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福棠以文人身份注解《孙子》,专注于旧注是否契合孙子"经旨"的评判标准,基本上秉持前代"我注六经"的孙子研究理路,使《孙子集解》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前代《孙子》研究传统。顾福棠也频繁征引近代西方军事理论与战例,以此论证孙子思想的正确性,并以近代学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孙子的战争观及战略战术思想。《孙子集解》是顾氏摆脱传统集解类兵书撰著套路、融合东西方军事思想的一次粗浅尝试,彰显了作者与清代中期学者完全不同的诠释旨趣。  相似文献   

2.
《管子》中有关军事思想的论述是较丰富、精彩的。可以说是继《孙子》之后,在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园地里开放出的又一朵绚丽之花。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管子》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管子》中丰富的军事思想遗产至今还没有引起重视,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秀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其长期的经国治军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形成了柔武制胜的军事思想特色。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刘秀柔武思想对《孙子》兵学理论发展的贡献:宽仁恤民,注重教化,发展了《孙子》的道胜思想;远交近攻,不战屈人,完美诠释《孙子》的全胜思想;以智克力,以谋胜敌,灵活运用《孙子》战术思想;"文吏典军","泛爱容众",补充完善《孙子》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4.
“运筹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一新学科,战后随着欧美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这门学科便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大规模的社会组织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鉴于运筹学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探索《孙子》这部世界最早的重要军事著作的决策—运筹思维模式,对于现代运筹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所代表的兵家,实质上是我国先秦道家的一个支派,其思维方式是典型的道家思维模式。《孙子》首段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道”即在一定处境中应使用  相似文献   

5.
《投笔肤谈》虽然是效仿《孙子》体例而作,但在具体内容上不仅有自己独立完整的体系,而且在诸多方面丰富与发展了孙子的兵学思想,如对孙子仁爱思想与先胜思想的提升与深化、对孙子攻守思想的整合思路、对孙子情报思想本质的深刻揭示、对孙子作战理论和兵学原则的具体化与实用化、对孙子借力思想内涵的有效拓展等等,甚至于部分观点超越孙子论兵之范畴而自成一家之言,它对中国兵学理论的杰出贡献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6.
论《孙子兵法》蕴涵的精英战略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是战略研究的鼻祖。孙子关注精英在政治、军事领域中的活动。《孙子兵法》蕴涵了独具特色的精英战略思维。孙子精英战略思维的主体主要有九个可操作性策略构成;第一,误导敌之精英决策层;第二,拉拢和控制敌之精英;第三,腐蚀敌之精英;第四,疲扰敌之精英;第五,离间敌之精英;第六,争夺敌之精英;第七,妖魔化敌之精英;第八,破坏敌之精英心理;第九,敌之精英逆我者亡。孙子的精英战略思维可以创造一种优良的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7.
《孙子》是兵家传世至今的第一部兵经,它的深刻的军事思想,不仅示人以致胜之道,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军事家们视《孙子》为“兵家必备”、“兵家必读”,哲学家们认为,《孙子》是一部杰出的军事哲学名著。本文试从《孙子》的价值论、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探讨其军事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皆有“兵学盛国”之称,作为其军事思想主要载体的军事著作,更是世界军事艺术宝库中的珍奇瑰宝。《孙子》是公认的中国兵学代表作,被誉为古希腊、罗马军事名著的则有《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长征记》、》高卢战记》、《内战记》、《谋略》、》亚历山大远征记》、《论军事》等书。由于它们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大体相近,这就为我们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他们的差异之处,揭示东、西方军事理论不同发展道路的历史源头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管子辅佐齐桓公只消五年,即使滨海贫弱之齐,一变而成威镇四方的大国,并仅以三万教士、八百革车,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这其中,管子的用兵智慧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管子军事思想经后学整理扩充,保存在《管子》书中。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兵学以《孙子》十三篇为代表。但是与之相较,《管了》有自己的许多特色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崇尚和平、合作、和谐。这一理念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牢牢镌刻在中国历史的典册之中。仅仅从《孙子兵法》中就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对和平追求的文化基因。孙子以玉喻兵,以全喻其战略追求,是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体现!孙子这一哲学意蕴在《孙子兵法》中体现为"以圆求全"。《孙子兵法》研究的是用兵之法,作战之法。在战略上以强调防御、主张守柔、长于慎谋为特征。其思想精髓才能够跨越2500多年,为世界所广泛接受。不断推进原典研究,不断推进现实应用,不断推进创新发展,正是时代赋予《孙子兵法》研究的真正使命。  相似文献   

11.
《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孙子及其兵法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成为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共同的热点课题。然而,全面、系统地评述孙子及其兵法的专著却不多见。最近读到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善群先生的新著《孙子评传》不觉耳目为之一新。《孙子评传》评述的是孙武、孙膑和司马穰苴的生平事  相似文献   

13.
金景芳先生说:“《孙子》十三篇之作,毋宁说就是以‘将’为对象来作的。”(金景芳《<孙子>十三篇略说》《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将”虽只是军事领域的领导者,但就其作为军队这样一个典型社会组织的领导者而言,孙子的将帅观也必然对于社会其它各领域的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本文仅就孙子所述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系统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4.
《老子》正像军事哲学《孙子》那样,是当时政治哲学的另一座高峰,可惜先秦的历史文化条件及后来的思想文化专制主义早已使它变形失真。帛书《老子》(下简称帛本)证明今本错讹甚多,而楚简《老子》(简称简本)又证明连帛本也出现许多讹误。简、帛两本对于老子的研究大有解疑去讹、拨乱反正之功,为《老子》研究的突破提供了锐利武器。但是,从已出版帛本的注译看,框套今本者多,订正讹误者少;以古从今者众,用古正今者寡;谨慎保守有余,信古从真不足。对帛书老子的研究、开发、利用极为不够:第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孙子兵法》流传述论于汝波战国是《孙子兵法》广为流传的时期。其思想对当时的兵学理论、诸子学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不但成为当时军事实践的指导理论,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此书在战国广为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其理论适应了当时社会斗争的需要,是...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理论史上的高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自己的哲学渊源以及发展、演变历史,而《老子》的思想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对矛盾事物的辩证看法,对其奇正、生成等理论的继承和化用,而且表现在对其中"道"等哲学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最后,孙子突破了《老子》的束缚,在总结哲学理论与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从"矛盾论"的思维出发,以"取胜"为思想核心,铸就了《孙子兵法》这样一部伟大的军事论著。  相似文献   

17.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国争霸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由此上演了一幕幕军事斗争的经典之作。黄朴民先生的《春秋军事史》,不仅让我们从整体上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全景观的认识,而且对他的精辟论说和探颐索隐之功敬佩不已。黄朴民先生是位年轻的研究军事学的专家,他是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出版了《孙子评传》、《白话孙子兵法》等一系列论著。这部《春秋军事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17卷本《中国军事通史》的第2卷,全书包括绪论和正文13章,共30多万字,主要论述了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8.
研究《孙子兵法》者,多着眼其智而忽略其仁,谈智的著述甚丰而言仁的文字极少。认为《孙子兵法》中无仁可谈或觉得仁于军事意义不大,当是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但认真研读一下十三篇,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孙子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当时社会仁的思潮的深刻影响,仁是构筑其军事理论的指导原则之一。他吸收了其前人和同时代人关于仁与诈两种思想的合理成分,最早创立了仁诈辩证统一的战争指导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9.
《孙子》对周朝兵学的批判与继承刘庆周朝兵学是《孙子》问世之前长期统治华夏战争舞台的主导性军事学说,也是到目前为止所知中国古代最早的比较成熟的兵学理论。据史籍载,周朝建立后,曾设有处理日常军事事务的专职武官“司马”,同时形成了规定如何行军打仗的“司马之...  相似文献   

20.
《周易》田猎习武的军训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的军事思想是丰富的,它多侧面地涉及了对古代军事斗争现象的理解和概括,其中也包括了军事斗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猎习武。在《周易》所取田猎之象中,真切地体现着《周易》的战争观念、军训观念。其中反对躁于用武的田猎观;田猎所体现的古朴的人道精神;田猎之义是为诛除丑类;以田猎形式来娴习征战技艺;田猎之获,演习着战争胜利的意义等等,质而言之,这就是它的战争观念。本文即专题探讨《周易》对古代田猎习武现象的认识及其所具有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