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就致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其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倡导知常知和、欲望适度,强调按自然规律来处理人与万物的关系。生态伦理学兴起于20世纪,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但追溯起来,其思想理念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早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就致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并提出了一系列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其主张天人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条件句的争议至少可以追溯到斯多葛(Stoics)时期。~1根据Sextus Empiricus的说法,斯多葛学派中就有四种关于条件句的语意论看法。~2中世纪哲学家们延续了斯多葛时期对条件句的讨论,但问题似乎从"条件句的语意论为何?"转移到"是否有好几种在语意上不同的条件句?"这个问题之上。比方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形成,构成古希腊逻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潮,斯多葛学派逻辑的形成,可以看成是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第二个高潮,而德奥夫拉斯特的逻辑思想则成为连结两个高潮的桥梁。德奥夫拉斯特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另一方面又向古典命题逻辑迈出了第一步,为斯多葛学派的逻辑作了一些准备。德奥夫拉斯特(公元前371—286)生活在古希腊由盛到衰的年代里。年轻时做  相似文献   

4.
刘志茹 《美与时代》2014,(3):159-160
从概述欧洲语言学史出发,说明了语言学史讨论的基本问题,对于各个时期出现的学派及其主要思想和基本观点进行了相应的介绍与阐述。其中,摩迪斯泰学派及其“思辨语法”,代表了继斯多葛学派和亚历山大学派之后古希腊思想结晶的第二个里程碑,也是以下进行详细论述的学派。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汉晋时期道家的个案研究较多,但从整体上把握,特别是从道与自然关系的转变来研究汉晋道家的则不多。汉代《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明确提出了"道性自然"观点,认为自然是道的自然、道化生万物和治身治国都要遵循道的特点——自然。魏晋时期的王弼、郭象则认为,自然是万物的自然,万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万物之性的结果;同样,治身治国也要以人之自然本性为准则。汉晋道家思想从道性自然到道率万物之性的转变,体现出道法自然理念在汉晋时期的发展,也是汉晋时期社会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道家道教之德性义就人而言,指人先天内禀的本真品质;就社会层面而言,指社会共同体符合道家无为—公平理念而具有的制度德性。六朝道教伦理思想虽具有一般宗教伦理的形式,但性质上却并非神圣命令伦理,而是一种特殊的德性伦理学说,并有其宗教超越性向度。如老子之慈爱观至《度人经》传世时,便转为神学德性。与斯多葛学派类似,六朝道教亦以德性为真正的幸福。就德性与政治、教育的关系而言,六朝时期,道教与玄学道家呼应,主张无为—公平的制度德性,批判通过强制性的教化手段塑造百姓德性,强调自然本真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手段应当遵守的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7.
<正>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越对立。道家正是通过这四个要点来追求和实现其和谐的基本目标,尤其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和谐目标。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都讲和谐,但道家不仅在思想上主张和谐,而且将其落实在修道的行动上。可以说,道家的修行之道就是和谐的追求之道、实行之道。道家和谐之道有四个基本的要点,这就是合道顺道、自然无为、多样统一及超  相似文献   

8.
论易儒道交融的中国古代和谐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周易》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西古典伦理政治哲学领域的德性论传统的各自重要代表,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在一种广大无外的、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宇宙视域下,分别将人类个体的好生活规定为"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并且提出了"天下仁义"或"世界正义"的命题。不过,由于两个学派对作为宇宙基本运作原理的"天"或"天道"与宇宙之自然以及同之密切相关的人类之自然本性持有不同理解,两种好生活的发展路径——亦即人的自然本性尤其是核心本性的实现方式——体现出一定分野。而无论早期斯多亚主义的世界正义观,还是早期儒学的天下仁义论,既不是规范主义的、他律的,也不是完全利他主义的,乃是一种自我完善论或自我实现论。此外,两个学派对于两种共同体以及两种人类个体身份的区分,也为追求好生活的个体应该如何在凡俗世界中进行非凡俗的慎思与行动,提供了富有洞见的深刻教益。  相似文献   

11.
合乎自然而生活,是古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提出的一个著名的伦理学命题.该命题认为,自然本身作为不可僭越的必然性秩序既驾驭着整个自然宇宙的运行,又作为命运支配着人的灵魂和行为,因而人类必须以自然为指导,合乎自然秩序而生活,这是宇宙秩序赋予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自然本身因其和谐有序性而是善的存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亦为合乎善而生活,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生活.人正是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中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而达成至善.  相似文献   

12.
正道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真借鉴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的精髓要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成为几千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为老  相似文献   

13.
麦加拉学派和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时期两个热衷于逻辑学研究的哲学学派的名称。他们在西方逻辑史上开创并完成了继亚里士多德逻辑之后的第二个伟大创造——古典命题逻辑。说来也巧,这两个学派的主要逻辑学家之间几乎都具有师生关系。例如,麦加拉学派的奠基人欧几里德就是“说谎人”悖论的创始者欧布里德的老师;欧布里德的学生是绰号为“克朗纳斯”(老蠢汉)的第奥多鲁。其实他一点  相似文献   

14.
王弼哲学,学界一般将其归为"玄学"或"新道家",亦即道家哲学在魏晋时期的重新展开。从中国哲学史的逻辑发展来看,这种观点有待商榷。王弼哲学的问题意识是如何接续先秦汉代儒家的"本原追问",以及如何扬弃逐渐固化、异化的"名教制度";王弼哲学的核心主张是"崇本举末",无论是深具道德性的"自然"之"本",还是内发不可为的"仁义"之"末",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向孟子传统回归的趋势。由此,尽管王弼哲学借鉴了老子哲学的言说方式和思维方法,但就内核来看,其仍属儒家,是儒家哲学的自我批判、内部调适和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为春秋时入,他著的《道德经》问世,标志着道家学派的形成。道家学派经老响、关尹、杨朱、列御寇、庄周、稷下黄老学派,迟至《吕氏春秋》、《淮南子》的问世,可以说是道家在学术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期间道家诸子虽各有不同的思想倾向,但大致不离道家之旨。特别是汉代开国之初曹参、汉文帝等还有一段以黄老之术治国的实践,更证明道家之学是综合哲学、社会、自然、生命多种领域的大学问,可以穷理,可以经世,可以摄生,可以修道。然而自汉武帝以来儒家学派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士大夫藉诵习孔孟之书为晋身之资,老庄的学说遂被曲解得…  相似文献   

16.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和法则。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历史上对"自然的和谐"的看重莫过于道家,作为道家核心思想的"道法自然",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这对当今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和'是标志天、地、人的和协(谐)状态及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哲学范畴。"~1它为先秦各家学派所共有,并因学派思想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儒家之"和",既是儒家人格政治的理想,又是儒家的方法论,突出了对仁义的崇尚以及对伦理秩序的遵守。道家庄子哲学以自然之"道"为核心,注重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和"方面则侧重于自然性、内在性、主体性的"与天和"。"与天和"是庄子之"和"的本质,是庄子"与人和"之基础,即协调人自身、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与其他魏晋玄学家一样,郭象当时所面对的问题也是自然与名教的矛盾,因此,他通过解决这个矛盾来建立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解决这个矛盾时融合了一些儒家思想。郭象通过三个方面来解决自然与名教的矛盾:在境界观上,郭象提出“神人即圣人”思想来融合道家的神人和儒家的圣人两种不同的理想人格;在人性论上,郭象认为“仁义即性”,一方面说明仁义即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从人的本性中自然能够引发出人的仁义道德,从而把儒家的性善论和道家的素朴论融合起来;在政治思想上,郭象通过重新解释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解决儒家“有为”和道家“无为”两种不同政治主张的矛盾。他认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任万物之自性。通过融合儒家思想,郭象对自然与名教的矛盾作出了自己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力辟佛老以复儒学正统虽然是船山治学要旨之一,但实际上,他对佛道有辟亦有传。不过,他对道家思想并非作纯学术的阐衍,而是站在总结、批判、弘扬、创新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着力,侧重从社会历史生活中审视道家治国理念的功效及其经验教训。他称道老子清静无为、上德不德、守朴弃诈等主张;指责封建"德政""伤入尤多",认为去除僵化的道德教条则"天下自宁";主张为政者"顺物自然而无私",以柔治国;向往"自安"、"自育","胥相各得"的社会理想。以独特的方式吸收道家的治国主张并通过诸多史实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论儒道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儒道互补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学派纷呈,内外互动,多姿多彩。而在诸子百家之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思想家,无疑是孔子和老子;渗透最深、流传最久的学派,无疑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儒道两家相比,儒显道隐。儒家名声显赫,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德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具有隐土派和浪漫派的风格,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处于在野的地位,但它形成一股强大的潜流,扩散到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凡有儒家的地方便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