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渊声 《天风》2018,(11):52-54
甲:一今天是‘“圣诞节”,我们大伙都很高兴·…”(乙唱歌打断甲说话) 乙:(唱)平安夜,圣菩夜……(互相看看、停一下、待甲讲话、乙又唱) 甲:知道吗?全天全世界有二十亿的人在欢庆圣诞节。 乙:(唱)“平安夜、圣善夜……”(停一下、互看)  相似文献   

2.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3.
甲、乙两人赶着去看电影。甲是个长腿,乙是个矮子。乙好不容易才能跟上甲,没有拉下距离。甲发现乙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就赶快打招呼,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快了!”不料乙却风趣地回答甲说:“不,是我走得太快了!”甲很纳闷,没有听懂乙的话是什么意思。一位在场的第三者丙,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哈哈大笑,插上去说:“别客气了,你们二位走得一样快!”——亲爱的读者,你能从逻辑与语言的结合上分析一下,甲、乙两人究竟谁走  相似文献   

4.
旅途闲话     
乙: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旅途闲话,因为它不仅是人生旅途中的闲话,而且是在一辆车上进行的。对话的两个人只有这样一段因缘,车到了目的地,下车互道“再见!”却不知是否还有再见到的缘……。甲(出租车司机):你在那儿工作?乙:就在这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甲:哟!那你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乙:(笑)为什么呢?甲:不是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搞文化工作。乙:这样说也对也不全对,知识和文化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的。甲:这我就不明白了。乙:现在不少人很重视知识,但不一定重视文化。一般人总认为读书多,知识多就是有文化的人,而没读过…  相似文献   

5.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6.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7.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8.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9.
为失败而笑     
有一个笑话,甲问乙:“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乙说:“我的朋友被火车轧死了。”甲说:“难怪。你一定很痛苦。”乙说:“我当然很痛苦了啊,他穿的是我的西装。”这个笑话有它深刻的一面,那就是,这个乙倒是个实际的人。他虽然无情却很实际。碰到意外,他先检查实际的损失,就是极端小市民的境界。我们再来看看孔夫子。  相似文献   

10.
旅途闲话     
甲:有人告诉我香港好几位著名影星、歌星都是居士,这是真的吗?乙:(点头)据我知道是的,这有什么问题呢?甲:(摇头)我不大想得通。乙:你为什么觉得影星、歌星不可能是居士呢?甲:我觉得居士对生活的要求不应该很高,更不会过多地注意外貌的打扮。居士是很严肃的,不应该太活泼,而演艺圈的人总离不开生活中对外貌虚名的追求,这不矛盾吗?乙:居土在人间生活,他们追求佛教的真谛,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生活中有所追求。甲:追求真谛就应该超凡脱俗。佛教讲空,追求时髦,置身于娱乐圈中怎么能看破红尘?乙:释迎佛祖创立佛教是为度众…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之三是: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看了材料与作文题目。我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一束     
反对吸烟同事甲:“你妻子反对你在家里吸烟吗?”同事乙:“反对,她反对我在任何地方抽烟,她说两个人抽烟比一个人抽烟费钱得多。” 初次见识一位年轻女士从浴盆里出来,正要去拿毛由,突然她发现一个正在工作的刷窗工人看见了她。她吓得浑身瘫软,怔怔地望着那人。“您怎么了,太太?”那人问:“难道您从来没有见过刷窗工吗?” 带 路一个美国人飞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一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相似文献   

13.
甲乙两人又辩论起“爸爸和儿子到底谁聪明?”甲:爸爸比儿子聪明。因为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儿子。乙:儿子当然比爸爸聪明。因为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爱因斯坦的爸爸。难道他们互相对立的观点都正确吗?如果不是,问题出在哪里?多家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有个“弯弯绕”的节目,就是节目主持人向观众提一些弯弯绕的怪问题。如。(1)你能不能用灌兰墨水的钢笔写出“红”字?(2)在沙漠中走路,回头向后看,却看不见自己留下的脚印,这是怎么回事?这类怪问题很多,比如,我在小时候听说的:(3)生的不能吃,熟的不能吃,一定要一边烧一边吃,这是什么东西?(4)两头冷,中间热,看看有节,摸摸没节,这是什么?这所以称这些问题为弯弯绕的怪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不能按正常思维来回答。所谓正常的思维,通俗地说,就是一般的想法,一般的理解。譬如、例(1)的“写出‘…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总是倾向于用一流的描述形容自己,而对别人则用二流的描述。 男女拍拖,假使男的富有女的不富,一般人的评论必定是:“她当然喜欢他啦,人家这么有钱,她想嫁想得发烧了。”假使女的富有男的不富,一般议论便是:“决心要高攀了,娶了富女一切都对他有利。” 女人无姿色而身居高位,一般的看法是:“人长得这么难看,不拼命做事干什么?反正没男人追,工作当然勤快啦。”女人有姿色而获升职,众人又窃窃私语:“她怎会做事呀?多半是靠嗲老板嗲回来的,说不定还跟人……” 男人的女秘书丑怪,人家会说:“一定是他老婆挑的,此人是‘…  相似文献   

16.
“信仰”指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诸多领域均存在精神本质内涵而体现生活价值的泛泛。“天主教”,她有着渊源悠长的历史,包容着世界广域亿万信徒。人们为何对她有强烈信仰精神值?她为何拥有如此之多的覆盖面积?其要点因素是:她指导人们怎么样认识人生本质奥蕴,怎样以信仰主导生活,天主十诫等教理教义所确立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以耶稣基督荣主益人的宗旨,阐发了人的价值,人的规范,人生意义,诸多道德领域层面以及人类主体性方面的祈盼与宏扬,教导人们延续性反省人生的缺陷,促发人性淳化的完满性。努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甲:系统方法这个概念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系统方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我还是闹不大请。乙:欲说系统方法是什么样的思想方法,不妨先说它是令人智慧的方法,当然一切科学的方法都使人智慧,不过系统方法却很不一般。甲:何以见得?乙:讲一个小小的故事吧。从前有位国王.一身残疾,瞎了只眼,坏了只手,还破了条腿。可有一日,他心血来潮,竟命令画师们为他画一幅英俊廉洒而又形貌如真的画象来.成者重赏,不成者处死。甲:国王残疾如此之多,而要求却恰恰相反,谁能办到呢?这不是异想天开,成心与人作难?乙:是啊,消息传出…  相似文献   

18.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19.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再,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术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占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相似文献   

20.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