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为主题,回顾我国五十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总结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教训,展望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是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的有关著作,特别是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现了在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社联和哲学学会、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包头市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讨论会,于1991年9月16日至21日在包头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哲学专业和实际工作者70余人。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现就讨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共产主义道德的研究和普及,河南省伦理学研究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召开成立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会章,选出了十二名理事,由杨丙安、李社来和张浩分别担任正副理事长,王春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通篇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辉,洋溢着时代前沿的气息,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作。广大宗教工作干部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身体力行,开拓创新,把宗教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实现党在新世纪的历史性任务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从中国宗教的具…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邓小平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充分吸收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三步走”“共同富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话语概念,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称谓、重要目标、战略步骤、本质特征、基本路线、必由之路等重大问题,构建起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初步框架。邓小平在构建这一话语体系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有机统一,坚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扬弃与超越,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苏州市伦理学会成立半年来,认真贯彻党中央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的宣传活动。1.坚持正确方向,明确指导思想。《学会通讯》第2期印发了苏州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道德建设》部分,供会员学习,使大家明确了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内容和任务,使伦理道德教育有了正确的方向。2.举办马克思主义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内涵在党的历史文献中的概括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毛泽东思想的本质规定、概念定位、内容体系的维度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第一次系统化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围绕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系、与党的集体智慧的关系等方面对毛泽东思想概念进行了体系性的重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党的历史文献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论述和概括的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创新性的阐释。全面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概念的科学内涵,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生态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衍生态理论.发挥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无神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动力、理论武器和路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9月21-2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现代哲学杂志社协办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67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包括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等马克思主义领域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研究》和人民出版社等国内著名期刊、报纸的编辑与研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内错综复杂的宗教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从根本上肃清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对中国宗教的影响,割断了宗教同旧社会旧制度的联系。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程及经验,对做好新时代的宗教工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德生活实践,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道德文明的伦理文化主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伦理文明和道德建设的不断探索与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汇.它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开放视野,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趋势和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的新命题、新判断、新范畴和新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及其所达到的新境界,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道德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谋划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他律与自我修养相结合,以反腐倡廉为抓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的执政党道德建设的总体布局,它对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道德建设理论提高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萧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除了由于受客观实践条件的局限和主观实践经验不足带来的难免的失误外,其他的一切错误,可以说,归根到底都是由于划不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以适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 ,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了创新精神 ,从而创造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思想探要于建国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毛泽东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眼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并联系世界的背景,对中国的教育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政治伦理建设,紧紧围绕执掌国家权力"何以必要""何以可能"这一政治伦理建设的主题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把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理论逻辑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现实逻辑统一起来,不断丰富政治伦理价值理念,不断推进政治伦理制度化,不断强化政治正当性,不断提升政治主体德性,为新发展阶段开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新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为纪念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150周年,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江苏省哲学学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社...  相似文献   

19.
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指导自身的道德建设,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对自身道德建设提出鲜明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救国"为己任,在反对三座大山压迫的过程中提出道德建设的新任务;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以"立国"为目标,在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同时,使道德建设步入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富国"为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党的道德建设迈入新征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强国"为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党的道德建设新境界。总结党的百年道德建设历程,主要经验有:党的道德建设需要以先进的道德理论为指导;党的道德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党的道德建设的内容需要坚持与社会主义经济、法律、文化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总之,研究党百年道德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保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利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柴文华中国人伦精神的重建当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为根本方法论原则,以由强制到自觉为一般途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