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乃纯情之书也。纯情者,纯粹之情也,无任何功利考虑之情也。亲情、爱情、友情,皆为此情。它是天理良知之情,是人的感情见诸纯粹者。《红楼梦》之谓情书者,是此情也;曹公之所哭者,亦此情也,此皆男女之情见于纯粹者也。研究了《红楼梦》的情感本体论,弄清它的纯情美,方知曹公所追求者,是何种情感世界。这在功利之求嚣嚣于天下的今天,更显出人性纯粹美好的本质;特别是在婚姻家庭领域追求"高富帅"、"白富美",追求金钱、奢华之风行,及种种污浊不堪社会人生的今天,研究《红楼梦》的纯情美,则可以向人展示一种纯真美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
《老子》校释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鱼不可脱于渊”今本《老子》第三十六章的“鱼不可脱于渊”一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乙本“脱”作“说” ,傅奕本、范应元本作“亻兑” ,诸字古通用 ① 。惟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此字作“胜” ,当是抄误。历来解《老》者释此语 ,几乎都照字面意思讲为鱼不可脱离渊池。据现在所知 ,《后汉书·隗嚣传》载嚣将王元之语 ,已引称“鱼不可脱于渊 ,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可见此种理解至迟到西汉末已经流行。不过在现存《老子》注本中 ,此解最早还仅见于《想尔注》。其文云 :诫 (道教戒条 )为渊 ,道犹水 ,人犹鱼。鱼失渊 ,去水则死 ;人不…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加强了,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出来,并逐步得到确认,表现在宗教发展史上便是怀疑天命鬼神和重民轻神思潮的兴起。叔兴反对“陨石于宋”是天降征兆(《左传·僖公十六年》)、子产反对禳慧星除灾(《左传·昭公十八年》)和反对榮祭龙免水灾(《左传·昭公十九年》)、弥牟反对取征于鬼神(左传·定公元年》)以及季梁的“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太史嚣的“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主要依据三类命题判定中国哲学有“人类中心论”:一是“人为天下最灵”,二是“人最为天下贵”,三是“人者天地之心”。“人为天下最灵”的观念出现很早,《尚书·泰誓上》中就有“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的话。“人最为天下贵”的说法,更为常见。《孝经·圣治章》记孔子之言曰:“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王制》更明确认定:“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东汉王充则从知识、智慧的角度立论,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论衡·别通》)“人者天地之心”的说法,出现得最频繁。《礼记·礼运》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续对帛书《系辞》下半部分进行了解读,一方面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另一方面,由帛书《系辞》之易旨,结合历史背景,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由帛本"易有大恒",及师卦"开国承家"一句的今、帛、竹本异文,探讨对刘邦、刘恒、刘启之避讳,以证今、帛本确为汉人所抄成;今本改"爱民安行"为"禁民为非",体现了儒生们在整理今本《系辞》时,为迎合皇权政治的需要所进行的文字修改;观象制器章中,针对观离卦之象"作结绳而为罔罟",结合今本《说卦》、帛书《衷》篇、清华简《筮法》等资料,探讨离卦作"罗"为水、而坎卦为火的古义。与今本《系辞》相比,帛本缺少"大衍之数"章,我们认为,此非帛书本漏抄,而是其原本就无此章内容;今本之"大衍之数"章乃是汉代博士整理《易传》时所添入的。  相似文献   

6.
一、《管子》书非管仲作之原因晋博玄曰:“管仲之书,过半是后之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轻重》篇尤复鄙俗。”(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引)唐孔颖达亦曰:“世有《管子》书者,或是后人所录。” (《十三经注疏》本《春秋正义》,《左传·庄公九年》)杜佑指略序曰:“其书载管仲将没对桓公之语,疑后人续之。”(王先谦校刊《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十一引)宋代学者,发现更多之疑问,非但认为《管子》非管仲所作,且更大胆地推测其为何时何  相似文献   

7.
经道家后学的更革,《老子》第十九章的文本呈现出弃绝仁义的极端倾向。通过比照郭店楚简原文,不难发现,《老子》对仁的思考远高于机械地排斥与抨击。立足于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老子》以更深远的自然之仁来反观人为之仁的局限性,即自恃己智,怀德忘本之患。这并非是对原儒处"仁"概念的消解,而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与补充。深入探究《老子》之仁,是重新定位儒道关系的枢纽。  相似文献   

8.
"人为(Nomos)—自然(Phusis)"之辩在古希腊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柏拉图的哲学本质就是要回答其中的问题,在根本上消除和超越"人为—自然"之辩。《克拉底鲁篇》详尽描述了基于人为和自然的不同名称理论,证明了克拉底鲁的自然主义和赫摩根尼的人为约定主义依据了赫拉克利特和普罗泰戈拉这两种根本上相通的理论,从而,名称问题上的"人为—自然"的对立是表面的,关键在于克服自然之为流变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9.
日本杏雨书屋2009年刊布《敦煌秘笈》影片册,其中李盛铎旧藏《论语》之《雍也》、《子罕》、《卫灵公》残卷三纸,尚未经过整理。现对此残卷进行录文整理,并略作校勘。《雍也》残卷为《论语郑氏注》本,或为南朝梁代写本,保留了郑玄注本的原貌,可以补吐鲁番出土《论语》郑氏注相关篇目之阙字;《子罕》、《卫灵公》残卷为《论语集解》本。在抄录上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六乘次第论     
《法音》1991,(5)
释尊出世,说法四十余年,开示如来知见,所说经教,积数千卷。言说教诫之外,还有秘密付授的心印、放光、表示、口耳、定中(甚深净境)等传承。所开法门,何止八万四千。对此众多法门,《华严》《解深密》《法华》《涅槃》等大乘经中,就有一乘、二乘、三乘、三时、五味等分类分期之说,开“教判”、“判教”或“教相判释”之端。后来印、汉、藏等地区的诸宗祖师大德,又各立一家的判教说,如天台宗之五时  相似文献   

11.
高季丧【习主义旗旧瞧告音妥年多靳辛木.为至面遣设七南枉冬吊奋斗. 弃0筐中l司,fP辑r‘苏憎夸霄tpf|l每白量‘f允二。一暑{F乏0 t p杰拍矿留嚣墨主移喜袍琴离t菊猫芝知多鬻荔田名髓篱眵 汔毫够矩嚣苫时燃祸蕨魄平国{尹辑兰教制}或j书禽牟立、干筚电蚤午Jb赤啦秘书淆微而久替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对帛书《系辞》前半部分的解读,在对照今本《系辞》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运用文字学、训诂学的方法,对帛书《系辞》中异于今本或晦涩难解之字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训释。进而,由帛书《系辞》所释之义,结合汉初历史背景,参照汉魏诸家易说,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看法。如,帛书《系辞》以"马"代"象",当源自古《易》图,是"马龙出而大《易》兴""法之画八卦"的"马图""马龙"之简称;帛本"鼓万物而不与众人同忧",今本为适应"独尊儒术"后皇权"官学"的新身份,改"众人"为"圣人",当以帛本为是,证明今本《易传》经过了汉初修订;今本《系辞》多出"冶容诲淫"一句,考前后文义及所释经文,应是当时整理今本《系辞》的儒生们之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20,(4)
正很多基督徒都很喜欢词句优美的《诗篇》,也会在祷告中使用其中的祷告词或音乐伴唱的神圣诗歌。阅读《诗篇》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经常出现"上行之诗"的小标注,那么什么是"上行之诗"?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了解一下《诗篇》中的"上行之诗"。何谓上行之诗"上行之诗"又称为朝圣之歌、升阶之歌。《和合本》中《诗篇》120篇括号中小字为"上行(或作'登阶’)之诗",《吕振中译本》翻译为"上殿之诗",《思高本》翻译为"登圣殿歌"。更复杂的情况在《武加大译本》中翻译为canticum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6,(1)
大品经游意一卷(《续藏经》本)唐释吉藏撰。《大品经》者,即《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也。自曹魏高贵乡公廿露五年,朱士行既从昙柯迦罗集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叹为大乘之要。以译理不尽,西求大本于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遣弟子送归。至晋元康元年,竺叔兰、无罗叉译为晋文,名曰《放光般若》。于是义学之侣,莫不志归般若,宗申本无。支孝龙讲之,帛法祚注之,安惠则写之,康僧渊诵之。哀帝请竺道潜、于法开、支道林先后出京讲《放光经》。道安居襄阳十五年,每岁再讲《放光经》。罗什入秦,重译《道行》,名曰《小品般若》;重译《放光》,名曰《摩诃般若》。世称此二为“大、小品经”焉。又译龙树造《摩诃般若经释论》,名曰《大智度  相似文献   

15.
医易溯源     
医易相通,源远流长。上溯至《左传》所载春秋时泰国医和,已将《易》理用于医学之中。而最早博取《易》理以形成医学理论体系者,当推战国至秦汉时期之《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易·说卦传》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古题韩非撰。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古籍中,记载有韩非生平事迹的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战国策·秦策》、《论衡·祸虚篇》、《论衡·案书篇》。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韩非者,韩(战国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之诸公子也。喜刑(通形)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善蒋书,“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有人传其书到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与韩非都曾是荀子的学生,李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太玄》不仅拟卦气说之易,亦拟《易传》所传之易,由准《文言》之《玄文》,认定《中》首在《太玄》中。地位最为重要。《中》首兼具水、土二行。是扬雄的有意安排,这是由其所本的宇宙思想决定的。本文认为《太玄》浑盖兼采。在对几种盖天说与浑天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一种盖天说及一种浑天说为《太玄)所本。以此为基础,对《中》首为何兼准二行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与七阁库本等诸提要,出于众手,谬误难免。前人的易类提要研究,多着眼于浙本、殿本《总目》之考辨。今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与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浙本、殿本《总目》等现存《四库》提要进行互校,以纠诸本提要之误。共涉及前贤未及之误24处。  相似文献   

20.
戴黍 《现代哲学》2007,(2):86-91
《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三个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的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的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三,史为《淮南子》论治的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的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