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勒兹认为拟像是理解柏拉图主义深层动机的关键,柏拉图主义通过划分法确立了可见领域与可知领域,划分了"图像-摹本"与"幻像-拟像",由之确保摹本对于拟像的胜利。"颠倒柏拉图主义"就是颠倒原本与摹本、原型与复制之间的等级结构,使拟像上升,肯定了拟像的力量、自主性与存在权利。德勒兹以"制造差异"为己任,将一种内在的差异融入了拟像,使差异内在于理念本身,由之替代了柏拉图主义超越的、同一的、作为根据的理念,因而德勒兹的"颠倒柏拉图主义"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更新的柏拉图主义,甚至是一种完善的柏拉图主义。  相似文献   

2.
乌托邦和异托邦是异质思维的两种主要形式,前者代表的是可以被同化的"异",后者展示的则是无法被同化的"异"。他者在现代性进程中有其相对他性地位,在当代性中则有其绝对他性地位。福柯重点关注的是现代性批判,但当代性描述才具有实质意义。他关于乌托邦和异托邦两者之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西方文化是如何实现从现代性向当代性转型的,他性从相对他性到绝对他性、从观念性到物质性的变迁则是这一转型的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嗄托之行     
闭关修行,是佛教中一种神秘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密宗,更是如此。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认识了嗄托寺的洛噶活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他,便跟随他去探寻这个向往已久的神秘。嗄托寺在远离成都一千三百公里的白玉县的金沙江畔。是中国藏区后弘期最早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六大祖寺之一。佛教的典籍记载,莲花生大士曾开示这里是"第二金刚座",其加持力与释加牟尼成道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论证差别原则中不平等的正当性,约翰·罗尔斯和布莱恩·巴里进行了帕累托论证。G.A.柯亨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中,对这一辩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质疑。他提出帕累托不可比选项,揭露其帕累托论证的内在逻辑矛盾,并指出该论证的两难困境,以期推翻帕累托论证。柯亨的反论证目的在于批判人与人之间深层的不平等。本文在最后通过追溯柯亨语境中的"与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相融的不平等",考察他对"不平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异托邦"是福柯重要的空间批判和现代知识批判概念,可以说这个概念和与此相关的批判方式影响了福柯的一生。通过分析了"异托邦"的六个基本特征,福柯开启了他将空间哲学与政治权力批判相结合的理论分析模式。他赋予普遍的空间现象以新的内涵,通过"异托邦"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哲学,也表征了他不同的哲学领域和哲学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6.
"拟文本"是指第一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原文本或其摘录式资料上的种种符号性批注及其空间布局,甚至还包括批注空白或摘录空白.张一兵的<回到列宁>以"拟文本"为主要解读对象,取决于解读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变迁;"拟文本"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中的文本眼界;通过对"哲学笔记"中"拟文本"的解读实验及其基础上的"思想构境",揭示出阅读实践中存在的主客体向度并展示了其互动关系,特别是其中起主导性作用之主体的思想再生产."拟文本"是对人为的外在文本分类法的一次学术"反冲".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如下观点:第一,存在是个体的一个真正的谓词.尽管说每一样东西存在可能是不足道的,但很多东西只具有偶然的存在.第二,虚构实质上是一种假装,虚构名称不具有普通名称的功能,它们只是在假装进行指称,关于虚构对象的陈述也只是假装表达了命题,而不是真的表达命题.第三,“虚构的”一词可以叠置,虚构实体是由于人们的活动才得以存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抽象实体,它们的存在取决于虚构作品是否被创造出来,因而虚构实体的存在是一个诉诸经验便可解决的问题,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完全可以对虚构实体进行量化并建立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马西安·托瓦的某些哲学立场,以表明哲学活动是一种对自由的体验,是一种动态的主动意识。在马西安·托瓦看来,自由是重新发现自我的结果它使主体能意识到自己的"在世"。揭示自身的本质确有必要,甚至是必需的。其效应在于对自身本质的质疑,自我像客观自我和自由意识一样,从自身的分裂中获得再生。由此才能实现自我与其自身之间的和解,一个新主体才能产生。作为自由和自主的实体,这个新主体有能力实现自我担当并掌握自身命运。  相似文献   

9.
尽管历史虚无主义在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入侵与渗透路径看似五花八门、难以精准概括,但究其实质不难发现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首先,刻意捏造、虚构历史以丑化毛泽东。就此出场方式而言,对历史虚无主义为虚构历史所采用的材料加以证伪的过程本身便构成一种内在批判。其次,依托于剪裁和拼接史料以歪曲历史。对这一类历史虚无主义论调加以批判困难重重,绝非简单的证伪工作,因为它不可避免地涉及细节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以及长时段与短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次,从实践失误批判走向彻底否定毛泽东。对此类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根本反驳和学理批判的难度最高,因为他们所批评的事件及其后果确实存在史实证据的支撑,这就必须严格区分对毛泽东进行合理批评和"过度批判"乃至彻底否定之间的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谭宝刚 《管子学刊》2007,(3):117-122
楚简《太一生水》"托其名"之"名"是天地初开时的"混沌"名。"混沌"就是"清浊"或"清混"(也作"清浑"),即《太一生水》中之"青昏"。因此,""应厘定为"青昏"而非"请问"。"托其名"就是依照贵道——原道——循道——用道的逻辑理路循序演进,对宇宙生成过程进行逆向追述,上溯至天地的源头,因"青昏"之名,循"道"之字,以行"浑沌氏之术"。这是道家"推天理以明人事"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的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的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的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的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和虚构想象的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的生活世界的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的历史处境、遗忘的存在处境和想象的"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的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和希望(失望)的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的关注是哲学家的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的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的提醒。  相似文献   

12.
石涛的"不似似之"理论超越了历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艺术真实与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生活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阐释了艺术真实性的本质内涵,从而使其成为最高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3.
汉魏文献中的“孔子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之际出现的"孔子歌",是我国歌谣文学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些托名为孔子创作的歌辞作品,大多基于孔子一生颠簸流离的传道生涯而作。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伪托者对孔子、儒家文化以及当时时代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反映了儒家精神理念对中古社会及其文化背景的历史影响。"孔子歌"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歌谣的某些发展、变化规律,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常河山  刘新学 《心理科学》2006,29(3):624-627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有无压力和画与不画对儿童虚构生活事件记忆的影响。压力用该类研究中常用的医疗模式来进行诱导,结果表明可以使儿童易受暗示性提高,降低“是”反应的标准,增加对虚构生活事件的肯定反应,但可能存在年龄的差异;而画的方式,可能会使儿童混淆所画与所经历事件,儿童通过画使更多的线索被引导出来,导致把虚构的生活事件作为发生过而给予肯定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木版水印"是我国印刷术的一种,它从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下衍生出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艺性、实用性强的木版水印进化成当今极具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在这个不断转换和替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木板水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持续延伸?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着水印版画的当代性语言的拓展?文章以水印版画为基点,从"异托邦·中国传统版画展"出发,一是简略谈及木版水印的发展历史,着重以时间为线索分析木版水印所具备的实用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二是从异托邦传统版画展的三大板块(文献脉络梳理、年画传承人、当代水印木刻)出发去观看木版水印的当代艺术语言的延异。  相似文献   

16.
虚构对象实在论为存在量化虚构对象现象和意向虚构对象现象提供统一、直接而简单的解释。本文将对所涉解释性论证进行展示,并论证反实在论者对这些解释性论证的反驳并不成功。结论是,这两种现象构成支持虚构对象实在论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有一部分讲蒙古语的“托茂家人”。托茂家人过去世世代代都和蒙古人一样,过的是逐水草而游牧的生活。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所以他们一直过着极其穷苦的生活。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百多年来他们的人口也发展得缓慢。目前,在巴音郭楞自治州,托茂家人只有六十多户,约三百多口人。分布是:  相似文献   

18.
阿马蒂亚·森在自由问题上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自由与偏好相关.也与个人的理性相关。而他影响最大的贡献是证明了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后者为他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其基本含义指不存在一种可以同时满足无限制域、帕累托原则和最低限度的自由这三个条件的社会决策函数。森的论述对自由意志论一厢情愿的信念构成了深刻的挑战,其贡献值得我们记取。但应看到,从理论建构的角度来看,森的各种观点缺乏有机的综合,呈现出折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相似文献   

20.
李明洁 《学海》2011,(6):156-160
目前,以流行语为代表的民间语文的兴起拉开了一场新的语言转向的序幕。基于群众性非虚构叙事行为的现实性和行动性,大众的言说行为突显了主体性,演变为具有民主意义的话语实践。我们把这类兼具"现实性"与"行动性"特征的言语实践称之为"非虚构言语实践",其特征是:文本编码行为、话语言说行为和社会实践行为三位一体。"非虚构言语实践"在当代极具社会实践价值:作为饱含当下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事实,它以民间包围学院的方式解构了虚构的宏大叙事,以新的话语形式开启了新的文化启蒙的路径;它也促发了言语实践重回本体论地位的认知反思,导致"语言转向"运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再次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