个山势犹如一条绿色苍龙,横卧在鱼米之乡的锦绣江南大地上。山上景点繁多,有九峰、十九泉、三十六洞、二十八池之胜景。其境之内,可谓是峰恋叠蟑,云雾缥缈,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洞穴探幽,…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陕西咸阳人茅盈携两位弟弟茅固、茅衷来茅山修道成仙后 ,世人尊称三茅真君。三君曾显祥瑞化白鹄会集茅山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 ,传说三君各治一山 ,时人称句曲山为大茅君山、中茅君山、小茅君山。经书称赞是时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灾害不起。后人为纪念其功德 ,立庙祭祀 ,时称“白鹄庙” ,遂改句曲山为茅君山 ,简称茅山。尔后 ,四方信士来此敬香 ,延续至今 ,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白鹄即天鹅 ,简称鹄 ,因其全身白色 ,故又称白鹄。形状像鹅而形体较大 ,全身白色 ,上嘴分黄色和黑色两部分 ,脚和尾巴都短 ,常生活在海滨或湖边 ,善飞 ,吃…  相似文献   

4.
为摄制《中国道教斋醮·茅山卷》录像片,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又多次赴茅山采访、调查,现将我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情况和看法列如下。一、茅山道教音乐的历史资料在全国道教中是记载最多的地区之一江苏省茅山,原名句曲山,西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盈、固、衷)在此修道,被后人尊奉为三茅真君,山亦易名为“茅山”。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和音乐,茅山派即上清派,隋唐时代又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  相似文献   

5.
洞天福地话茅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西南的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由北向南 蜿蜒数百里,主峰大茅峰海拨372.5米,以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而闻名于世。 据《茅山志》记载,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西汉时陕西咸阳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不远千里来此修道、采药炼丹、济世救人,得道成仙后被尊称为“三茅真君”。三茅为百姓采药治病的功德被人们深深地怀念,茅山也因此而得名。 茅山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等胜景,更有韩愈、李商隐、陆龟蒙、顾况、王安石、汤显祖、康有为等历代名家留下的诗文碑刻。 第八洞天,名不虚传,茅山…  相似文献   

6.
一、帝王之师唐朝的皇帝推崇道教、尊礼道士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玄宗、武宗曾亲受法箓,成为道士皇帝。唐武宗所尊赵归真邪术干政,臭名昭著;而玄宗所尊司马承帧、李含光师徒,却是有唐一代的著名高道。据《旧唐书》,司马承祯(647~735),字子微①,河内温②(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仕宦世家,饱读诗书却不肯做官,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二十一岁时出家当了道士③。先居嵩山,以上清派第十一代传人潘师正为师。后游句曲山(即茅山)、天柱山、衡山等道教名山,长隐于天台山王霄峰,自号“白云子”④,又号“天台白云”⑤。…  相似文献   

7.
程军 《中国道教》1995,(4):19-21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人。他三十七岁(公元492年)弃世入茅山(今江苏省句容县句曲山)。他博学多才,在天文、物理、医学、化学等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政治家,梁时人称“山中宰相”;他同时也是一位道教领袖,因创立茅山宗而闻名。 今人对陶弘景研究颇多,然对其科学活动时间及对天文物理的贡献研究不够,本文将对此部分内容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8.
閤皂山概述     
閤皂山俗称閤山,又名葛岭,因山中树木苍郁,如同墨染,得名“閤皂”,取其“形閤色皂”之意。左有閤水,右有感溪,环山合抱,形如双龙护珠。閤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面,是武夷山西延的支脉。有九十九峰,绵延二百余里,在历史上与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为江南三大名山。其主峰凌云峰海拔807.5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它以其独特美丽的风光深为广大游客和信士们向往,被称为“神仙之府”。 閤皂山早在汉晋时期,即有道教灵宝派始祖葛玄和其孙葛洪在山中采药炼丹,布道行医,  相似文献   

9.
茅山道教自东晋魏华存正式创立以来,一直被崇奉不衰;隋唐时代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箓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及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茅山正式归入正一道。从茅山的历史发展来看,他对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教史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相传早在黄帝时代,中原有位展上公迁往伏龙山溪上(今茅山玉晨观)“手植白李弥满,食之味异美。”夏、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已为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的名山。  相似文献   

10.
江苏茅山乾元观坤道经乐团组建于 1993年。在团长尹信慧道长的带领下曾先后赴台湾、江西、浙江等地区多次进行道教科仪文化交流 ,获得一致好评。2 0 0 1年 5月又参加了在山西绵山举办的全国性的“罗天大醮”。12月 10日至 19日 ,乾元观坤道经乐团继 1999年、2 0 0 0年之后第三度受到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联谊会的邀请 ,主持了为期五天的“礼斗赞星谢太岁大法会”。在新加坡道教界和信众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弘扬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茅山乾元观坤道经乐团三访新加坡@尹菊芳  相似文献   

11.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命龙虎宗正一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领主江南诸道派。唐宋盛极一时的茅山宗由此失去了符三山主导地位。元兵南渡,皇室对龙虎宗更加尊宠礼遇,茅山宗重心日渐南移,“辅教大师”杜道坚别起炉鼎,力倡“皇道帝德”、“形神兼养”之义理,播迹江浙苏杭一带,为茅山宗在元代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杜道坚(1237-1318年)字处逸,自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人,西晋著名学者杜予之后,少有超凡脱俗之志,年十七辞母寄迹郡之天庆观,师事虚白陈元实。后入茅山,于山岩树林间结草为庵,为上清派第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  相似文献   

12.
<正>传说江苏句曲山,因信奉汉代三茅真人而改名茅山,被赞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史载苏州玄妙观,明清时期观前商贾云集,庙市闻名全国。许多大名鼎鼎的道教历史人物籍贯江苏,如东汉张道陵、东晋葛洪、南朝陆修静、陶弘景、隋朝王远知、唐代吴筠、宋代朱自英、元代杜道坚、明代陆西星、清代笪重光等。已经羽化的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黎遇航道长,已故著名道教学者陈国符教授,也是江苏人。另有许多大名鼎鼎的道教历史人物虽不是江苏人,但弘扬江苏道教,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7月 ,在修筑老君广场西侧公路地基之时 ,推土机在施工现场推出一块石碑。碑长 1 8米、宽 1米、厚 0 2米。为万历四十六年 ,句容县知县罗廷光与“华阳洞灵官”周友诃共同竖立。碑中详尽地记载了茅山“华阳洞灵官”一职的选授过程 ,以及其相关的职能。华阳洞灵官的设立据《茅山志》记载 ,“华阳洞灵官”一职是在明洪武十六年 (公元 13 84年 )六月设立。在此之前 ,茅山、龙虎山、阁皂山并称三大符宗坛 ,皆由天师府统领。茅山道教由上清派宗师管理。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明教”取得了天下 ,所以他深知宗教的影响力 ,在他取得政权之后 ,…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上清大洞真经》为道教上清经系之首经,且为上清经箓派的重要经典,此经在东晋盛行于世,是东晋后期出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后来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经》历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与隐士继承和弘扬,其中梁陶弘景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为开创独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明万历年间神宗曾颁赐茅山乾元观一部《道藏》,明末任衡文任职南京学院,偶游茅山,见到这部《道藏》,遂手抄一部运至山东博山老家收藏.清顺治年间,全真道士李常明将该残缺过半的抄本《道藏》购至山东即墨马山道观中收藏.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真道士鲁太璞、蒋清山对该《藏》加以修补与编目.清雍正十年(1732),李寅宾重编该《藏》目录,且立志补齐这部残《藏》.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入夏以来,江苏省句容县茅山道院遭受暴雨、台风袭击,道院除组织全院道职人员进行抗灾外,还将道院汽车、面包车准备好,随时听从句容县抗洪救灾指挥部调用,为救灾服务;另外,挑选了15名年轻道职人员组成“抗洪救灾突击队”,在保院护庙的同时,随时可奔赴救灾第一线。为了向灾区人民表达援助之情,茅山道教协会于7月15日专门召开了理事会,一致通过以省道协筹备组和茅山道院名义,向灾区人民捐款2000元。接着在道院九霄宫、元符宫分别召开了“为灾区募捐”动员大会。茅山道协朱易经会长深情地说:“我们道教徒要爱国爱教,受灾不忘国家,不忘灾区群  相似文献   

17.
张凯 《中国道教》2004,(3):31-31
魏华存诞辰1752周年纪念活动,于2004年4月19日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二仙庙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袁志鸿道长、河南省道协会长黄至杰道长及沁阳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魏华存字贤安,山东济宁微山人。是著名的养生学家、道教祖师,早年好道,常行道教养生方法,曾在河南阳洛山及湖南南岳等地修持,被尊称为“魏元君”或“南岳魏夫人”。她创立了道教上清派,是继天师道后的重要教派,并出现了以江苏茅山为本山的上清派。魏华存一生不慕世俗的安逸生活,精研道教文化及古代养生学,并将自己的修道炼养心得题名为《黄庭经》,为后人的养…  相似文献   

18.
芦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入侵中国,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江南大好河山很快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正在江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陈毅和粟裕率领新四军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来到茅山,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点燃了抗日的熊熊烈火。茅山位于江苏东南部,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和溧水五县,东南有苏、锡、常三市,北临古城镇江,紧靠沪宁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新四军来到茅山地区, “三官五观”的道士也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们有的直接参加了新四军,有的给新四军带路、探情报、送消息、抬担架、看护伤员、备粮筹款等等。山深林密的“三宫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易传》中的“以……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的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中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句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相似文献   

20.
天姥山 ,是道书第十六福地 ,真人魏显仁所治。但它究竟在何处 ,历史上曾有争论 ,人们也一直在寻找其确切地址。现在 ,随着“天姥岩”在浙江省天台县万马渡畔的再度面世 ,千古之谜解于一旦。而“诗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所描画的景象也得到了全新的阐释。历史迷雾遮盖真相天姥山得名很早。南朝任的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述异记》 ,写到鲁班刻木为鹤在此山放飞 ,后来汉武帝曾派人去取。据此 ,秦汉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此山名。旅行家谢灵运写的《登临海峤》诗中有“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之句 ,说明他到过这里 ,可惜没写明具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