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劭夫   《心理科学进展》1985,3(4):32-38
在过去的几年中,跨文化研究已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公认为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他们本人并不一定在另一种文化中工作,但已接受了任何一个心理学的定义(例如,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必须重视世界各地人类行为的多样性这样一个事实。而且,工业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已告诫人们注意收集跨文化材料的重要性。有关跨文化研究的大量文献不仅仅是心理学家写出的,也常是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共  相似文献   

2.
从本世纪初开始,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一直致力于儿童数学学习特别是加减法学习的研究(Buswell & Judd,1925),这项研究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丰富和发展普遍心理学的原理,其二是指导数学教学。由于加减法问题具有结构严谨、内容清晰、较少受其它知识影响的特征,因而人们常以它为研究材料,从中可以获得有关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最一致的目的都包含着教学。早期的研究是建立在将学习定义为外部环境的直接产物的基础上,大多数的研究都把注意力放在排列简单加减法作业的难度和描述影响解题行为的外部因素上。  相似文献   

3.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4,27(6):1453
自从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开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先河以来,经过无数心理学家们百余年的努力,儿童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这棵大树上的一枝主干。然而,综观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可以发现还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传播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多,而引领学科建设方向的学术性着作少;二是采用非实验手段获取资料的研究多,采用严格实验方法获取资料的研究少。  相似文献   

4.
人格特质模型与特质进化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晨海 《心理科学》2003,26(4):753-754
特质理论始终是人格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特质心理学家的主张虽然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承认两个前提,第一,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与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特征。第二,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是发现人格的基本特质,探索特质的形成以及它们究竟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然而尽管绝大多数特质心理学家同意人格特征可以通过有限数目的特质加以描述,不过究竟是几个以及哪几个却尚无法达成一致,下面就先简单回顾一下人格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一些特质模型。  相似文献   

5.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4,27(6):1453
自从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开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先河以来 ,经过无数心理学家们百余年的努力 ,儿童心理学已经成为心理学这棵大树上的一枝主干。然而 ,综观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可以发现还存在着两个问题 :一是传播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多 ,而引领学科建设方向的学术性著作少 ;二是采用非实验手段获取资料的研究多 ,采用严格实验方法获取资料的研究少。事实上 ,就其率真的特性来说 ,儿童是更适于进行实验研究的对象。而且 ,只有广泛地使用实验研究 ,才能更好地揭示儿童心理的本质及其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从本源上…  相似文献   

6.
夏钟丽   《心理科学进展》1983,1(1):73-75
阿方斯·查佩尼斯,(Alphons Chapanis)美国心理学家,工程心理学的创始人,由于他在心理学应用方面的成就,获得美国心理学1978年应用心理学卓越贡献奖。该项奖自1973年开始每年授于在该领域中有杰出贡献的心理学家1—2人,查佩尼斯是第七名获奖人。查佩尼斯到获奖这一年,从事工程心理学开创性研究和领导该领域的工作已有35年历史。1949年他和 W.Garner 和 C.Morgan 一起编写了该领域中第一本著作《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factors in engine-ering design,New York:Wiley;London:Chapman&Hall.)这本书为该领域以后  相似文献   

7.
组织行为学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动机与行为(Bandura,1977)。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1999年底),以“自我效能感”为主题词的文献超过4000条。可见,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和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家逐渐关注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特别是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变革的频繁,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对工作或职业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本文将对工业和组织行为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一综述回顾。  相似文献   

8.
翔平  张平   《心理科学进展》1987,5(3):12-17
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研究有关不同的文化对人类的行为和人格所产生的影响。由于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社会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领域颇感兴趣。文化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同上,而且对于人的思维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更确切地讲,文化心理学旨在对形态各异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进行经验性的研究,而这些文化群体对于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可预见的和有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经验。目前,西方文化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集中于群体的极化现象、工人劳动的动机、人的学习和认知的文化特征及人格差异等方面。文化的研究,不久将会成心理学发展的中心领域。在未来的前景里,文化心理学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而且,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可能推动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心理学领域内出现新的更具生命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文化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方面来展现。首先从文化特征这一层面来看,它和人类的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形成不相同文化中的心理行为风貌,这也就是文化心理;从文化负载的层面来看,文化能够和心理学的研究有着关联,从而形成价值取向不相同的心理学研究传统。本文主要是对心理学视角下的文化认同进行深入的剖析,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能够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2月10日到12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这是继1995年在台湾大学举办的首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心理学家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聚会。这次会议由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主办,与会华人心理学家近250人,参会最高峰时有近300人。在4天的会议,以不同的形式交流了210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实验与认知心理学,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和工业与理论心理学.这次会议是对近年来华人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的一次很好的回顾,与第一…  相似文献   

11.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1,24(2):214-214,220
逻辑推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人们利用推理可以从已知知识中推出新知识,从事实或假设中得到新结论。掌握正确的逻辑推理规则无疑会提高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推理能力对人类的重要性,心理学对人的推理的研究从未中断过。  相似文献   

12.
论个性(上)     
在现代心理学中,个性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个性的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已成为普通心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由于人才预测与职业选择的强大的社会需要,人的个別差异的探索与个性的心理测量,评价以及预断日益引起教育心理学家、管理心理学家、运动心理学家乃至艺术创造心理学家们的高度的关注。现代,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研究与总结西方的以及苏联的个性的心理学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密切联系我国建设“两个文明”的实际需要,从心理学基本理论角度来探  相似文献   

13.
人事心理学是研究人事心理规律的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现阶段人事、组织工作者效率和能力以及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同志著的《人事心理学》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关于人事工作方面的心理学著作。王极盛同志根据我国国情和人事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在书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军事心理学的发展看我军军事心理学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79年,现代心理学起源于西方。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大批心理学家应征人伍,所以他们有机会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军队中的问题,迅速催生了军事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1915年,艾尔廷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军事心理学的著作——《战争心理学》,标志着军事心理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人类工效学是通过研究人与工作对象,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机系统设计得更合理,运行得更有效的一门介于心理学和工业工程之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人类工效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人类工效学具有科学、实用、有效三大特点,近年来人类工效学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当前人类工效学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概略地分为三大类:尖端技术领域中的人类工效学;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中的人类工效学;传统的人类工效学.下面分别论述人类工效学在这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联合会提出了这样一项任务:把整体的人作为心理学家科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人及人的先决条件、能力、目的、任务和生活的意义。道德问题是这种人道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就可以来谈论人道主义伦理学了。E.弗洛姆就是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弗洛姆认为,他研究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世纪的人甚感不安全和心神不宁的  相似文献   

17.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不少的心理学家运用这个理论,进行了激发学习动机的实验研究。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信息理论。说到归因理论,不能不提到美国心理学家韦纳(Weiner).他和他的助手用归因理论来解释个体的成就行为。但认为,有许多因素可以解释成就行为的结果。一般地来说,可把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归结于个人的能力、自己所  相似文献   

18.
苏联年龄与教育心理学是从二十年代起在同心理学的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布隆斯基、维果斯基、巴索夫和列昂节夫等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学家在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和研究方面做了卓越的贡献。苏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服从于自身内在逻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部规律性,只有在儿童同其他人发生相互影响的“空间”中存在着并体现出来。儿童的心理是在同家长、教师等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着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可以有目的地予以控制的。苏联教育心理学在认识过程心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确定了掌握知识的年龄标准,深入研究了程序教学和提问教学等一系列独创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用计算机工作能使通常隐蔽在内部的心理过程清晰地显示出来加以模拟和研究,目前苏联心理学界正对这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年龄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它既包括普通学校也包括各级职业教育的教学问题,其中研究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心理学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正像制造是工业社会的核心范畴一样,创新是知识社会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不能不关注创新问题.然而,我国学界目前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对创新范畴的淡漠、误解与滥用,往往把创新范畴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创造"和"发现",因而消解了创新概念作为当代社会基本范畴的深刻涵义;第二,马克思哲学是对工业社会的反思与超越,但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知识社会,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从生产制造转向知识创新,这就意味着,若建构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通过创新范畴研究"新经济"和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型生产方式的特点、组织和新机制,以创新范畴为蓝本重建人的存在、主体通性、交往方式、社会结构、发展动力等概念或理论,从而实现马克思哲学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跃迁.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遵循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 Simon的“有限理性”理论和启发式的思想,提出3种常见的启发式:代表性、可得性以及锚定和调整。Kahneman发现人类的决策行为常常是非理性和有偏差的,这与传统经济学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不符,而且这种偏差是有规律的。Kahneman提出前景理论以解释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了经济科学中。”该文列举实例简单介绍了Daniel Kahneman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